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天下 > 第770章 朕才是大唐皇帝

北唐天下 第770章 朕才是大唐皇帝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2:21:05 来源:笔趣阁

田令孜为僖宗之下第一人,但黄巢的叛乱改变了这一切。王仙芝、黄巢叛乱,一举击破了大唐最后一块遮羞布,在黄巢兵入关中,兵入长安时,无法抵抗的朝廷不得不逃亡川蜀。

各军战败,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田令孜的权势也随之一再丢失,而也正因此次叛乱,另一个权势宦官开始显露出峥嵘头角来,此人正是杨复恭堂兄弟杨复光!

但是杨复光却是短命之人,命虽短,却又造就了另一人,那就是杨复恭。田令孜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若无后来争夺河中两县盐田之时,田令孜劫持了皇帝西逃,或许后起之秀的杨复恭,会晚些时日才能成为宦官第一人。

杨复恭继承了杨复光遗留下来的权势,与他的前辈们一样,同样收留了无数养子养孙,以这些养子养孙们控制着神策军、宫内一切。宦官们看似权柄滔天,其实他们不过是攀爬在朝廷、皇帝身上的蔓藤,尽管这根蔓藤极为旺盛,已经遮盖住了有些快要枯萎的大树,但是,蔓藤终究还是蔓藤,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颗参天大树来。

天下大乱,尽管黄巢之乱刚刚结束,可是天下乱局已经显露无疑。若是结束这场**时,是一个强势的朝廷,立一个幼儿为皇帝,显然是最有利于朝廷最强之人,事实却与之相反。

结束这场叛乱并非是朝廷,而是各镇节度使们,大乱“初定”,杨复恭难道就不想立一个幼儿为帝么?自是不是,他也希望可以立一个更容易控制的幼儿为帝,这符合他的利益和权势。

可是满朝文武不答应,杨复恭那时也无后来让人窒息的权势,大乱“初定”,朝臣们希望可以有个雄才大略的成年皇帝来力挽狂澜,而非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幼儿为帝。

李晔未为帝前,与杨复恭关系尚好,两人虽不至于同卧一床的程度,但也不算太差。大唐的宗室在武帝、玄宗后,基本上都被“豢养”在十六王宅,这些宗室没有权利,如同朝廷囚牢之徒,李晔同样需要在十六王宅小心谨慎,同样要对朝廷重臣躬身弯腰,也只有如此,这些宗室王爷们才能苟活于世。

僖宗时,田令孜为宦官第一人,杨复恭又岂能与之相较?两人同为边缘之人,也或许正是如此,两人关系不算太差。

重新立帝,幼儿无法为帝,与杨复恭交好相善的寿王李晔就成了最佳之选,而僖宗病重后,朝臣们本欲立吉王李保,若非杨复恭横叉一杠,寿王李晔又岂能为帝,纵然杨复恭此时握有神策军,朝臣们又岂会心服,杜让能等相臣使人去见,最后也只给了“体貌明粹,饶有英气,亦皆私庆得人”评语。

由此可见,寿王之前基本上一直都是边缘之人,否则杜让能等一干重臣又岂能不了解此人?

李晔登基,一跃成为大唐登顶之人,杨复恭可谓居功至伟。

大恩等于大仇,这句话是有些道理的,杨复恭也忘了自己只是个藤蔓,李晔不只是一个年幼小儿,霸道跋扈有之,但李晔相要收回神策军权柄之意也是有之,两人相仇也是必然。

杨复恭在这场权利争斗中败了,败了个干干净净,除了川蜀之地的几个养子,除了留于外镇的养子外,数百养子全成了树倒猕猴散,全成了另寻大树的猴子们,杨守雄也是其中之一。

除了自幼收养的孤儿还好,大多都是见利忘义,多为贪图权利之人,更何况,天下大乱,人心浮动之时,这也难怪杨复恭倒了后,也仅有少数几个养子们与之同死。

不是说,这些人就是好人,他们就不该死,可这个世道,谁又不该死呢?

杨守雄只是个宦官,不是神策军中那些将勇,有兵有将之人,哪怕所有人都知是反复之人,在兵马为王的年代,这些反复之人亦能活的逍遥自在,可是杨守雄只是个宦官,只是无数可有可无的宦官中的一员,,杨复恭得势时,无人敢欺辱,可是势落后,那些曾经被杨复恭打压欺辱的宦官们,又岂能善待这些落了势的宦官?

杨守雄被赶去了种菜养猪,后来不知是因何种缘故,李晔竟然把他调到了身边,为贴身内侍。

见到李晔阴沉着脸,杨守雄身子不由打了个冷颤,身子也弓得更低了些,不敢去看愤怒的皇帝,畏畏缩缩说道:“北地王送来了消息……”

李晔一愣,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别看他不知因李思钰之事恼怒了多少回,可当听到长安传来消息,也不由郑重了些。

不仅仅李晔一脸郑重,就是孔纬、韦昭度亦是全看了过来。

“长安可是发生了大事?”

韦昭度还是未能忍住,率先开口去问,但是却未能得到肯定答案,见到杨守雄摇头,反而疑惑不解了起来。

杨守雄像是感受到了他人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扫视,不敢抬头去看,只是躬身摇头,就在李晔正要发怒之时,杨守雄却开口了。

“北地王虽在长安,送来的消息却是山南西道之事……”

众人一愣。

杨守雄弓身继续说道:“西川叛贼王建亲领六万军卒侵入剑门,前往救援的牛存节、刘寻、独孤战等将与之大战半月有余,双方皆损兵折将,但王建却寸步难行,如今已经退回了南都成都,只留下其子王元膺,大将王宗佶、王宗翰围困彭州。”

“山南西道暂稳,龙剑节度使杨守贞、洋州节度使杨守忠、绵州刺史杨守厚、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为国挡住川贼,有大功。”

“故……故北地王请命,立……立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为定南王,迁山南东道节度使、荊襄节度使。”

“龙剑节度使杨守贞迁澧州刺史,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当为镇国公,迁郎州刺史,绵州刺史杨守厚迁岳州刺史。”

“北地王言……”

杨守雄越说,声音越低,看着眼前多了双大脚,身子更加低垂、颤抖,声音尚未说完,巨力袭身。

“砰!”

“言?还他娘地敢言?”

“砰砰……”

暴怒的李晔狰狞可怖,根本不理会杨守雄是否头破血流,连连踢打摔倒在地的杨守雄。

“定南王?”

“镇国公?”

……

“朕……朕才是大唐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