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253章 齐誉门生

寒门仕子 第253章 齐誉门生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11 15:16:06 来源:笔趣阁

庾大人的这次拜谒比较短暂,前后也就两盏茶的工夫,就匆匆告辞离去了。

人家只有女眷在家,不宜久呆,更不适合留下来用膳。

庾大人对此很懂规矩。

柳荃也表现得非常大方,她在正常还礼的基础上,还增添了几分厚实的馈赠,以作礼尚往来。

于公于私,都应该如此。

最近几年,庾大人可是帮了齐家不少的忙,就连亲戚们都得了他的好处,如今人家携礼而来,‘压篮子’自然不能太过寒碜。

而对于这位神秘的女贵人,柳荃也没有再多做纠结,很快就放下了。

她是皇上的选侍,肯定和相公扯不上‘那种’关系,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再说了,相公可是亲口对自己说过:此生只恋自己一人,生同衾,死同穴,白发相守永不离!

自己要相信他的誓言,相信他的品格。

不过,这件事情有些诡异,处事上还是要多个心眼的。

比如说那个吴晚荣,他肯定是了解到了一些什么,要不然,也不会想着要回购这座老宅了。

相公曾经说过,这厮是个见风使舵的佞臣,他的此举,极有可能是为了媚上之用,甚至,是有意拿住那位神秘贵人的短。

不管怎么说,这座宅子坚决不卖,即使售卖,也不会给他。

……

又过一日,周氏便迫不及待地安排起了上坟的事情。

既然锦衣还乡,就要祭祀祖先,要不然,就会被人说成是数典忘祖之家。

由于齐誉不在家,独子齐霄就要肩负起‘少主人’的责任了。

还好,他现在已经学会了磕头,礼仪上也能做出个差不多的模样来,不至于闹出大笑话。

对于祭祖,周氏表现得很大方。

她烧了猪头、大肉、炸鱼、以及各种硬性供菜,来给祖宗们享用。此外,她还采买了一大箩筐的纸钱,给下面的齐家人烧份厚礼。

因为习俗的需要,周氏特地让孙女写了一篇祭文,再让孙子在坟前诵念焚烧,以图把上边的喜事和大事传达到下边去,让他们也跟着高兴高兴。

唉,可怜啊,才勉强能背千字文的小齐霄,这一开口就是一堆之乎者也,那些个生僻字,他哪里认得全?

周氏安慰孙子说:“你大胆地读就是,即使是念错了字,你爷爷和你老爷爷也不会笑话的。”

诶,好吧!

齐霄装模作样地立于坟前,苦着脸硬撑着读道:“……而奠以文曰:呜呼!……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呜呼哀哉!尚飨!”

总体上来说,这篇祭文文笔凝练,措辞考究

还算不错。

不过,周氏却是连一句都没听懂。

她觉得,既然自己听不懂,地下的公公婆婆以及死老鬼肯定也听不懂,因为,他们同样也不识字。

那怎么办?

算了算了,还是我以大白话念叨念叨吧!

“我说他爹呀,咱家现在可是大变样了!咱儿阿瞒已经当上知府了,属于是堂堂的四品大员!还有我和媳妇,如今也是诰命夫人了……咱家的孙女拜了国子监的大祭酒为师,咱家的孙子也很好学……总之,上边一切都好,你不必挂念……”

不吐不快,吐完了也就舒坦了,周氏很开心地协助孙子烧了纸钱以及祭文,就算是礼成了。

与此同时,小彤也使开了铁锹,给两个坟头都培了些土,就算是筑坟了。

祭祖罢,众人开始回家。

现在来说,府城里的事情都料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单单走亲戚了。

说到了这事,婆媳俩禁不住齐齐感慨起来。

仔细算算,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回过蓝山县了,心中的那份思念,也变得越来越殷切了。

对于柳荃和周氏来说,回蓝山走亲戚还有另外的一层含义——归宁。

这天下间,哪有嫁出的闺女不思念娘家人的?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背着一个胖娃娃,像这种常态的回娘家,当下几乎是随处可见。

不过,官家可就不一样了,怎么说,也得准备一份像样的厚礼才是。

这不仅仅是给娘家人的实惠,还是给娘家人的体面,要知道,左邻右舍可都在那看着呢!如果太寒碜了,那是会被人瞧不起的。

齐家现在可是有身份的大户人家,怎能失了礼仪?

备礼对于柳荃来说,根本就不算难事,她在府城里边逛边买,很快就挑选了好了一大车子厚礼。

待回到家时,却见自家门口处聚集了二十多个读书人,他们全都身穿素雅长袍,很谦恭很规矩地站在那里。

这是什么情况?

柳荃怀着困惑下了马车,走上前去察看究竟。

却不料,那些书生们见她忽至,纷纷正了正衣冠,忙行大礼拜道:“参见师娘!”

师娘?

这个称呼又是从何说起?

看着这一大群比自己年龄还长的文人们,柳荃直接怔在了那里。

确实是给弄懵了。

相公目前远在琼州,不可能做到相隔数千里而授徒,既是这样,他们又为何以学生自居呢?

说不通呀!

不过,对于读书人,柳荃却是不敢托大,她急忙回了个敛衽礼,说道:

“诸位高士快快免礼,妇人我实在不知,君等为何呼我为师娘,可否告知?”

对于此问,其中一个名唤龙仕通的中年文人上前一步,作揖答道:“回师娘的话,吾等全都是讳,少丞门生。”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

其本意是说,他们全都是齐誉的门生,但是,由于他们作为是弟子,不能直呼尊师的大名,所以才改用字号代之。

柳荃依旧摇摇头,表示还是没听明白。

龙仕通见状,连忙解释说:“师娘曾记否,在数年前,恩师曾在永川府学执教算学,而我等,就是其座下的学生。”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柳荃脸上虽笑,心里却是在想:呵,在往年时,不见你们来府拜谒,如今却行大礼前来参见,这其中,必有诡异!

莫非是,传说中的无事不登三宝殿?

是了,他们此来,必有要事相求!否则,绝不会这样谦恭。

时下的文人崇尚气节,若没有牵扯到己的要事,绝不肯去低头求人。

这是基本常识。

不过,不管怎么说,自己还是要以礼相待,不可轻慢待之。

遂,柳荃做了个请的姿势对大家说道:“诸位都是我相公座下的高足,岂可这般立于廊外说话?快请府里奉茶,有事咱们慢慢说。”

是的,这才是待客之道。

众书生见师娘如此知书达理,反而变得更恭谨了。

一行人乍然进来,家里霎时拥簇了许多。

好在大堂的客厅比较宽敞,要不然都没地方站了。

见家里客多,小彤很懂事的泡好了茶并一一奉上,然后,就立于母亲的身后默默静听。

她心里也在好奇,父亲怎么突然间就变得这么桃李满天下了?

“师娘安否?”

“甚安!”

“家师近安否!”

“亦安!”

柳荃不由得蹙起了眉头,心道:这些个读书人虽然礼节厚重,但这么磨磨唧唧的说话,着实令人厌烦,就不会豁达点吗?

还是小彤比较激灵,她在一旁撺掇并引导道:“诸位师兄,有事还请明说,若是这般吞吞吐吐,欲语还休,何时才能达意?岂不闻孔子有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把子曰的话搬出来后,书生们立即就变得坦诚多了。

龙仕通干咳了一声,率先说道:“吾等前来,是想求师娘‘指’条明路,以为我等人生之佐引。”

指条明路?

这又是什么意思?

闻言,柳荃又变懵了,自己啥时候有这本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