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863章 关于削藩

寒门仕子 第863章 关于削藩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17:18:29 来源:笔趣阁

皇帝口中所说的盛行呼声,自然是瞎编胡谄,话中重点,当然是削藩俩字。

大臣们听话听音,没有一个不明白的。

关于如何削藩,一直是困扰古今帝王的一个超大难题。

若是摁得过了,藩王们就会产生强烈抵触;若是抓得松了,就有可能酿成藩镇割据之势。

这种力道,委实不好把握。

藩王和朝臣不同,不存在所谓的致仕一说,只要他人还活着,就能享受到与生俱来的超然待遇。

此外,藩位还属于世袭制。

爹死了由儿子继承,儿子死了又由孙子接盘,福荫可达好几代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朝藩王的开枝散叶能力极其强大,只要三十来年时间,一个王就可以繁衍出上百个子孙。

想想也能理解,在‘没有圣谕不得离开封地’的强制禁足令下,他们的娱乐项目确实少得可怜,而造人运动,也就变成了他们日常的主要排遣方式。

宗室人多,就代表开支不菲,仅仅这一项,就占据了皇帝内库银子的八成消耗。

可是,这些钱却换来了一大群的白眼狼。

他们不仅不感恩,竟然还想着要当皇帝。

就当下的实况来说,豢养门客以及家臣,已经成为了不少藩王的主要嗜好。只要他们处心积虑,就可以经营出一些实质性的名堂来。

由此可见,藩王的势力必须设法削弱,否则,就会有第二个、甚至是第三个李良启于未来崛起。

推恩令固然可选,但那却需要两代人的时间才能见效,皇帝已经等不及了。

为避免重蹈建武帝的覆辙,他决定采用一种看似的合理的方式来解决此事。而李良启的造反,就是一个不错的可选由头。

当然了,这个由头是他故意营造出来的,只是别人不知道罢了。

群臣虽然被蒙在鼓里,但也不是懵叉叉的睁眼瞎,他们审时度势,基本上是看出了症结所在。

燕王造反,其子又造反,难道这还不够说明问题的吗?

削弱藩王实力,势在必行。

然,想归想,做归做。

面对皇帝的公然垂询,大臣们却是全都闭上了嘴巴,他们既不出一言、也不献一策,就如同会说话的哑巴一样。

这种一开口就会得罪一大票人的蠢事,又怎能鲁莽地去做呢?

且,还没有半点好处。

对于群臣们的装傻充楞,皇帝倍感膈应。

自己自诩是古今少有的道德明君,自然是不适合去唱黑脸,最好方法就是,让群臣们泣血力谏,而自己则是半推半就地勉强为之。这样,既保全了面子,又能把事办成,相得益彰。

可没曾想,这些个老家伙一个比一个精,见势头不对,全都变成了尸位素餐的假哑巴。你说你说,这还有半点替君分忧的觉悟吗?

不得已下,皇帝只得向殷俊投去了求援的目光。

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理应开拔头筹。况且,殷爱卿的威望现在正盛,由他站出来那么登高一呼,别人又焉能不应?

殷俊见皇帝望来,也不禁泛起了纠结。

老丈人曾再三地嘱咐说,一定要处事圆滑,切莫要木秀于林,从这一点上来说,自己不应该去捅这个娄子。

然而,皇帝又是那么地恩宠自己,而且还赐下了可以为江山社稷一决对错的无上断刀,如此大的信任,自己又岂能不尽肱股之力呢?

迟疑了一阵儿,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这一炮,必须得开!

“陛下,通过燕王父子俩先后忤逆不难看出,藩王势力已经成为了威胁江山社稷的主要毒瘤,此为附骨恶疾,不治将恐深。因此臣谏言,应该削弱众藩王们的相关实力,否则,后患还会发生。”

皇帝闻言点了点头,又向孟既明问道:“孟爱卿以为如何?”

“这……”

“莫顾忌,且说说看!”

孟既明见殷俊发出鼓励,这才持笏前趋道:“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只有做到了错而能改,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臣认为,朝廷的对藩

之策存在着严重疏漏,现在应该及时地亡羊补牢,拨乱反正。削藩之事,宜早不宜迟。”

皇帝欣慰地一笑,又环顾着大臣们问道:“卿等以为呢?”

群臣见无路可避,只得硬着头皮和声道:“吾等皆附议。”

嗯,全票通过!

这样的话,事情就变得顺畅多了!

皇帝笑道:“既然卿等都是这样认为的,朕又岂能拒不纳谏?”

说罢,他便对待诏侍郎杨恭林道:“速速拟旨,废除掉原有的封藩制度,并收回所有的已外封属地。之后,藩王们的食邑,皆由朕的内库房统一发放,若有因功受禄者,则由户部负责开支……”

这话什么意思呢?

简言之就是,把藩王们所占的封地尽数收回,并改为是由皇帝来发放他们工资。

这样一变,就基本上把藩王们的经济来源给卡死了,没有封地的各项收入作为支撑,你还拿什么去招兵买马?

那,藩王们会同意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

对此,皇帝也不是非常有底。

不过这次,确实是个非常难得的上好契机,此时若不展开动作,机会可就稍纵即逝了。

顺势而为,总比逆流而上的要好。

“陛下,此诏何时发出?”杨恭林落笔后,连忙问道。

“即刻外发,并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各地,且,要求众藩王必须以上书的形式表明立场。要么同意,要么反对,绝不存在所谓的中间站。”皇帝笑了笑,道。

“且慢!”殷俊叫了声停,后又对皇帝谏道:“微臣以为,但凡是响应圣意者,都应该得到重重的赏赐。若是因某些原因不愿撤藩者,应该亲自来京和陛下说明具体情况,然后,再酌情定夺。”

来京??

这一招,可是明晃晃地恫吓啊!

你来了,还能走的了吗?

要么禁足,要么咔嚓,二选一。

皇帝想了想,笑道:“殷爱卿这个建议非常的好,嗯,就把这一条加上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