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435章 开诚布公

寒门仕子 第435章 开诚布公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17:18:29 来源:笔趣阁

书接上回。

皇帝开诚布公,将这个只有皇帝以及太子才有资格触碰到的超级秘辛,揭开它的了神秘的迷纱。

呵呵,齐大郎现在的待遇,可不是一般的高。

因为这件秘事的时间跨度前后比较大,所以皇帝决定,从最先的缘由开始说起。

“齐爱卿可知,我大奉朝的开国主都,定得乃是南方的应天府,至于顺天府,不过是当时的备用陪都而已。”

齐誉回顾了一下建国后的历史,说道:“微臣虽未入过翰林院修撰,却也学过一些当代的史记。据微臣所知,太祖在得了江之后,便直接定都在了南方的应天府。然而,才历两世,那主都便因一场突发的天火化为了灰烬。太宗皇帝继位之后,无意再行重修坍塌的皇宫,于是,就迁都到了现在的顺天府。”

皇帝淡淡一笑,摇头纠正道:“其实,那并不是什么意外的天火,而是人为投放。”

“什么?人为的?”

“不错,且听朕细说。”

“是!”

皇帝围绕着这个过往事件,展开了相关阐述。

他言,太祖皇帝在定下了江山后,于第一时间就立下了储君,以防膝下皇子夺嫡。然而,却没曾想,那太子殿下太过命薄,居然病死在了太祖之前。

不得已,太祖皇帝只得把皇位传给了其后的孙子,以证自己不改嫡系之心。而接下来的这位二世帝,便是史官以春秋笔法记载的建武帝。

寥寥几笔,且语焉不详。

故,无人知晓究竟发生了什么。

皇帝解密说,建武帝在继位之后,便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削藩运动。可是,他不得其法,效果方面远远不及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

最终,这场削藩彻底惹怒了众藩王,他们在‘太宗皇帝’率领下,携重兵成功地逼进了应天府,并用手中的刀枪向皇帝讨要说法。

就在这个讨要的过程当中,原本徜徉的朗朗长空,忽然降下来一袭熊熊天火。霎时间,就将那皇宫烧得干干净净。

据众藩王们说,建武帝也死在了那场大火里。

是的,史官们就是这样记载的。

而皇帝所说的,却是另外一个版本,否则,还能称为是秘辛吗?

他称,那场大火乃是建武帝故意所放,其目的就是为了刻意制造混乱,继而趁此时机逃离出去。

他也确实做到了。

也就是说,建武帝其人并未有身死,而是不知所踪、杳无音讯。

呜呼!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哪有什么谁对谁错?

齐誉心里一叹,嘴上却道:“建武帝年轻气盛,且志大才疏,又不懂得灵活变通之法,所以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评价过后,他又一脸困惑说道:“陛下,这件秘事虽然涉及皇族争斗,却远远达不到只有太子以及皇帝才能知晓的特殊程度,莫不是……在这背后,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皇帝赞许地点了点头,笑道:“齐爱卿的思维敏捷,一语道破玄机,不愧是朕信任的心腹之臣。”褒奖完了后,他才解释道:“卿猜得没错,在这秘辛的背后,确实还暗藏着另外的一则秘辛。”

秘中秘?

自己一语成谶了?

能掐会算的齐半仙骚骚一笑,拐着弯地拍道:“微臣乃是堂堂的探花及第,天子门生,又岂能愚鲁不辩,混沌是非?”而后,才道:“且不知在这秘密之后,隐藏着的又是什么?”

“这样的,在建武帝逃走的时候,曾顺手带走了一无上宝藏。此宝藏价值不凡,大有可能帮助他再复江山。”皇帝轻轻一叹,眼神闪闪地说道。

齐誉边听边推理,而后便摇头道:“陛下,这个说法里面暗藏漏洞,绝不可采信!”

皇帝奇道:“哦?为何这样说?”

“建武帝属于是临时的仓皇而逃,并没有任何的事先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即使你任他尽力携带,也不可能搬去一座金山。所以,带走宝藏一说,太过言过其实,绝不可采信。”

“不!他带走的并不是什么笨拙之物,而是一件轻巧便携的无价之宝——传国玉玺!”皇帝脸色一正,道。

什么?是它?

这也不对!

齐誉再次摇了摇头,辩道:“据传,那传国玉玺乃是和氏璧所造,此宝物历经千年沉浮,目前已经真假难辨。它的最后一次有考证的出现,还要追溯到宋国时期,然而遗憾的是,它随着傀儡的徽钦二帝,一同被大金国的军队给掠走了。至于前朝呈现出的那一块,十有**是个假的。”

皇帝点头一笑,道:“爱卿说得没错,真正的传国玉玺确实早已失踪,而建武帝手中的那一块,也确实是从前朝得来的赝品。不过,朕必须要认为它是真的。否则,这大奉朝的天授之权就说不通了。”

什么意思呢?

且听做表:

传国玉玺上的铭文有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也就是说,你得到了它,才算是具有了上天的授权,若是无的话,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太祖在开国大典时,曾对大臣们明言说,那

件玉玺绝对为真,此言还记入了史册,文士们皆知晓。

因君无戏言,所以,必须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换句话说,即使那件东西不是真的,也必须以真的来进行对待。

故而,手握传国玉玺的建武帝必须得死,否则,做皇帝的人睡不着觉。

可是,这位老兄他还活着呀,只是不知道去哪了而已。

经苦苦查探,终于寻到了线索。

说,建武帝在脱险之后,便立即携着传国玉玺逃向了海外,踪迹难觅。

当时的太宗皇帝闻此言后,日日寝食难安,夜夜都在苦思着斩草除根之策。

要知道,建武帝乃是太祖皇帝钦点的继位天子,他若是手持着传国玉玺登高一呼,难不有人揭竿响应。

尤其是,那些被削了的藩王们,他们可是最喜欢凑这种热闹了。

这时,还在为太子的先帝向太宗皇帝谏言:何不假借出使西洋之名,派遣大量舰队进行海外搜捕,继而诛杀建武帝?

嗯……

此举既能蒙住天下人耳目,还能在表象上扬我国威,还能顺带着铲除隐患,可谓是一举多得。

善!

于是,大奉王朝就这样开启了源源不断的下西洋运动,即使是劳民伤财也乐此不疲。只不过,那人却始终没有找到。

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百官们,也逐渐慢慢适应这个节奏,最后也没有人再行反对了。

“……后来,爱卿谏言于朕,着重强调说下西洋太过劳民伤财,实在有伤国体,朕在思量过后,也只得怀着遗憾叫了声停。”

说到这儿,皇帝持着赞许看了一眼齐誉,而后又道:“算算岁月,这事也过去几十年了,建武帝即使在世,也早已入了古稀之年,如此垂垂老叟,还能翻得起什么风浪来?”

“……”

齐誉万万没有想到,在这这下西洋的背后,居然还有这等秘辛。

恍然后,他又把话题扯回了之前:“陛下,您说得这些确实是无上机密,但是,似乎和微臣私造火器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呀?”

是呀,这个话题首先从私造火器扯起来的,而后,才引到了秘辛上来,现在来看,这两者根本就是牛马不相及嘛。

“并不是!”

皇帝淡淡一笑,开诚布公道:“从这次下西洋带回的线索来看,建武帝应该流亡去了爪哇一带。而你的琼州,位置上地处南洋,南下极为便利,只要配备上相应的远洋战舰,就可去到爪哇一带实施抓捕。正是基于这一层的考量,朕才默许你发展军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