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335章 火器风波

寒门仕子 第335章 火器风波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08:25:30 来源:笔趣阁

书接上回。

话说大奉朝的皇帝李良吉,他在注意到了火器于海战中的重要性之后,便萌生出了打造鲲鹏水师的长远想法。

这种类型的水师,主要分为是战舰和火器两大部分。

先说战舰这块。

关于这方面的建设,朝廷倒是一直都没落下,只不过,在早年时把重点放在了下西洋用大宝船上,直到后来,皇帝把这事叫停,才算是把造船的重心转移到了军事上来。

总的来说,在造船这块,大奉是要人员有人员,要技术有技术,只要财政上的拨款到位,新服役的战舰就能在东海里下饺子。

还有就是火器这块。

这里的火器并不是指宋时那一类的老旧的青铜火铳,而是精钢所铸的实战性火炮。关于这一方面,大奉目前还属于是空白期,必须进行填补才行。

可选的方法有两种,自主研发制造,或者是朝别国采买。

二选一。

可是,如何选择为好呢?

对此,皇帝也一时拿捏不准,所以他决定,想听一听大臣们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以为自己明鉴抉择。

之前时,琼州知府齐誉曾有上书,他言,像火炮这种国之重器,必须得自主研制以及自产,万不能依赖他国的供应,否则,就会受制于人,而且,还易被‘敌人’摸清自家的真实实力。

听起来有些道理。

然而,齐誉的这个观点却遭到了户部、兵部以及工部三大尚书的联合反对。

尚书们皆认为,进口外洋火器才是最具时效、最为可靠的上上之策。靠自家一步步地研发制造,那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列装呀?

岂不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事,我事之师。

也就是说,别国的先进技术,是可以为我国使用或者是借鉴的。

不过,尚书们也认可,自主研发确实不能忽视,但是,这事却是急不来的,需要一步步地去摸索、去实现。

这时,吴晚荣谏言:不如先朝外洋采买几批,在得到了之后,咱们偷偷学着仿制,久之定有所成。

嗯,很有道理!

这是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之法,甚是可取。

然而,徜徉其中的皇帝和大臣们却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家不可能把家里头最先进的东西售卖给你,你最终能仿到的,都是人家淘汰了的过时之物。

自主研发虽然费时费力,但却是长久之计,抄袭仿制虽有一时之快,但却处处受制于人,也终究会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这种远见,在除了深知其弊的齐大郎之外,却是没人看得出来,因为,当下的大奉王朝,还没有吃过这方面的亏。

最终,皇帝采纳了吴晚荣的谏言,决定从外洋的佛郎机国人的手里,采买三批所谓的‘红夷大炮’,以为鲲鹏水师的腾飞做出奠基……

“卧槽啊!”

听到这里,齐誉被气得是五内着火、七窍生烟,直接爆出了粗口。

一顿,他又咬牙切齿地说道:“这个吴晚荣,还真是祸国殃民的臭狗屎,他好事没干多少,净给吾皇出些馊主意,万死不足以蔽其辜!唉……陛下也真是的,为什么就不采纳我提出的谏言呢?”

殷俊却是笑笑,说道:“不然,这可是诸位明公在公议之后做出的决定,并非是吴晚荣的一人之词。”

齐誉接

话道:“明公?呵呵,不过是一群愚蠢至极的谗臣而已,他们在平日里自诩学富五车,而到关键时却是一副鼠目寸光、一孔之见之态,就这样的人,也敢妄称是明公?”

“呵呵,像你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也会说出这样的糊涂话?”殷俊呶了呶嘴,似讽又似笑地暗示他道。

齐誉一怔,奇道:“我哪里糊涂了?”

“你莫急,先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看看这里头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猫腻?”见他点头,殷俊又道:“如果从外洋人的手里采买军需,这里里外外可都透着油水,而自家研发就不同了,这个过程不仅耗时漫长,还会被钦点的御史监工,万一到时研制不出,还有可能会被拿下问责,权衡利弊之下,谁会愿意选择自家制造呢?也正是基于这层因素的考量,聪明的尚书们才心照不宣地形成了统一姿态,继而同谏陛下,并最终促成此事。”

“明白了……”

“唉,我虽竭力谏言,为你站班说话,但无奈一喙难驳众口,最终还是没能改变什么。”殷俊在道完了这些缘由之后,也是摇头一叹,面露惋惜之色。

这是国之大策,确实不是他一个三品官能够左右的了的。

至于钟首辅,大概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了一回老好人。他即使不为自己考虑,也总要为自己的卸任之后女婿的立足留些后路吧?

齐誉渭然一叹,感慨道:“你所说的水.很深,应该就是特指这个意思吧?”

“没错!”殷俊点了点头,又道:“一旦官员们形成了抱团的利益集团,即使是内阁首辅,也不敢去公然地撕破脸,否则,就会产生一些将来的因果关系。唉,这水,真的很深呀……”

“嗯……”

这件事情,让齐誉对京城里的那些中枢大员们,发生了印象上的大转变,不难看出,这些人全都个个为己,毫无家国情怀可言,真是令人太失望了。

此外还有内阁,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客观公正,在大利益的驱使下,也是可以折腰让步的。

不过,失望也没有办法,自己目前还只是个四品的小地方官,还没有资格和权利去参与到中枢内部的决策之中,除非有朝一日,自己能成长为巡抚甚至是总督那样的大员,才有一定话语权可言。

不知过去了多久,时远突如其来的一声招呼,直接打断了齐誉的幽幽思绪:“齐大人,您点的菜全都上齐了,还请慢用。”

“哦,你先下去吧,有事我再叫你。”

“是!”

殷俊低头去看不禁一怔,他默默地数了数菜品的个数,呢喃道:“你请我吃饭,素来都是四个小菜,浊酒一壶,而今天却是二十多个品数。在这些菜中,你不仅点了大鱼大肉,还上了海味山珍,有点不太正常呀……”说罢,他眼睛一闪,面露警惕问道:“村夫,你一反常态请我吃饭,莫不是有什么事相求?”

啥?我会求你?

呃……你还真猜对了。

不过,我却是受你妹妹之托而相求。

当然,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小心虚。

无论怎么说,殷桃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逗留在了琼州,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确实是有点对不起白面首,他拿自己当兄弟,而自己却和他妹妹扯上了‘瓜葛’,貌似不仗义?

不过,想归想,说归说。

齐誉在细细琢磨之下,还是觉得这事有点难以启齿,若说

出来,总有一种惦记人家妹妹的愧疚感。

算了,这事暂且按下不表,待他们兄妹俩见完面并交流了完之后,自己再做表态不迟。而到了那时,也不会显得太过尴尬了。

善!

想到此,齐誉便干笑了两声,对自己的盛情款待做出了另一番解释:“白面首,咱们俩的关系不仅是同窗、同乡,同时还是同科和同僚,如今又成了难得的至交好友,这等情谊,是何等的弥足珍贵?如今咱们故友重逢,他乡团聚,我又岂能不盛情地招待一番?再者,你加官进爵,平步升迁,我又岂能不设宴祝贺?”

这样呀!

殷俊听得一愣,同时心道:咦?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方了?

齐誉见他面露琢磨寻思状,忙寻了个新话题将他引入:“聊了这么久,你还没有说明,你来琼州干什么呢?”

记得见面时他曾对自己说,此来琼州是有大事要办,却不知他这大事又是什么。

果然,殷俊被他这一问打断了思绪:“是这样的,我来琼州有两个目的,一是办好陛下交托的整顿琼州吏治的事务,二来是,顺便探望一下我的小妹殷桃。”

第二点乃是人之常情,暂且放下不论,单说他话中第一条,具体又是何意?

何为整顿琼州吏治?

难道说,皇上认为我琼州的吏治搞得不好?

殷俊见一脸他茫然和困惑,便取笑道:“我看你呀,还真是个健忘的人,自己当初做了什么,就没有一点印象了吗?”

听了这话,齐誉就更加困惑了:“我也没做什么呀!”

“呵呵!”殷俊一笑,继而提示他道:“在去年时,你曾上书天子说,琼州之地约有三十多万人口,在除去了妇孺和老弱之后,壮年劳力不足六万之数。然而,与之相比,官吏机构内的人数却高达三四千人之多,足足占了青壮数量的二十分之一。由此不难看出,琼州的官僚体系确实是太过臃肿,应该瘦瘦身了。”

原来是这事啊!

不说都差点忘了,这确实是自己去年时写过的上书,犹记得当时,巡抚陆博轩还表示了力挺。

可不要小看这一点,若没有封疆大吏的鼎立支持,像这种简政之策不可能到达中枢,即使到达了,也不会引起高层的重视。所以,陆巡抚的支持,才是此环的最大重点。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许久,之前一直都没有传来消息,还以为是陛下否决给按住了,却没曾想,居然是喜讯迟来报。

对此,殷俊解释说:“按照你上书里的构思,是要把琼州原有的一府三州十县,直接并为是三个大的行政区,要知道,这可是足足砍掉了八成机构,受牵扯者更是高达数千人之多,如此大的手笔,即使是英明的陛下,也不敢贸然允之。后来时,还是我岳父力排众议,带头促成了此事,所以,才拖延了这么久的时间。”

齐誉闻言,忙朝北拱拱手谢道:“我代表琼州百姓,多谢钟首辅的玉成之恩。”说罢,他又问道:“我说,整顿吏治并不是你们都察院份内的事,陛下又怎会委派你来呢?”

是啊,官场事务,用吏部的人不是更合适吗?

殷俊却是尴尬一笑,说道:“本来,我是很不想参与这事的,可奈何我小妹逗留在了琼州,而我呢,又耐不过家母的苦苦相求,所以,也只得私下寻了陛下,主动揽下了此任。”

哦,原来是这样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