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266章 风高浪急

寒门仕子 第266章 风高浪急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11 15:16:06 来源:笔趣阁

所裁定的两件案子,一件匪夷所思,一件引人深思,全都不是很常规的判罚。

才刚刚下了堂,府衙内部就泛起了一阵热议。不过,他们所关注的焦点仅在于第一件案子上。

八卦吗?

差不多是吧,不过,他们也没忘趁此时机吹捧一下齐大人,大赞他的机智诙谐,巧断奇案。霎时间,各种牛皮飞上天,此起彼伏。

咳,吐。

齐誉对此置若罔闻,与别人不同,他的关注点却在第二个案子上。

不错,他觉得离婚案的意义更为重大,适合以匿名的方式广为传播,以为大家铭记熟知。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在无形之间松动传统枷锁,并引发思考,于一定程度上提高妇女的关注度以及形象。

鉴于此,他便督促彭文长撰写一大篇公告,并在全府境内进行张贴,以多加传诵。

写文章?

呵呵,这绝对难不住有功名的文人雅士,尤其是像彭夫子这样的翰墨老生。

唰唰唰!

老彭手起笔落,长篇大论一气呵成。

“齐大人,你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好!”齐誉接过,阅罢后咂咂嘴评道:“呃,从总体上来,布局还算不错,只是……这字里行间少了一丝丝润色之美……”

润色?

那到底是点缀不够呢,还是夸张不足呢?

彭文长索性将笔一横,怂恿道:“大人,你乃是鼎甲探花出身,在文采方面定然胜我,不如,您现在就露上一手,指点一番……”

也好!

官场上的人,又怎能不懂‘润色’的技巧呢?

这可是基本功呀~~

齐誉从善如流地接过了毛笔,大致不动,只在重点语句上作出了一些修改,之后,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就呈现出来了。

这文中,不仅措辞严厉地批判了某男的不仁不义,同时也高度赞美了某女的贤惠之德。此外,知府大人还鼓励妇女们不要过份矜持,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诉求,云云。

在文章的结尾处,他还重点提及了某男因自身失德而被废功名的事,简而言之,就是**裸的惩一儆百。

好文,好文。

彭文长连连看了两遍,才恍然道:“噢,原来这就是润色之法呀……”

其实也没啥,就是写文时要充分运用比喻、夸张、等海吹手法,让人在读了之后感触加深。

这些虽然有所考究,但对于像齐大郎这种写过长篇小说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摇笔即来的小事。

“大人,你如此推崇妇女独立,似乎有些不妥吧?且知圣人有云,夫为妻纲……”

“呃,佛经的《华严经》中也有云,说,众生皆平等,既然万象都是如此,又何况男女乎?”齐誉也同样以经典搪塞。

其实,推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两大好处,且听细说。

第一,此举不仅可以促进民生,还能引发人的思维渐变,属于是真真正正的开启民智。这一点,非常有利于未来某种新制度的铺开与建设,万不可忽视。

第二,如果能鼓励着妇女们走出家宅,投身于未来的生产之中,这就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也只有妇女们实现了自食其力,琼州才算是进入了正常秩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慢慢来!

在写好了这篇公报之后,齐誉又例行了其他公事,啥呢,给皇帝写上书请安的折子。

齐誉:陛下安否?

皇帝:朕安……咦,你终于想起朕来了!

至于遗忘的理由嘛,自然就是太忙了呗。

彭文长仔细地看了好几遍,发现在这一通长篇大论中,其暗含的深意只有五个字:谁能比我惨?

这哪里是请安,分明就是诉苦啊。

可是,为什么要比呢惨?

齐誉白了他一眼:“只有悲惨,才能得到更多的关照……”

“不是……子曰……”

“别子曰了,清高无益,只有赚到好处才是王道!”

好吧。

彭文长重新端起了那公文,心中暗叹道:学到了。

……

次日,琼州府城里,很快就响起了对那两件案子的热议。

相比于闹剧般的三父夺子案,文人们更关注于‘匿名义绝’案。

那文上可是明言说了,但凡是帷德不修者,府衙完全有权利废其功名。

如还有云: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

啥意思呢?

简而言之就是,有才无德者,坚决不用!

这篇文章,对于优越感极强的文人们来说,简直就是当头棒喝。不过,却是无人敢公然表示质疑,估计是怕被废掉功名吧……

妇人们也在私下开始议论:齐大人说,咱们女人完全可以做到自食其力,并不需要男人们的嗟来之食。这句话,到底又是什么意思呢?

懵懂……

这篇文章用词犀利,感人肺腑,但又不缺乏大道理。所以,在一时之间,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来。

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被人传诵开来。

似在不经意之间,这种超前的观念便开始了慢慢发芽,潜移

默化着世人的思维。

令齐誉感到吃惊的是,那位神秘的才女在此时突然出现了,她让人给自己送来了一封书信,见其上曰:郭春海案,尽显君之智;判断义绝,尽显君之德。望君谨以自勉,勿让人失望。

咦!正想派人去寻她呢,不料却鱼来撞网了。

可是,当齐誉跑出了府衙大门时,早已不见了她的踪影。

真是个奇怪的人。

……

相比于琼州府的暗波涌动,现在的大奉朝几乎可以称为是风高浪急了。

在皇帝降下了清缴假倭的圣旨后,沿海一带的封疆大吏们全都动作了起来。

霎时间,流血漂橹,尸骨沉沙,刀戟之气随着波涛荡漾开来。

私下里,皇帝还让内卫给沿海的总督以及巡抚们送去了自己密信,大致上说:爱卿即使失察,朕亦既往不咎,还望咱们君臣同心协力,彻底挖断这倭患之源。这其中,也包括了广东府的陆博轩。

可以看得出,皇帝这次是采纳了殷俊的建议,给各大要员们送去了自己的特赦令,让他们放下后顾之忧,专心平乱。

皇帝:朕是不会秋后算帐滴!

众大吏:皇恩浩荡呀!

但是,也有不买账的。

谁呢?

兵部尚书张程东,就趁着这乱糟糟的机会发动了叛变,带着麾下之人投降瓦剌去了。

他对外宣称,若是再不走的话,皇帝就要拿他开刀祭旗了。

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不过,却是意外地改变了北方的战局。

由于张程东之前任职兵部尚书,对大奉朝的军事部署可谓是了如指掌,而瓦剌正是利用了这份情报,一举攻破了长城一带的布防。结果就是,朝廷军大败。

而在这紧要关头之际,皇帝再次采纳了殷俊的建议,封戚景为镇北大将军,令其即刻挥师北上,固我边防。

有朝臣就酸酸地说了:戚景虽然是军功显赫,但他只擅于打水战,陆战非其所长。

殷俊冷眉驳道:既然他还没有打过陆战,你又怎么知道他打陆战不行?哼,无依据且信口开河者,闭嘴之!

又有人呛道:戚景小儿尚不足而立之年,资历太浅,何以担此大任?

殷俊继续反驳:叛贼张程东倒是资历年长,却连最基本的忠骨都不具备!汝思维偏激,亦闭嘴之!

最后时,钟老首辅总结性的做出了发话,他觉得吧,女婿的想法极富魄力,可以一试。

皇帝终于看明白了:老首辅这是故意给自家女婿找个出彩的机会呀!

不过,这个谏言确实可行,就目前的一众年轻将军来说,似乎也只有戚景拿的出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