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190章 得见燕王

寒门仕子 第190章 得见燕王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2 23:11:19 来源:笔趣阁

齐誉很佩服娘子柳荃,连赞她心思缜密计划周全,是个持家有道的好妻子。

这是他通过事实印证后得出的结论。

是这样的。

最近一段时间,家里家外一连串的交际宴席,各种各样的礼尚往来,足足花费了整整一百两银子,而柳荃却是精打细算,算得数字正着,相当准确。

这一点确实令人佩服。

而事实上,不仅省了钱,还办得非常风光,非常体面。

尤其是今天所摆的诰命夫人宴,更让端坐于主座的周氏出尽了风头。

就命妇的称谓上来说,诰命夫人基本上算是到顶了,即使齐誉日后升到了一品大员,也不可能再行请封了。

因为,一品的国夫人是皇帝御赐的,并非是官员请封所得。此外还有,只有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命妇,才有资格被赐国夫人。

所以,基本上是没有机会达到的。

如果这么看的话,诰命夫人礼就要比较重视了,一生只有这么一次机会。

这场盛宴宾朋满座,气氛甚高,办得风风火火,一副岁月向好的样子。

在众宾离去后,齐誉不禁感叹道:“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真希望这份祥和年复一年,这样无限地过下去。”

如果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小富即安也算不错。

万事不可强求,知足长乐。

不料,周氏却泼了他一把‘冷水’,她有些担忧地说:“我刚才给菩萨烧得第三炷香突然出现了全灭,难道这预示着要有什么不祥发生?”

香全灭?

确实有些不正常。

对于这个诡异的现象,柳荃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齐誉担心母亲纠结,只得从天气的角度劝她说道:“最近雨雪太过丰富,可能产生了一些潮气,香受潮而灭也是正常现象,不必太过在意。”

周氏想了想,认同了这个说法。

不过,她还是叮嘱儿子说,最近一段时间一定要打起精神来,要警惕霉运发生。

好吧。

齐誉虽然连连点头,实际却没放在心上。

次日,天晴。

阳光普照的行太仆寺徜徉着悠闲的气息。

寺内一个手的赵明玉和二把手的齐誉面对面而坐,悠闲地品着茗茶,并讨论着朝堂上发生的事。

这段时间内,确实发生了几件不大不小

的事。

最惹人注意的要当属兵部尚书张程东,他因受皇帝‘器重’,被派去了北方边疆代天子巡幸长城,监督边防建设的若干事宜。兵部事务全部交由左侍郎代政。

齐誉知道,张程东名义上是被器重,但实际上却是被皇帝给丢弃了。

至于其中原因,估计是和那笔银子有关。

赵明玉笑道:“他这一走,我力谏域外购马的那事又少了一份阻力,真乃社稷幸甚。”

齐誉却道:“你也别高兴的太早,我看皇上那样子,似乎有点悬而不决。”

“还不是因为户部尚书太过吝啬,他嘴里巴拉巴拉地说了一大堆理由,说到底还是舍不得掏银子出来,否则,皇上早就批红恩准了。”赵明玉略含遗憾地叹道。

“唉……”

前不久,赵大人给皇帝写了一道万字谏言的折子,详细阐述了各种利害,劝今上重视域外胡马。

天子在进行了深思熟虑之后,就派人对杂交出的那些小马驹进行了实际性的测试,经对比发现,胡马的体格明显高于现用的蒙马。

清楚的事实可以粉碎一切错误的认知,那些原本对胡马不屑的人也闭上了自己的嘴。

天子在得知后相当震惊,连赞赵明玉心系社稷,当为官之楷模。

也就是说,皇帝对于胡马还是很认可的,但是,他就是迟迟没有落下朱批,悬而不决。

莫非真是因为缺钱?

有这可能。

齐誉思量之后,道:“这几年里大事不断,确实耗去了国库的不少银子,也难怪户部尚书出言阻止了。”

是啊,南方抗倭,北修长城,还有攻打燕王,哪一样不花银子?而且,还都不是小数。

赵明玉之前曾做过一方守牧,自然明白其中难处,也深知没钱的家确实难当。

但是,他又有些不解。

皇上既然那么缺钱,又为什么要大赏众藩王呢?尤其是赵王,一笔恩赐就是两万两银子。

虽说这些银子全都是皇帝的内库所出,但也不能这么乱花呀!还不如用在国家大事上呢!

对于封赏藩王这事,齐誉是知道其中原委的,但是,他却不能乱说,即使是赵明玉也不例外。

……

如此过去了两天。

又有一个热议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在官场上尤甚。

规模不大的感恩居已经建

好了。

而燕王,也被入住到了里面。

不得不说,工部这一回的建造速度非常地快,不到一月便已竣工,人多就是力量大。

接下来的事就有意思了。

皇帝念及燕王的昔日功勋,对这位王叔表现的甚为重视,为了保护他的人身安全,派遣了上百名的神机营好手围在了四周处,据说,那里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燕王觉得自己被困得憋屈,便怀着不满朝着外面喊话:孤吃不饱!

这好办!

皇帝立即做出了回应:供应日斗米,肉十斤,不够还可以再添!

燕王又喊出了话:锅太小,煮不下!

于是,皇帝又让人送去了一具巨釜,算做回应。

那巨釜到底有多巨呢?

据传,那釜含腿高约六尺,长宽各约四尺,非常之大。与其称之为釜,还不如说是一具巨鼎。

这么大一个锅,别说是一个人吃饭,就是十头猪同吃也饿不着。

……

又过去了几天,大太监三德子来到了行太仆寺,向齐誉传达了天子的口谕。

他说,皇上明天一早打算去探望燕王,钦点齐誉作陪。

“三公公,除了我之外,皇上还点了何人?”齐誉探道。

三德子很客气地回道:“除了你,还有那位吴晚荣吴大人,据咱家所知,也就你们俩人了。”

嗯?居然怎么还有这个谗臣?

齐誉咂了咂嘴,心里泛起了一些不悦。

而后,三德子又提醒道:“齐大人,有传言说燕王他不仅擅使棍棒,而且气力奇大,可以轻松地举起数百斤的石狮。明日见他时,千万不要离他太近,以免被他的暴脾气伤到。”

啧啧~~

燕王约等于晁盖?

这还真是大出齐誉所料。

在他的思想观念里,这些个娇生惯养的王爷们都吃不得苦,即使懂得武艺,也都是一些三脚猫的手脚,却不料,还有燕王这等例外。

“多谢提醒。”

“咱家告辞了。”

在送走了三德子之后,齐誉便暗自思量起来。

既然燕王是个高度危险人物,那就要提高警惕,时时注意他的一举一动。

保险起见,不如将黄飞送的那个袖珍箭匣带上,以防什么不测。

嗯,就这样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