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122章 以退为进

寒门仕子 第122章 以退为进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11 15:16:06 来源:笔趣阁

飞雪歇停,云破日出。

四下一眼望去,天地间尽是苍茫,万物银装素裹,让人感到炫目且又目不暇接。

齐誉提着礼物,小心翼翼地走在雪地上。

雪,感觉软绵绵的,踩在上面还咯吱咯吱的响,是的,这是北方冬天特有的声音。

赵明玉的家就在行太仆寺附近,听说,还是一处很宽阔的宅院。

终于走到了,叩门而入。

才一进门,耳边就传来了赵明玉咏梅的声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齐誉环顾着看去,却见这院子栽种着的几棵腊梅树,此时的花朵正凌寒绽放着。

“大人真是好兴致!”

“触情生情,故而感而颂之。”

在寒暄了几句之后,便让座奉茶。

齐誉则是主动坐在了下首的位置。

赵明玉呷了口茶,笑道:“少丞啊,咱俩共事这么久了,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请你吃过吃一次酒,这说起来,真是有些不周呀。”

齐誉忙道:“大人说得这是哪里的话,即使请酒也应该是由下官来请,哪能让您破费?无奈我最近忙些琐事,耗用了时间,还望大人对此多多见谅。”

唉,光顾着写小说了,怎么把请客吃饭的大事给忘记了呢?

真是太失误了!

赵明玉呵呵一笑,道:“行太仆寺里就那么几个人,谁请谁还不都是一样?”

齐誉见他不怪,也畅然地笑了。

二人喝了会儿茶,已是临近中午。

嗯,吃饭的时间差不多要到了。

赵明玉看了看院子的草亭,道:“要么这样,咱俩就在这草亭之中摆下酒肴,一边煮酒,一边赏梅,如何?”

在院子里喝酒?

那得多冷啊!

不过,既然人家开口了,自己又怎好意思驳了他的雅致?

于是,齐誉便应道:“甚好!真没想到,赵大人居然还有如此风雅,少丞恭敬不如从命。”

“那好,来人,准备酒菜!”

……

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齐誉发现赵明玉是个心胸豁达的人,他从一方守牧的知府被降品贬谪到了行太仆寺养马,如此起落,他也都是坦然处之,从来没有听他说过半句的抱怨之语。

单就这份荣辱不惊的心态,就很值得自己去学习。

不多时,便有仆人在草亭的石桌上摆好了酒菜,并

烧好炭盆,然后就很规矩地退下去了。

二人于蒲团上坐定。

这一次,齐誉是主动敬上。

“大人,请!”

“请!”

“……”

酒过三巡,赵明玉显得豪迈起来,他感慨着说:“这个行太仆寺什么都好,就是同僚们太少了,不瞒你说,在你没来之前,我想找个喝酒的酒友都找不着。”

齐誉禁不住一乐,单还是点了点头。

想想也是,在这行太仆寺之中,除了齐誉之外所有的官员加起来也就五指之数,如今又被借调出去两个,哪还有什么同僚?

宴请寺卿?

那多没意思,和大领导喝酒放不开呀!

对此,齐誉也很有同感。

聊着聊着,二人的话题就广泛了起来。

借着这个机会,齐誉就为官之道做了一番请教,而赵大人也悉心指点了一些,不过,这种心得还要靠自己去悟,听人说也只能学个皮毛而已。

一个人一种处事方式,如何去学?

至于谁对谁错,孰高孰低,只有结果上说了算。

酒宴的气氛很和谐,齐誉也趁机试探性地问了一句:“大人从四品的知府降到了如今的六品寺丞,心里就没有一点失落感吗?”

赵明玉闻言一愕,放下了酒盅。

齐誉以为自己失言,连忙去陪不是。

不料,赵大人却摆摆手,道:“你是孟岚山的弟子,而我和你师又是故交,所以,你也算不得是外人,说说无妨。”他淡然一笑,又道:“少丞,我问你个问题,你说是仕途重要呢?还是自己的性命重要?”

齐誉回道:“当然是性命重要了。”

赵明玉捋须一笑,又似有深意道:“这么说吧,如果我不设法自贬赴京,这条老命可能就留在永川了。”

设法自贬?

这是什么意思?

见齐誉发懵,赵明玉笑道:“少丞有没有听说,上任的永川府同知大人,他是被自己的眼睛给杀死的?”

同知大人?

噢……想起来了,在拜帝教的那场动.乱中,不仅是永川王薨了,就连同知大人也‘以身殉职’了。事后,庾海曾对自己说过,同知大人很有可能是被自己的眼睛杀死的。

这句话很容易理解,那就是他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所以才会被杀人灭口的。

嗯……

如果再把同

知大人之死和皇帝涉嫌弑兄这件事联系起来的话,或许……就可以说得通了。

这其中的因果,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于是,齐誉做了个恍然的神色。

而赵明玉,也以看破而不说破的模样点了点头。

那就是了!

而后,赵明玉渭然一叹,道:“当时,如果我不设法离开永川,死掉的那种人很有可能就是我了。”

是的,一个四品官在朝廷的眼里,和个路人甲没有什么区别,死了也就死了。

赵大人这么做,没有错。

不过,设法离开和被动离开可是两码事。

那,又是怎么个设法呢?

嗯……明白了。

记得当时,处理这件事的部门是大理寺,而委派的人正是孟岚山的儿子孟既明,这难道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犹记得,孟岚山曾亲口对自己说过,他说,赵明玉的预后应该还算不错。

从这句话就不难听出,有人在暗中干预此事。

猜不用去猜,此人一定就是孟既明,他随便杜撰了一个什么理由,就将赵明玉拐来了京城。

从表面上来看,大理寺是公事公办,但实际上却是暗中帮他脱险。

他如果不走,就会被迫地参与到平叛之中,难不保会出现意外。

接下来的话,就是验证。

赵明玉道:“其实,我早就知道永川王居心叵测,但是,我又无法搬倒他,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开,不掺合。在这种级别的皇权争斗中,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的。”

现在来看,他的做法是对的。

虽然被贬了官,但是性命无虞呀!

不得不说,赵大人就是果断,连自贬官职这种事都能坦然接受。

放弃权利,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

通过这事,也感觉的出,他确实没拿自己当外人看,要不然,绝对是不会讲这些密事的。

当然,这也和他与孟岚山父子的关系匪浅有关。

……

齐誉敬了个酒,象征性地沾了沾嘴唇,道:“你和吾师都是聪明人,在危机面前全都采取了一样的以退为进的策略。”

是的。

文竹先生以退为进退去了海外,而赵明玉则是以退为进自贬仕途,这两种,都属于是明哲保身的高明做法。

齐誉在感慨的同时,也暗自揣摩着,分析着,似乎有所心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