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250章 举家南迁

寒门仕子 第250章 举家南迁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08:25:30 来源:笔趣阁

柳荃最终决定,在三日之后启程,举家南迁,远渡琼州。

她确实不想再在京城里耽搁了,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耐不住心中的殷殷思念,就像这秋日里的鸿雁一样,急切地盼望南飞归去。

齐誉的信,她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多遍,几乎是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然而,内容方面却是出乎她的意料,信中只有关于家庭的安排,其他事宜却是很少,而最让人关心的赈灾和平叛,也都是一笔带过,只有寥寥数语。

但是,柳荃万分相信,相公一定对公务操了许多的心,使了许多的力,要不然,怎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就恢复安定了呢?

这可不是瞎猜,地震又逢叛乱,其治理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呕心沥血的付出,绝对是实现不了的。

除了心疼,还是心疼,同时,也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相公就是棒!

那是当然,自家男人可是全世界最好且又最厉害的,怎么可能不出彩呢?

说正事。

在远行之前,该走动的人情还是要多走走的,免得被人讽为是失礼。

算算还真不少。

比如说,孟既明的孟府,洛渊的洛府,以及关系还算不错的杨恭林、宇文宏元等处,这些全都要一一携礼拜访。赵明玉虽然已经出使西域,但他的夫人尚在京城,所以也不能落下。

至于那些单纯的颜面之交,随便敷衍一下也就是了。

表弟周春生那边倒是没有过去,因为,人家全家闻讯后主动赶过来了。

大舅母曹氏抱着孙子周骏茂与儿媳姚氏率先赶来,而表弟春生因为公务有些繁忙,晚至了一个时辰。

如往昔一样,周氏当仁不让,主动当起了待客的主大厨。

瞧,一品状元鸡,一根柴焖猪头肉,乱炖猪下水,这一件件的,全都是油水漂漂的大硬菜。

席间,曹氏依依不舍地对周氏说道:“唉,真没想到,你都到这岁数了,还要南来北往的去折腾,真担心你这身子骨会受不了。”

“没事!你不知道,自打我那老寒腿的毛病好了以后,这行手动脚地,感觉硬朗多了。”老太太哈哈一笑,露出了一副不服老的神情。

“……”

周春生对柳荃说道:“表嫂,依我之见,你们南下时还是走陆路吧,虽然慢了一些,但贵在安全。”

“安全?这什么意思?”柳荃微微一怔,面露不解。

走水路可是相公在信中特殊交代的,为此,小彤还特地请教

了洛老祭酒,他也认为走水路更为合适,可现在为什么变得不安全了呢?

“表嫂,当下的时局已经不同往日了!”周春生轻轻一叹,又道:“今天早上,我听同僚们议论,说朝廷准备要对假倭寇们动手了。”

这是……朝政?

一听是这,柳荃就禁不住蹙起了眉头,朝堂大事,自己可是完全听不懂呀!

然而,小彤对此却是大感兴趣,她闻言马上探过头来,一脸好奇地问道:“大表叔,你快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周春生略略迟疑,但还是很有耐心地给小侄女解了惑。

话说,在数个月之前,皇帝陛下按照某大臣的建议,朝沿海各省府派去了都察御史,用以查证和核实真假倭寇的事宜。目前,这些人都已回朝,并向圣天子做了回禀。

说,地方官吏对于假倭寇确实存在故意瞒报以及不作为的现象,这其中还不乏一些默许之类的违法表态,而这种表态,又无形中助长了假倭的邪气。

这是真的吗?

应该是。

因为,在除了都察院的人之外,皇帝还秘密派出了内卫外出暗访,成果同样斐然。

尤其是派往岭南的那一处,不仅查出了假倭背后的利益链,还带回来了人证和物证,种种罪状,全都指向了粤地的庸王。

啥?又有一位王爷作祟?

八成是了!

震惊过后,皇帝大有出兵清缴之意,不过,朝臣们却持不同意见,与君上产生了激辩。

最终结果究竟如何,目前还不清楚。

周春生认为,当今天子是个追求卓越文治武功的道德明君,降旨平叛应该是个大概率的事件。不过这么一来,水路交通定然风云乍起,所以,他才认为走陆路会更加安全。

柳荃虽然没有听得完全明白,但也意识到了水路上潜在的危险,不由得蹙起了眉头,露出了不安之色。

客观上来说,齐誉建议家人们走水路并没有错,只不过,他那是数月之前做出的安排,如今时移世易,时政有变,虽是一事,却是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周春生强调,京杭大运河这一段还是比较安全的,可以放心渡之。

既然如此,那不如到了永川府之后再做下一步的行程安排,现在还不着急。

于是,这件事就暂时放下,没有再谈,当下,应该尽情享受这份离别前的亲情才是。

散席后,柳荃私下拉过姚氏,对她说道:“弟媳,你以后常在命妇圈子里交际走动,要学着大方一

点,免得被人说是小家子气,我若在京城,还能帮你把把关、处处事,以后可都要靠你自己为人了。”

“嗯……”

姚氏本就是贫女出身,眼界一直不够开阔,之前时,柳荃还以为她会学着变豁达些,没想到,她依旧还是那副丫鬟样。

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富贵。

唉,难怪当初,相公不太赞同她和表弟的婚事,如今来看,她确实算不上好的贤内助。

不过,对于柳荃的劝诫,姚氏还是表示虚心接受,只是,她不知道该如何去改罢了。

……

齐誉家的院子里举行着家宴,其乐融融,菜香满溢;而数里之外的殷家府邸,也有贵客到来,同样也是菜肴琳琅,觥筹交错。

殷家家主殷俊,此时正屈坐于下首处举杯敬酒,而上首处所坐的赫然就是当今圣上。

而这场小型宴席,只有他们二人对饮,并无他人作陪。

对于殷俊来说,万岁爷赏脸过府用膳,那可是殷家莫大的荣幸;然而对于皇帝而言,他今天和朝臣们吵了一架,郁闷得直想找个酒友聊聊。

于是,二人便开喝了。

“殷爱卿,你对于齐誉重参庸王之事是什么看法?”皇帝放下了酒杯,开口问道。

殷俊拱拱手,回道:“陛下,庸王勾结外洋,私设武装,久而久之定成祸胎。现在应该趁其尚处发展阶段,羽翼未丰之际,急令广东巡抚陆博轩下手除之。”

“可是……”皇帝闻言皱起了眉头,摇头一叹,道:“自朕登基一来,对宗室的藩王们可是没少收拾,若是再剑指庸王,怕被天下人诟。”

确实,皇帝对他李家真的不咋滴。

你看,弑永川王,兵剿燕王,震慑赵王,如果现在再降旨镇压庸王的话,天下人会怎么看?

面子上有点挂不住呀……

这事若放在平时,殷俊定然会建议个折中的方法,可如今齐誉写信重托,要求一定要严惩庸王,否则,他自称命不久矣,必为贼王所害!

算了算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就帮他一回吧。

于是,殷俊便正色说道:“陛下,庸王的野心极大,若不狠心除之,将来必然成长为第二个燕王。此外,他还豢养假倭,在沿海一带兴风作浪,朝廷若不强势镇压,倭患将永无平息之日。陛下既然有心除倭,就要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古人云,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

良久后,皇帝才轻轻一叹,道:“唉,明君真的难做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