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196章 琼州知府

寒门仕子 第196章 琼州知府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17:18:29 来源:笔趣阁

皇帝扬手指到的到底是哪呢?

天之南——琼州府。

这处地方乃是大奉朝南端广东省府的最南之地,当下隶属于羊城府的管辖,四面临海,陆路不及,物资极其匮乏。

就当下的琼州府来说,可谓是三无之地,即:无翰墨人才,无经济商贸,更无朝廷的特殊扶持。除了渔业略微兴盛之外,其他全都是一无是处。

齐誉蹙着眉,问道:“不知陛下让臣去琼州,担任何职?”

皇帝正色道:“琼州目前正缺少一个力缆狂澜的知府,朕欲请爱卿赴任之。”

知府?

齐誉听后心里一喜一诧。

喜的是,自己终于可以坐上一方首牧了,要知道,这可是手里握有实权的地方大官。

而令人感到诧异的是,皇上口中的力揽狂澜又是什么意思?莫非,琼州发生了什么大的变故?

果然!

皇帝接下来的一席话,就说明了情况。

他言道:“据八百里加急来报,琼州之地发生了地龙翻身。在这场大地震过后,有七十二座村庄和千顷田野颓然陷落,山化海、人为鱼,伤者十之**,小溪般的东寨河变成了一片汪洋……”

居然是琼州大地震!!

这是一个让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大事件,没想到的是,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也有发生!

齐誉掩着心里的波澜,也不插言,继续垂耳恭听。

“在这次地震中,琼州知府不幸罹难殉职,朕深感痛心。”忽而,皇帝脸色一正,又肃然说道:“更令朕没有想到的是,在此国难之际,琼州五指山的土司那宴居然串通感恩、昌化等黎民诸部,一同反叛了!”

地震再加上土著叛乱,这形势确实危急。

也难怪皇上如此焦虑。

齐誉想了想,分析道:“若不是琼州知府意外骤亡,以至于失去了官府原有的震慑力,这些土司们绝不敢趁机作乱,他们钻的,就是这个空子。”

“爱卿说的没错!当下,朕急需一个可以力揽狂澜的能人,即刻前往琼州去主持大局,以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当然,朕还会让户部调拨钱粮,竭力赈灾!”皇帝字字铿锵道。

呃……

这可是脏活累活,出力还不讨好,最好能换个地方。

于是,齐誉先是摇头,然后又谦恭说道:“陛下啊,微臣只是行太仆寺的一介小官,真不具备这种扭转乾坤之能,感觉……实在无法胜任,还望陛下另择良才。”而后,他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说道:“微臣乃是文官,适合在安定和富庶的地方执政,也只有在那种环境下,才能发挥出臣的文治能力,比如,江南诸地就挺适合的。”

这并不是刻意地挑肥拣瘦,而是为官的常识。

按照娘子的话来说,有白面馍馍吃,谁会去啃冷

窝头呢?

所以,自己的未来,还是要尽力去争取的。

皇帝见他推诿,便猜出了其中用意,故而换上了一种激励的口吻,说道:“齐爱卿不必自谦,你能在巨野泽内智杀川王妃,能在感恩居里火焚燕王釜,这种胆识,绝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到的。卿虽是一介文官,但骨子里却有着武将般的气度。琼州之重任,非卿莫属,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我真有那么好吗?

陛下是不是对自己产生了误解?

齐誉很想再推,但看到皇帝脸上的决然之色后,又把嘴边的话咽回到了肚子里。

皇帝幽幽一叹,道:“若琼州百姓百姓得不到妥善安置,朕之罪也!”

齐誉闻此言,犹如是醍醐灌顶,感觉茅塞顿开。

在他的心里,一直都有一个以民为贵的仕途价值观,这也是他的政治抱负之一。

抛开君臣大义不说,现在是百姓需要你,又岂可虚与伪蛇,一再推诿呢?

这活,接了!

齐誉脸色一正,肃然说道:“微臣愿为陛下排忧解难,死而后已。”

“好!”皇帝很高兴,“爱卿重大义,识大体,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齐誉接过话茬,不假思索,趁机再表忠心:“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托,以卓越的政绩向陛下交出自己的答卷。”

才刚说完,齐誉就感觉自己打了一下自己的脸。

虽然母牛不在,但吹得有确实点过了。

这么说吧。

就当下的吏考而言,官员的政绩主要分为三大块,分别是,文教、税收、治安。

如下一一分析:

琼州之地蛮夷混居,民风彪悍,民智勉强算得上是初开,像这种地方,文教政绩就别妄想了。

其次,那里的农桑落后,百姓多以赶海为生,税收方面也不用再寄予厚望了。

至于治安嘛,咳咳,那里现在都已经出现暴乱了,还有什么好治安可言?

这么一算的话,自己的吏考岂不是要得零蛋分?

唯一的出路就是要靠自己去发展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又道远。

皇帝自然不知他的所想,只顾对着地图上的各地指指点点,从人文、地理等不同角度对琼州之地作出了阐述。

这些,全都是厂卫传回来的消息,件件弥足珍贵。

齐誉更是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一一记在了心里。

以后的琼州,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不多做些了解,怎么可以呢?

末了,皇帝又特别提醒了一句:“你去到琼州之后,放心大胆地去干,不要顾忌太多,不会有人明着给你使绊的。”见他仍是一脸茫然,皇帝便明着点道:“朕已委任陆博轩为新任的广东巡抚,此人和你算是故交,若遇到难处,

他会帮你站台说话的。”

陆大人去了南粤?

这什么时候的事?

不过,有他罩着,确实没什么可担心的。皇上既然明着说了,想必已在暗里做出了安排。

对于陆博轩为何平调南下,皇帝并没有细说,所以,齐誉也不得而知。

“齐爱卿,你奉命于危难之间,朕赐你便宜行事的权利,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起内乱,否则,朕无法全心全力去对抗北方二强!”

“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竭尽所能,安抚好琼州的百姓。”

“好!对了,你还有什么难处吗?若有的话,不妨说出来。”

齐誉听后脑筋急转,把眼前的所有困难都滤了个遍,最后,他舍小取大说道:“微臣只有一个请求!”

“讲!”皇帝点头道。

“臣肯定请陛下,长期放开琼州之地的海禁,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让市舶司去关闭海关。”齐誉站起身来,极其严肃地相求道。

皇帝非常诧异,他不求钱粮,反求一策,实在令人费解。

且,海禁之策至今尚无定论,利弊也一时难以判定,自己又怎好一言允之呢?

见皇帝迟疑,齐誉只得表态道:“若开放海禁出现大弊,臣甘愿革职查办以谢己罪。”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皇帝也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了。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满足了齐誉的请求。

唉,就权当是对他护驾有功的回报吧!

由此,大奉王朝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之地产生了。

齐誉大喜,千恩万谢,那样子,比领了赏银还要兴奋。

待诸事议定后,皇帝突然问道:“对了,卿对赵明玉上奏出使域外,大量采买胡马的事怎么看?”

齐誉端正了颜色,郑重道:“回陛下,战马乃是我大奉的国之重器,岂能不重视呢?赵大人他以事实为依据,以当下的国情为出发点,理论和实践俱在,陛下应予之支持。臣以为,朝廷不仅要重视马种,还要改革现下的养马制度。”

皇帝点点头:“嗯,继续说!”

“养马的重任不应该由百姓承担,这样的弊政非常不利于骑兵的建设。这些,赵大人所著的《马论》中都有阐述,陛下若有暇,不妨一观。”

“他那本书朕看过了,确有见地。”

“陛下明鉴,只有把养马权重新收至朝廷的手里,才能从根本上改良战马的体质。”顿了顿,齐誉又道:“饲养战马和修建马场确实是需要不少银子,但是,这若和下西洋的费用相比……”

说到这里,齐誉突然停而不语,看起了皇帝的脸色来。

是呀,你是想要面子呢?还是想要实际上的实惠?

皇帝呵呵一笑,他既不点头同意,也不明言否决,只是应了句:“朕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