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186章 谏言献策

寒门仕子 第186章 谏言献策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08:25:30 来源:笔趣阁

时间太瘦了,悄悄地从指缝间溜走,总在不经意间。

一年时光匆匆而过,又到了寒冬腊月,在一场瑞雪过后,繁华的京城彻底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和往年一样,赵明玉院里的梅花又凌寒绽放了。

既有美景,又岂能少了雅致?

于是,在逢了个晴日之后,赵大人便相约好友齐誉,一边赏梅煮酒,一边胡吹海嗙。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齐誉望着院子里飘落的花瓣,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地叹道。

赵明玉捋须一笑:“齐大人心境平和,淡泊自然,和刚入仕时相比,又多了几分厚重。”

“赵大人过奖了。”

“我等共勉之。”

“……”

这一年来,期间发生了不少的事情,有大事也有小事。

最引人关注的还要属皇帝的御驾亲征,山东府的这场战争在僵持了大半年之后,终于以燕王投降划下了剧终的句点。

据说,在被朝廷大军围困的初期,燕王曾试图突围过几次,不过都被皇帝的军队击退,燕王不得不重新退回到城内,继续地死守乐安城。

之后,便彻底陷入了消耗战。

朝廷大军补给得当,以逸待劳。而被围困的乐安城由于得不到粮草上的补充,慢慢就被耗罄了,双方优劣就当下立判了。

皇帝不仅擅长斗蟋蟀,还学会了熬鹰。

事实证明,皇帝的策略是正确的,先在气势上压倒对方,然后再玩一个反转,实在让人大出所料。

有人将燕王的失败总结为了两点。

第一点,他在战之初时,就没敢奋力一搏,自身擅战的优势直接被扼杀在了摇篮里。结果就是士气低落,上下人心惶惶,无心恋战。

第二点,他低估了皇帝,错判了战局,以为对方要蓄积攻城,结果却是把自己拖入到了难以脱身的泥潭之中。

齐誉认为,还有一点没有提到,那就是赵王没敢跟着燕王起哄。

最初时,皇帝就明白,赵王才是决定这场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正因为此,他才御驾亲征,用意就是摆出一副强硬姿态,继而震慑住了性子谨慎的赵王。

如果皇帝不亲自出马,结果还真是不好说。

战争是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的,只要能胜,就是好战略。

只是目前还不知道,这个高明的计策是皇帝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另有高人所献。

目前的情况是,得胜后的朝廷大军已经开始班师回朝,再过两天便可凯旋抵京了。

国家幸甚,齐誉的仕途也没有落下,也同

样更进了一步。

在过去的一年里,兵部尚书张程东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不断地给行太仆寺寺卿施压设绊,最后,如愿地把他从那个位置上给拽了下来,与此同时,二把手的少卿也被调去了其他部门管事。

为了弥补空缺,钟首辅便临时委任了赵明玉为代寺卿,齐誉则为代少卿,用来稳住行太仆寺的日常行政事务。

至于他二人能不能真正的坐上这个位置,还要看归来后的皇帝认不认可。

常理来说,应该**不离十。

目前来说,两人都面临着同样的‘升迁’机会,所以,才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但是,二人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欣喜感,荣辱不惊,才是他俩目前的真实心态。

为什么呢?

赵明玉本就是正四品知府出身,因为背锅才被贬谪到了行太仆寺,即使赏他个从三品的马官,也没有什么值得惊喜的。

齐誉的反应也比较平淡,即使是升了官,不还是一个养马的吗?手里依旧没有实权呀!

二人的视角不同,但心态上却是如出一辙,巧合的一样。

赵明玉感慨道:“其实,我一直都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只可惜身不居要职,人微言轻,空有一腔抱负,却是无从发力!”

齐誉感同身受,也叹道:“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乃堂堂探花出身,结果却入不了翰林院,只能在这行太仆寺里蹉跎岁月,碌碌无为。”

抱怨归抱怨,总要面对现实。

齐誉忽然想起了一件奇事,乃问道:“大人最近老是频繁地奔波于马厩之间,不知是何缘故?”

赵明玉呵呵道:“没别的,主要是照顾那些小马驹。”

哦,原来是这事。

齐誉恍然想起,在去年时,赵明玉曾拿吴晚荣的那匹大黑马日夜交战,有不少的母马因此怀孕,现如今,已经生产出了小马驹。

对于此事,赵明玉一直都没有解释真正的动机。

“大人此举,应该不会只是一种单纯的嗜好和研究吧?”

见齐誉相询,赵明玉也没再瞒着,道:“我这么做的目的,就想以事实证明,咱们本土的马在与胡马杂交之后,所产出的后代品质属于上乘,用意就是取代掉现用的北方马种。”

就当下来说,朝廷的养马思路是以北方的蒙马为尊,对于域外的胡马可谓是相当的不屑,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

也正是由于这种思路上的偏离,才严重地影响了战马的品质,以致我华夏的骑兵再也难回汉武时代的辉煌。

对于这些弊端,赵明玉所著的《马论》中有着很详细的阐述,齐誉尚有

印象。

想要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绝非易事,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通过实际上的对比来纠正认知上的偏离。

这就是赵明玉真实的用意。

齐誉忽然笑,道:“赵大人可知,你发挥的机会就要来了!”

赵明玉不解道:“此话怎讲?”

“如今燕王兵败,内忧平复,如此一来就只剩下外患了。而在诸多的外患之中,又以北方的鞑靼和瓦剌为甚。我相信,在不年之后,我国北方必有一战。”

“然而,北方之战又以骑兵为主,故而战马便成了重中之重,以皇上的睿智,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既然想到了,那就要设法解决。所以,我认为,马匹更迭的时机已然成熟,而大人你只需用事实力谏,就一定会引起重视的。”齐誉献策道。

赵明玉想了想,点头道:“有道理!从陛下大修长城可以看出,他对于北方二强还是有些忌惮的,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我华夏的骑兵不壮?改良战马,迫在眉睫。”

“没错!皇帝不是软弱的君主,定会力求壮大己身的。”

赵明玉先是表示了认可,又担忧道:“出使域外采买胡马,可是一笔偌大的开支,陛下会舍得花这钱吗?”

齐誉想了想,道:“我觉得应该可以!”

“何以见得?”

“出使域外确实是笔大的开支的,但若和下西洋的费用相比,可谓是九牛之一毛。”齐誉先做出了对比,然后又做出了分析,道:“在我看来,下西洋本身就是一种劳民伤财且又毫无实际意义的愚蠢行为。你看,这种性质的远交除了能够宣扬我朝的威武之外,几乎没有半点实际性的好处。若能把这份银子用在改良战马上面,何愁北方二强不破?如此肤浅的道理,陛下又岂能想不明白?”

很有道理。

直观一点来说,就是怎么花钱的问题,是想搞些毫无意义的面子外交呢,还是用来办些实事?

只有愚蠢的君王才会选择面子,自身强大才是硬道理!

但是,当今天子却不是庸君,他一直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公然喊出的那‘三不’,便是力证。

赵明玉在琢磨通透之后,哈哈大笑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你这么一说,我心里立即就变亮堂了。那好,待陛下回京之后,我一定上书力谏,阐明道理利害,竭力促成此事,也不枉我在这行太仆寺寺卿的位置上坐上一回。”

代理寺卿也是寺卿,同样有着为战马献言的义务。

齐誉赞道:“恭喜大人有了用武之地,来,咱们乾上一杯!”

“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