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022章 文竹先生

寒门仕子 第022章 文竹先生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2 23:11:19 来源:笔趣阁

文竹先生?

真得不认识!

见外甥确实一脸愕然,周大水便道:“文竹先生可是位大人物,即使是知府大人被他邀请,也会立即前往,你倒好,竟把孟府的管家拒在了门外,这实在是太过失礼了。”

哦……

孟岚山究竟是什么人,面子居然这么大?

“我只是个微末小吏,对于这些大人物的事了解的不多……就说说我知道的一些吧。”周大水呷了口茶,开始娓娓道来。

传言,这位孟岚山是当朝的进士出身,学富五车,放官时因得罪了朝堂大员,苦苦轮候了一年一更后,才放了他一个九品小吏。

他很气不过,通过关系取消掉了吏部的任命,而改进去了太医院执事。

对此,皇帝是同意的!

孟岚山出身于医学世家,医术精湛,很快就在太医院站稳了脚跟,并在几次危重病症的救治中展示了起死回生之术,终于力压同僚坐到了御医的位置。

先帝爷在世时还曾赞其曰:一代杏林圣手。

太医和御医虽一字之差,地位上却相差千里。御医是只给皇帝、皇后、皇子等尊贵人看病的,而太医的患者群就低档许多了。

官场浮沉多年之后,孟岚山的名声越来越大了。

一来是他医学的精深,官吏们都想与之交好,这漫漫人生路中,谁敢说自己这辈子没病没灾的呢?还有就是,他的儿子当下已经科举入仕,现任大理寺寺正一职,可谓是年轻有为。

综合来看,孟家算得上是众官吏眼中的热灶,所以门庭若市。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孟岚山便号文竹先生自居,平日里研究一些丹青绘画,尝以此为乐。

据官场上的传言说,孟老的交际甚广,亲王、宗室、勋贵、朝臣,都与他都相交甚密,人缘不是一般的好。

福兮祸所伏……

转折点发生在去年,已入耄耋之年的孟老太爷驾鹤西去,按照惯例,孟岚山丧父是要向皇帝请丁忧折子的,也就是辞官回家守孝。

丁忧去职,古来有之。臣子呈上一篇深情之词,缅怀自己的严父慈母,悲恸之下就说要辞官回家而结草为庐,守孝三年。

而皇帝呢,一般都会选择‘夺情’,所谓的夺情就是不批准并且挽留一番:国家还需要你发挥热量呢,你可不能弃朕而去呀。

于是乎,君臣两人就像唱二人转似的,表面上客套一番。

一般来说,皇上都会以大义为先为由来否决掉大臣的丁忧之请。

然后就是再丁忧,再驳回,事不过三,第三次就是定论了。

在这个过程中,还隐藏另外的一层意思,那就是看皇帝对这个臣子是否满意。如果满意,基本上就是三次夺情,继续留任。如果是不满意嘛,那就是:爱卿呀,朕被你的拳拳孝心所感,就准了你吧……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孟岚山的请丁忧竟然没有一次夺情,直接批准了。

有人说,这是皇帝对孟岚山结交朝贵产生了不满,所以才没有夺情的。也有人说,皇上被丁忧折子上的言辞感动,于是就成全了臣子的孝心。

猜归猜,但谁也不敢过度的妄揣圣意,想想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说出来。

就权势上的标准来说,孟岚山似乎就是个日薄西山的老人了。

孟岚山回到了故乡永川府,在这里过起了他的丁忧后的生活。

在齐誉单方面看来,自己和这位老大人算得上是老乡,可是老乡归老乡,自己和他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他邀请自己又是什么缘故?

虽然受宠若惊,但心里头却是惴惴不安。

周二舅则认为,和这种大人物结交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完全不必担心。

想想也是,自己现在一介白身,即使想被人家利用也不够格呀,如果真被利用,那倒还说明自己有价值了。

至于到底如何,也只能见面的时候再问了。

按下这事不提,周二舅开始为外甥的行程操心了。

也巧,县衙里刚好有一个同僚要去府城公干,于是,齐誉就搭了一班公务员的顺风车。

这不仅省了脚力,还不用花钱,二舅的此举真是太明智了。

齐誉也不小气,途中吃饭时给那小吏多加了几道菜,也算是作为答谢了。

到了府城之后,二人就做了别,各忙各的去了。

下车后,齐誉极目瞭望,不禁为之一呆!

呵,不愧是府城!

相比县城,府城更加的恢弘大气,道路四通八达,行人往来如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齐誉没心思闲逛,先要忙办正事。

先要到府衙的礼房报到,然后再由经承大人核对身份,无误后才会发放准考的浮票,也就是拿到了准考证。

做好了这些,就要着手解决住宿的问题了。

现在,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是去客栈投宿,简单直接,但要花费不少银子。况且现在正逢开科时间,各县的考生云集到此,客栈的价格也有上涨。

第二种则是去寓馆寄宿,寓馆属于官府开设的场所,主要用于公事上的接待,但每逢科考时也会对学子们开放。费用上来说相对经济实惠,是客栈价格上的一半。

齐誉想了想,还是去住寓馆吧,二舅不是说了嘛,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能省则省吧。

经路人指引,费了些周折,终于寻到了寓馆的所在。

管事的小吏在核对了齐誉的浮票后,便懒洋洋地说:“二层、丁字房、乾号床、上上铺。”

这一连串的定位词听得是耳朵发麻,齐誉忙找了个笔写了下来。

略一琢磨,就感受到了其中的韵味,似乎这住宿的条件不太理想呀。

呵,还猜对了。

才推开那扇门,就一股令人陶醉的气味扑鼻而来,鞋子里的、袜子上的、还有各位赤脚大仙散发出来的……

咳咳!

这种感觉还真有些熟悉,像极了后世大学里的男生宿舍。

不过,大家都是公平的,自己也是一路风尘,同样没有洗脚。

子曰: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

习惯了也就不觉得难闻了。

“小可齐誉,见过诸位。”

“久仰久仰!”

久……仰?咱们认识吗?

寒暄了一阵儿后,就安静了下来,然后各忙各的。

这时,一个体态魁梧的年轻书生走了过来,自来熟的自我介绍道:“在下戚景,齐兄多多指教。”

“不敢当,兄台客气了。”齐誉定睛一看,却见这位仁兄面如脸盆,眼如铜铃,比杀猪的屠户还要强壮。

你来我往的介绍之后,二人就攀谈了起来。

戚景祖居是山东,前两年迁徙到了永川府,属于是半个外地人。他祖父曾为参将,受家庭影响,他也学了些武艺,在文人中算是比较另类的了。

齐誉却认为,就他这副身板,不考武举才是浪费。

戚景却不这样认为,他祖父说,太平盛世是文人的天下。

“没想到寓馆的环境竟然这么差,这也能接待公事?”齐誉看了一眼斑驳的破床以及瘸腿的板凳后,感慨说道。

“齐兄有所不知,寓馆也分上中下三等场所,第一等是用来接待贵宾用的,布置考究典雅怡然。第二等是接待普通典吏用的,中规中矩构置齐全。第三等就是用于接待闲杂人等的了,比如说服徭役的百姓,或者是咱们。”

原来如此!

在官府的眼里,考生们和一堆闲杂人等并没有什么区别,即使被刮目相看,那也是高中之后的事了。

戚景很健谈,性格也很豁达,给齐誉一种忠厚实诚的感觉。

又聊了一会儿,二人各忙各的去了。

考生们大多都是看书,临阵磨枪这一套古今通用。

齐誉先洗了个澡,又换了身干净衣衫,这才感觉轻松下来,只是洗澡水太凉,害得他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晚上也很难熬,冷嗖嗖的也就算了,还时不时的有人出入茅厕,那哗啦啦的声音伴随着气味传来,真想高歌一曲:夜来香……

还有就是,戚景的鼾声如雷,轰炸着各人的耳朵。

不过,有意见也没人敢说,这厮长得五大三粗,万一把他给惹毛了,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齐誉才刚睡安稳,天就亮了,之后又传来了洗漱声和出恭声。

算了,不睡了,吃东西去。

寓馆门外便有卖早餐的小摊,齐誉坐下后先点了吃的,然后就借机向小贩打探,询问去孟府的路径。

“多谢小哥指点!”

“公子不必客气。”

府城的东西就是贵,一碗清汤面就要二十文钱,若在村里都可以买到半只鸡了。

沿着府城的中心大道直走,没多远就到了孟岚山的故居。

这是一座构筑恢弘的府邸,青砖琉瓦,斗拱飞檐,看起来很有气势。

门房是个上了岁数的老家丁,他接过了拜帖后,就让齐誉先在门外等候。

齐誉有点紧张,忙把该注意的礼仪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而后又整了整衣衫,很规矩地站在那里。

大门再次打开,老家丁做了个请的姿势:“齐公子请。”

“有劳大叔!”齐誉故意落后半个身位,一脸谦恭地姿态。

和想象中的不同,这府邸内部并不奢华,反而朴素静雅。

院子里几棵盛开的桃花树,正飘溢着淡淡的幽香,让人闻之心旷神怡。

南风吹来,拂掉了树上几片花瓣,然后蹁跹地落在了石桌上,一旁端坐的那位老人轻轻一扫,桌面又恢复了洁净。

他一身素袍,五十多岁年纪,鬓发斑白淡雅洒脱,给人一种和光同尘的感觉。

老家丁见齐誉两眼发怔,急忙小声地提醒道:“这位就是我家老爷。”

“哦……晚生齐誉,见过孟老大人。”齐誉急忙行礼。

“齐誉?”孟岚山扫了他一眼,笑道:“公子不必多礼,老大人的称呼有些生硬,你不如叫我文竹先生吧。”

“是!先生!”

“坐吧!”

齐誉谢过,侧着身坐下了半个身位,拱手道:“承蒙先生垂,赐下邀帖,小子本应闻召即来,无奈现下正临近府考,所以才耽误了一些时间,还望您老多多见谅。”

“你要参加府考?”孟岚山又看了他一眼,笑道:“这么说,你还是个没中过童生的白身。”

“晚生天资愚钝,让先生见笑了。”齐誉尴尬地笑了笑。

这时,一个侍女低眉敛目地端上了茶,然后又规规矩矩地退去了。

“请用茶!”

“谢先生!”

孟岚山淡淡一笑:“你可知老夫何事寻你。”

齐誉摇着头:“晚生不知。”

“一统江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