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353章 不臣之心

寒门仕子 第353章 不臣之心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08:25:30 来源:笔趣阁

时光荏苒,春去秋来,总似在不经意之间。

这半年中,琼州的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百姓们丰衣足食,岁月更是一片向好。

在齐誉看来,这半年的收获确实甚丰。

细说如下:

首先是关于教育这块,由于大兴文教的政策刺激,传统读书人的学习热情大幅攀升,仅仅这一科,就有一百多位新秀才脱颖而出,可谓是人才济济。孙暴曾为此感叹说,像这种喷薄而出的现象,已经多少年都没有出现过了。

商业这块发展地也相当不错,除了香料买卖依旧昌盛之外,万金油和服装的贸易通道也都全面打开了。据户房经承谭俊彦说,州府的税收数月连创新高,再不用担心财政赤字的问题了。

最令人欣喜的还要当属军工制造,经过这一年多来的不懈努力,琼州的整体军事实力已得大幅提升。细了说,现已有大型水面战舰五艘,中小型护卫舰三十余艘,可以配备出五个小型的综合战斗群。火枪和火炮的生产也从未停止过,据马汉私下透漏,机密兵器库里的火器已经堆积到一人多高了。

再说就是民生这块了。

由孟岚山全权负责的琼州医院目前不仅运行正常,还初具了一些规模,这里所说的规模主要是指人才方面。在今年年初时,他不惜厚着老脸,‘返聘’来了几位前太医院的同僚,继而组成了雏形的医疗团队。此外,他还培养出了以孙巧云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新郎中。

很快,医院造福于民好处就显现出来了,百姓们花小钱却看大病,再也不用担心病无所依的问题了。为此,还有一些老人说起了调侃的话:世人常言,只有养儿才能防老,如今来看,即使膝下没有男丁,也没有太大的养老压力了……

这就是普惠医疗带来的幸福感,花不了多少钱的。

除了以上之外,基础设施建设也开展地有序不乱,这种顺利既得益于财政的充裕,还享受到了人才的反哺,属于是两层因素叠加的结果。尤其是关于人才这块,自打理工学院开设了践习课之后,这些学子便走出校门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之中,积极地参与各类建设,其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以至于在日常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工匠竟然对着几个年轻的学院学子虚心请教,并还尊称对方一声师傅。

不过,这种现象就让府学里的那群儒生们有些牙酸了:屁大点的孩子,也敢妄居是师傅,我呸!

综上可见,琼州目前的发展已进入了高增长时期,几乎每天每时,都能以肉眼可见瞅到发生的变化,着实令人欣喜。

众官吏无不心感喜悦,唯独齐誉有些淡淡的忧心。

他又在忧下东洋的船队。

算算时间,这一行人也离去了大半年之久了,也不知现在进行地顺利与否。

除了船队之外,他还忧心着另外两件事情的结果。

在殷俊离琼返京时,曾委托他代为转呈自己的两道奏章,以达圣听。

第一道,依旧还是力谏陛下自主发展军工产业,千万莫从洋

人手里采买火器,以免被人掐住七寸,未来受制于人。

第二道,一定要高度注意隔海相望的扶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军事动向,对于这个充满暴力基因的国度,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

除了这两件要事之外,齐誉还委托殷俊顺路帮自己捎去了两封个人书信。

其中一封是给表弟周春生一家的,时下阔别已久,思念正殷,尤以二舅母为甚,也不知她老人家的身体是否安泰,在京城过得习惯了没有。

第二封信,是写给当年在京城写小说时认识二熊的,即熊大和熊二。给他们去信的目的,主要是想把他们挖来琼州置办报业。在信中,自己可以是画了一个巨大的饼,能不能把他们俩给忽悠来那就不知道了。

在以上的这些事情当中,最令齐誉在意的乃是两大国事。

也不知道陛下到底怎么想的,

会不会听自己的谏言呢?

事实上,皇帝只听了一半。

即:一个表示认可,一个表示否定。

先说否定这块。

虽说殷俊仗义执言,但依旧没能说动天子以及那几位既得利益者的朝臣,最终,火器的采买还是要向佛郎机国的商人下去了定金。

这……要不要弹劾这一众大员?

钟义首辅忙给女婿使了个眼色并摇了摇头,示意他千万不要冲动再谏,此事牵扯众多,在无凭无据的情况之下切莫妄动。

不过,对于警惕扶桑国的谏言,皇帝倒是十分认可,他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量,才定下了‘东防’的国策,意思就是,倭患还殷鉴不远,莫要好了伤疤忘了疼。

傍晚时,皇帝离开钦安殿,悠悠然地走去了后宫处。

他的手里,还拿着齐誉的那两道奏章。

一炉龙麝锦帷傍,屏掩映,烛荧煌。

这室内香气缭绕,青烟氤氲,徜徉着令人心醉的旖旎风情。

“呵呵,齐爱卿也真是的,他拿着知府的俸禄,却操着宰相的心,难道忘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皇帝伸手接过皇后奉上来的茗茶后,轻笑着说道。

“哦?那个不肖又惹陛下生气了?”

说罢,皇后便拂了拂自己的燕居冠服款款而坐,端得是倾国倾城之姿,持得是母仪天下之容,只是举手顿足地一颦一笑,就足以让百花为之失色。

皇帝闻言淡淡一笑,道:“生他的气?那倒不至于。”他话音一转,又道:“梓童,你总是呼齐爱卿为不肖,莫非对他有什么偏见?在朕看来,他这人虽然有些滑稽胡闹,但也颇有几分忠心。”

这话里的胡闹乃是特指那身旗袍。

虽说那件衣衫算不得难看,但实在太过‘单薄’,即使是民风开放的盛唐,也没这一类的贴身衣裳。好在皇后大度,没有与之计较,最后还含糊了一句‘别具匠心’以做褒奖。

皇后婉然一笑,说道:“不是臣妾对他有偏见,而是陛下对他有偏袒。”

“偏袒?朕有吗?”皇帝一怔,奇道。

“有的有的,而且还不止

一次呢……陛下还记不记得在为太子时,去山东找臣妾索画的事?那天,我曾拿出来一幅油彩画,让您评判比我画得如何,您当时却说,兴言先生的绘画造诣远在臣妾之上,您说说,这不是偏袒又是什么?”皇后眼睛闪闪,佯有薄怨地说道。

似乎是受到了这席话的感染,皇帝也随之掉进了往昔的回忆里。

犹记得,那是自己登基前的那一年,在去山东一带游玩的时候,意外地巧遇了现在的皇后苏琉,并且还深深地迷恋上了她。由于此女爱好丹青,而自己又精研此道,故而,俩人最喜欢在一起讨论天下名作。

至于她取出来的那幅画,却是齐誉当时的作品,如果所记不错的话,那画的风格偏重于写实,其内容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蝗灾过后的荒凉感,称得上是有意义的佳作。而自己当时以事论事,做出肯定,并不是出于刻意地偏袒。

若不是因为这幅画,自己也不会怀着好奇去了永川,也不会有机会认识到齐誉本人,更不会借着当时的势除掉永川王。

良久后,皇帝才恍过神来,笑道:“朕听人说,梓童在来京的路上,曾绕了个弯转去了永川府,那一行,可在齐誉的家里搜出了什么佳画?”

皇后却是失望地摇了摇头,道:“并没有,他那家里空空如也,别说是画作了,连个装裱的书法字墨都没见着,白白跑了一趟。”一顿,她又正色说道:“其实,臣妾去他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搜罗墨宝,而是听说他在早些年时曾创作了一幅《一统江山》图,臣妾就是想过去看看,在他的家里到底有没有这幅不臣之作。”

关于齐誉创作《一统江山》图的说法,确有一些传言,但是,却都是些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不足采信。

齐爱卿有不臣之心?

应该不至于!

要知道,在燕王试图谋害自己时,可是他不惧安危,奋命护驾,替自己挡下来那一劫。如此忠心护主之臣,怎么可能会有二心呢?

此外,内卫对他的反馈也很中规中矩,黄飞只说他颇具胆色,此外无他。只有冷晴评价他有鲲鹏之姿,令朕做些设防。为此,自己还专派吴晚荣去了一趟琼州,然而暗察的结果还是一样,齐誉并没有什么异动。

皇帝颔首一笑,道:“梓童,你莫不是真认为齐誉身怀不轨之心?”

从朝纲的原则上来说,后宫的嫔妃是严禁议论朝臣的,但是,苏皇后除外。

为什么呢?

在皇帝的印象里,皇后苏琉属于是甚具慧眼的人,绝不是那种深闺小女。

这么说也是有事实依据的。

是的,在那次御驾亲征兵发山东时,自己就是采纳了她的‘围而不打’的建议,才成功地活捉到了乐安城的燕王。

皇后摇头一笑,道:“他有没有不臣之心,臣妾确实不知,但是,他绝不是什么平庸之辈。陛下可不要忘了,咱们李家的燕王和庸王都是‘栽’在了他的手里,所以,此人不可太过重用。”而后她话音一转,又道:“依臣妾之见,不如让他这辈子老死在琼州府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