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384章 沧海遗珠

寒门仕子 第384章 沧海遗珠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11 15:16:06 来源:笔趣阁

常理来说,朝堂上一旦出现对齐誉不利的势态,其好友殷俊,一般都会公然站出来替他说话,甚至,还会横眉冷对般地去弹劾某人。

然而这一次,他却是因为公务繁忙而无暇过问了。

此外,他不仅猜测到齐大郎抗过去了,而且还窥却到了那道奏章的真实企图。

别人不了解琼州的实力,他可是亲眼见到过的,不能说是富得流油,最起码也是不缺吃喝。这样的琼州,怎么可能会缠着朝廷索要救助呢?

齐誉之所以这样做,无非就是想对着吾皇哭穷示弱,为以后的某种索取提前做些铺垫。

先说回到眼下,殷俊他又在忙些什么呢?

乃是三司会审!

审案子?

没错,而且还是大案、要案。

且听细说:

随着前皇后胡氏的伏法,先帝之死的内由便浮出了水面,事事也随之变得明朗起来,之前迟迟未判的太医院的那件悬案,也该是时候盖棺定论了。

不出意外,约逾九成的太医因此沉冤得雪,并开启了他们全新的余生。至于那些已经枉死的,也只得由他们的子孙替其享受朝廷的抚恤了。

总体上来说,这件案子办得非常利索,没有任何的浑水疑潭,很快就完成了迟来地拨乱反正。

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殷俊却是意外获悉到了一条诡异的消息。

事情是这样的。

在办案的过程当中,某太医曾亲口对他供认说出,在去年的年初时,他曾受前胡皇后之托,去到一艘驶往闽南的官船上,给一位不明身份的女娃诊病,归来之后,因此得了一份不菲的重赏。

这里所说的诡异和重赏无关,而是特指那个被诊的女娃,再往细了说,就是关于她的真实身份。

据这位太医描述,那女娃的长相像极了失踪已久的大公主,也就是当今皇帝与前胡皇后间的独女。

听到这儿,殷俊顿感心中一颤,脑际也是惆怅万千。

在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他故意含糊其辞把这事给强压了下来,并且,还特地叮嘱那个太医说:若想寿终正寝,就要守口如瓶。

这话中之意就是,烂在肚子里吧。

如此一来,殷俊便成了除那位太医之外,唯一知晓此事的人。

那么,关于此事,要不要写在卷宗内呢?

对此,他显得有些踌躇了……

在下衙之后,殷俊便直接去了岳父的家,并将这秘事直接告诉他知,目的就是,想让他帮自己拿个主意。

小书房内,翁婿二人上下而坐。

边斟茶,边探讨。

“唉,真没想到,胡皇后行事心狠手辣,居然还

有着舐犊情深的一面。”钟义老首辅先是感慨了一阵儿,而后又道:“如果所猜不错的话,那个女娃十有**就是大公主本人,要不然,那太医不会得到如此厚赏。”

殷俊认可道:“小婿也是这样认为的。”

钟首辅点点头,继续分析说:“想来,定然是胡皇后于事前觉察到了危机,故而将爱女提前送出宫外,以保其周全。至于所谓的失踪一说,不过是掩人耳目的由头而已。若从现在的时局上来看,大公主在外则安,回归则亡。”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胡皇后现在已然倒台,谁还能为这位大公主来遮风挡雨呢?

要知道,这自古以来,皇族内部的争斗就极其血腥,几近六亲不认,尤其是墙倒众人推之后的斩草除根,更是令人防不胜防,而最好的避祸方法,就是远离漩涡中心。

胡皇后以史为鉴,未雨绸缪,提前为女儿留好了退路。她非常清楚,自己所犯得乃是株连之罪,她死之后,大公主多半不能保全。

与其这样,还不如舍弃富贵,换得那一线生机。

先说回眼下。

从殷俊的角度上来看,此事若不告知皇上,那就涉嫌欺君。可若是上报了,又担心那孩子无辜受牵,沦为政治的牺牲品。

所以,他才一时难下决断。

钟义在细思了一阵儿后,说道:“依我看,此事还是算了吧,只是一个既无辜且又可怜的女娃而已,就装聋作哑地放过去吧。”一叹,他又补充说道:“眼下知道这事的人并不多,只要把咱们能守住这个秘密,就可保大公主性命无虞。即使日后陛下知道,以他的英明和智慧,应该也不会苛责什么。”

保这孩子?

此举,正和了殷俊的本意,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

在辞别了岳父之后,他便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他总觉得,这件事情还可以做得更好、更完善,否则,就会留有遗憾。

也罢!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大发慈悲状态下的殷俊急忙走去了书房,研磨执笔,给远在琼州的好友齐誉修了一书,并于信中暗示他说,现有一枚皇族血脉的沧海遗珠漂泊于闽南之地,让他加以留意。若是逢了时机,一定要暗助一番,也算是尽了一份臣子之忠。

莫非这白面首信佛了?

要不然,怎会如此心善?

并不是!

从道德层面上来说,面对命运多舛的孤苦幼儿,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成年人都会泛起同情的怜悯之心,尤其是已为人父母的人。

比如说,现在的殷俊就是。

在封好了书信的朱漆之后,他便朝着南方的夜空望而一叹,

语气颇为复杂。

……

杏雨霏霏,随风斜飞。

似乎,今年的回南天来得比较早,这才二月底,浓浓的潮气就泛上来了,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再加上这几天连阴不晴,想穿件干爽衣衫都变成了奢侈。

这种压抑的鬼天气,最是容易让人忧心忡忡。

事实上也确实是。

且看,愁容满布的齐誉负手而立,于战舰的甲板上遥望着茫茫南海。视野中,只见一片烟波浩渺,风流云散,却看不到一丝斑斓之彩,委实单调的很。

这个把月以来,他麾下的舰队一直保持着全速前进,以求追赶远征在前的安南舰队,然而直到现在,都没有见到敌军的半抹身影。

失望!

其实,不仅仅是齐誉,与他同来的段子成和吕宋王的心里也是这种感觉。他们二人几乎全程如坐针毡,不停地跑出船舱举目辽望,然而,每次却都是以无奈叹息而告终。

莫非是走错了道,与安南军失之交臂了?

这也不对呀,指南针怎么可能会出错呢?

“齐大人,该用膳了!”

“哦……原来是段先生。”

齐誉恍过神来,正色说道:“先生,问你个事。”

“大人请讲!”

“嗯,你说,咱们只派两艘小舰去到安南的海岸处鸣炮示威,就这副阵仗,会不会显得单薄了点?”

段子成却是摇头道:“大人多虑了,在老夫看来,两艘小舰示威震慑已然足矣!”一笑,他又解释说:“我此计的目的,只是想摆出一个强硬姿态,以此来迫使安南前后分心,并不是想去真正灭了他们,所以,这舰多舰少,并不重要。”

是的,琼州军在发兵之后,立即来了一招兵分两路,而被拨出来的那两艘小舰,负责直安南的老巢。此举,颇含几分围魏救赵的妙义。

安南的远征军在获悉此讯之后,定会产生一些心里阴影,感觉己方首尾难顾,力不从心。另外,此举还能震慑他们的补给船,令其龟缩于船坞之内不敢出港,其补给久之必断。

综合来看,此计可谓是一举两得。

或许有人说了,安南又不甚强大,直接吞了又有何妨?

咳咳,目前讨论这个还为时过早。

以当下的实力来说,武力灭国还是非常吃力的,琼州的水师虽然有余但陆军不足,倘若真去地面占领,很有可能会出现蛇吞象的尴尬局面。

军事力量的发展需要一步步慢慢提升,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做到稳扎稳打。

确实急不来的!

想到此,齐誉不禁幽幽一叹,那股任重道远的感觉再次浮上心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