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038章 方程解题

寒门仕子 第038章 方程解题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08:25:30 来源:笔趣阁

齐誉望着殷俊的背景甚感得意,笑得连下巴都快要抽筋了。

咦?有点不对啊!

明明是想趁机问他妹妹的事,并顺便提一下小舅子的婚事,结果被他这么一闹,竟然给忘记了。

白来一趟!

这厮也真是的,提什么事不好,为什么非要提娘子呢?

挨揍了吧~~

……

次日上午,戚景跑了过来,说是要感谢齐誉之前的点拨之恩,今天请客吃饭。

本是不想去的,无奈盛情难却,也只得被迫去解解馋了。

饭馆里,齐誉只点了一道硬菜,但戚景说太少了,随后他又加多了几道。

一品状元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齐誉亲点。加菜也非常丰盛,有金榜‘蹄’名的寓意的红烧猪蹄,鱼跃龙门寓意的红烧鲤鱼,节节攀升的鞭笋腊肉等等,个个都是科举学子们的吉祥菜。

临考在即,酒是不敢喝的,只能以茶代酒了。

两人一边海吃,一边谈天说地。

齐誉很斯文地细嚼慢咽,戚景却是大快朵颐。

先是聊了一些关于考试方面的话题,然后戚景就把话题带到了彩绘上来。

犯魔怔了?

“少丞,你说我勤加练习下去,能否画得出精品?”戚景吞下了一大块猪蹄后,噎嗝地问道。

“当然!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比如说咱们读书吧,从启蒙开始,再到熟悉四书五经以及时文策论,哪样不是努力的结果?”齐誉故意不讲天赋,先从常理上说起。

要知道,吃人家的嘴短,扫兴的话还是少说为妙。

这句话就如同一针鸡血,打下去之后戚景的信心倍增,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成名的那一天。

“齐兄,你不喜欢绘画吗?”

“我没有天赋,拿不了画笔,只能望而兴叹了。”

戚景很同情地叹了口气,表示理解,然后又憧憬道:“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兴言先生那样的大家。”

咦?

原来是自己的粉丝呀!

也罢,那我就再夸你几句吧。

……

这一顿饭下去,差不多花去了一两银子,但戚景却没有半点肉疼之色,看来他的家底也是蛮厚实的。

齐誉本想是打包剩菜的,可这话还没来得及出口,店小二就麻利地端下去了。

呃……

现在的这顿饭,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以来,吃到的最丰盛的一餐,也是自己第一次和朋友吃饭,颇有纪念意义。

正欲离开,耳边忽然传来了吸引人的时政消息,齐誉闻言压了压手,于是,二人又坐了下来。

细听……

“你听说了没有,拜帝教的匪酋葛裘逃到了山东乐安,又在那地开坛设法,莫非是要死灰复燃了?”一酒客打开了话匣子。

“宵小之辈不过是蚍蜉撼树,在朝廷的全力镇压下,拜帝教不过是苟延残喘的穷寇而已。”另一酒客笑道。

又一酒客道:“拜帝教现在确实稳如磐石了。”

“为什么这么说?”

对于拜帝教,齐誉是毫无好感,他们兴风作浪鱼肉乡里。柳锦程受其牵连入了大狱,小彤的父母更是命丧其手,此外还有姐夫的事,躲都躲不开。。

他们的死灰复燃,对于社会来说绝对是件坏事。

可是,为何呢?

“因为,汉王插手了!”

“汉王?”

那酒客长叹道:“是啊!谁都没想到,汉王竟然公开庇护起了葛裘,还借机抨击朝廷残暴屠戮,这有违祖宗定下的律法,地方官不得干涉道教的事宜……”

“王爷怎么和皇上唱起反调来了?”

“那谁知道呀!”

确实奇怪,一家人居然说出了两家话。

而且还是公然说出,这也把朝廷目光的焦点直接从永川转向了山东。

至于这位汉王,据传还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是先皇的次子,因能征善战勇冠三军,曾被人视为储君的第一人选。尤其是,他曾数次救圣驾于危难之间,功劳巨大。

在本朝,藩王是有封地的,美其名曰代天子守藩篱,这听起来是很有面子的,但实际上却限制极多。

藩王虽然身份尊贵,却没有一点自由,依据本朝的律法,若无天子的圣旨,他们是不能离开封地的,否则就会以谋反论处。

最早时,先帝曾汉王的封地赐在了云南,但他嫌弃云南偏僻,迟迟不肯就藩。后来,先皇念及他的功勋,又把封地改赐在了山东,府邸就建在了乐安。

汉王功高,谁人敢去捋其虎须?如今他公开庇护拜帝教,朝廷还能怎么办?

齐誉感慨着,但这种大事也不是他一个小童生所能操心的,听听也就罢了。

而后就和戚景返回了寓馆。

考试为主,不能分心。

今天晚上,齐誉选择了早睡,因为明天就是院试的第二场——附试的开考时间。

能不能成为秀才,就在此一举了。

次日,天方破晓,考生们便爬下床来,该洗漱的洗漱,该吃饭的吃饭。反正也睡不着,不如早起一会儿清醒一下头脑。

出发!

考场外已经聚集了七八百名考生,他们个个面色凛然,有的甚至还带着一种视死如归的气概。

然而,在这些人中,过关的最多也只有三成,这还是按照高比例来估算的。

据说,后面的乡试、会试、更加残酷。

附试开考了!

发卷,阅卷,然后审题。

才大致看了一眼,齐誉就禁不住乐了,这道时文的题目出得,有点……呵呵!

题目是:《孔子见两小儿日多乎》。

咳咳……

不要想歪了,这可是一篇很正经的道德文章。

先解题,单就题目本身来说就是一道截搭题,这个典故出自于《两小儿辩日》。这题目取只文章的首和尾,中间故意空去一大部分,让你进行脑补。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把该文章背得烂熟,还要能做到深刻的理解,如果你只会啃字眼,那就直接掉坑里了。

《两小儿辩日》的寓意就是学无止境,你想,就连两个小孩的辩论都难到了孔子,那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同时,还高度赞扬了孔圣人他敢于承认自己不足,实事求是的高尚品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分析透彻了之后,再用这个中心思想来作一篇时文,这种题目属于是坑中带坑,可千万不要被题目的文字给带偏了。

再看下一题。

哈哈……

作为前世的理科男,齐誉终于感觉有了用武之地。

题目是这样的:蝗灾至,永川府境内小善人和大乡绅共捐纹银两千一百两,已知,小善人比大乡绅多五人,而大乡绅比小善人平均每人多捐十两。问,大乡绅与小善人的捐赠的均数为几何?

重点:均数俩字。

这道题属于是算学中的‘盈不足’的范畴,可是,这些专于四书五经的童生们,能有几人是精于计算的?而且,这还不是一般难度的算术题。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数,就是特指算学,虽说倡导考子们博学广义,但经典文章都压弯了腰,谁还有精力去学这些?

可想而知,此时考生们的心目中,一定有千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

这他娘是谁出的题?

而齐誉却是一脸笑意,这很难吗?

一个二元两次方程不就搞定了吗?

暗喜归暗喜,答卷还需仔细认真。

时间紧迫啊!

先打好草稿,然后校稿,再仔细检查,在确认无误后才开始誊抄笔录,抄完了之后还要再次检查。

这种带坑的时文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束股方面(即:收尾。)。这就要求学子们不仅文笔跟得上,还要有整体布局上的大局观。每一行的字数都是也限制的,写超了就是束股失败,也就是俗称的越幅。

这种情况还真不少。

比如说后世的文学大儒蒲松龄,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的科举中就犯下了这个错误。刚拿到考题时,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太容易了,正是自己最为擅长的方面。于是他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长篇。结果回头一看,卧槽!收尾收不住了!

就这样,他错过了一次最佳的登科机会。

……

叮铃铃!

齐誉交卷了,没心思多呆,恭桶里的气味已经开始泛滥了。

这一场,十之**的考生都是时间到了之后被赶出来的,可想而知,那道算学题对于他们有多么的难!

一些白发苍苍的老童生直接哭晕在茅厕,嘴里还呢喃着说:“皓首穷经,这下全完了……”

殷俊的表情还算正常,戚景就显得有点患得患失了。

齐誉走了过去,很友好地拍了拍殷俊的肩膀,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他就蹭地一声跑掉了。

你跑什么呀?

“我是想说,你妹啊!”

“我呸……”

……

院试到此正式落下了帷幕,然后就是等着放榜了。

如今考试结束,再没有人去苦读温书了,考子们或三五一群,或二三为伴,都端着文雅到处闲逛,也顺便互相结交一番。

据说有些同好的人,天还没黑就去了勾栏之所排遣。

这是想发泄压力?

对此,齐誉是不屑去的。

花那冤枉钱?有鸟用啊!

戚景不禁揣度:莫非是因为少丞兄家里的河东狮太过彪悍?或者是他力不从心?故而如此?

齐誉自然不知道他的想法,自己虽然没去青楼,但也随大流地闲了几天,借机认识了几个朋友。

月盈转亏,终于到了放榜的日子!

所有人都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涌向了府衙的门口。

齐誉也是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得接近窒息。

好拥挤,左插右插都没有钻进去。

这时,堪比杀猪匠身材的戚景发威了,只见他一只手拨开人群,一只手拎起齐誉,就大踏步地走了进去。

居然没有人提意见!

站定了之后,二人就把目光投向了红榜。

啊!

齐誉眼睛突然一亮,高喊道:“我中了!第七名!哈哈,我是廪生身份了!”

唰!

所有人都一齐投来了羡慕嫉妒恨的复杂目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