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天下 > 第724章 重大隐情

北唐天下 第724章 重大隐情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2:21:05 来源:笔趣阁

“行乾心忧朝政动荡,太子登基在即,不宜再因辅政王一事久拖,以为崔某还算以大局为重,明日即向诸辅政大臣建议,以崔某为继任辅政大臣。”

崔昭纬一脸平静说着,崔昇之提起的心顿时落回肚中,看向皆神色震动的各家主,笑道:“河北道刚刚平定,晋王入朝事朝,着实不宜再让朝堂不宁,北地王所忧所虑,实为大唐肱骨之臣。”

王璞皱眉道:“北地王所虑,亦是我等所忧,只是不知北地王对东平王欲为辅政王可有置评?”

崔昭纬摇头笑道:“东平王欲要为辅政王,自然是件好事,可是,晋王入朝事君,东平王欲要忠心事朝,当前来朝廷礼拜陛下,当亲身事君才是!”

“若假意顺了朝廷,却不拿出让朝廷信服的诚意,却得了辅政王一职,以此为乱朝纲,终究是不妥的。”

崔胤点头道:“确是如此,晋王非但亲身前来,河东之地更是归了朝廷之地,朱温想要空口白牙就得了辅政王,置晋王于何地?又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我等短视懦弱?”

王璞本意也不是朱温之事,赞同道:“如此老夫就放心了,当然,东平王既然遣其子前来,也应礼遇之,天下各地节度使们才会臣服朝廷。”

众人纷纷点头,自信件泄密后,他们就知道,知道李思钰欲要以晋王为样板,给天下诸侯立个榜样,可惜信件泄密后,距离洛阳最近的朱温最是担心恐慌,竟然想趁着河东因泄密不稳,联络各诸侯共伐朝廷,驱逐朝廷之“奸孽”,可惜当第二步军被调往太原,河北道各州府刺史、将军皆为第二步军之人,又令汉八部囤聚北口,李存瑁为忠武节度使,领许、陈、溵、蔡四州。不但河东道顿稳,汉八部让河北道各镇不敢异动,唯恐数万精骑由北口杀入幽州,进而夺了河北道,而李存瑁领沙陀族三部族众,正全力赶向陈蔡之地,虎视东、南之地,这让朱温如芒刺在背,不得不遣子为使前来。

众人知道,朱温被迫前来,那些诸侯们也不得不遣使前来,按照朝臣之前打算,在太子随李思钰返回潼关后,就该登基为帝,可是晋王前来,朱温之子朱友珪前来,登基之事也不得不向后拖延,等待各地节度使使者前来,提升朝廷威望。

各家族与宦官们皆依附在朝廷身上,对李思钰所作所为也是感激与认同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自己打算,尤其是丢了关中根基之地后,各家族迫切希望有一处根基之所。

卢仁琦看向王璞,见他微微点头,犹豫着对崔昭纬说道:“太子不日即登基为帝,事后就该春闱了,北地王也言,此次春闱中举之人皆下放到地方,不知当放入何地?北地王可曾言及此事?”

崔昭纬看向卢仁琦,又看向各家主一脸期意,笑了笑,说道:“行乾虽言及了此事,但今日在行乾那里吃了太多酒水,小侄也有些乏了,不如过两日再谈,如何?”

崔昇之一听这话,精神一顿,知道里面必有很大的隐情,实不宜在人前言及,立即点头说道:“蕴曜既然疲了,就去休息吧,老夫再与老友闲聊一会。”

崔远点头道:“世人皆知北地王府中酒水尤为酷烈,蕴曜既然疲了,还是休息去吧。”

崔昭纬起身向崔昇之行了一礼,又向崔胤、崔远点了点头,正要抬步离开,李嗣周却起身。

“北地王的酒是酷烈无比,但李某觉得李大人并未有多少醉酒之意,若是北地王有何交待,不如现在就说与我等一听,也好解了诸位心忧之事,夜中也能睡的安稳些。”

崔昭纬眉头一挑,正待反讥,崔昇之却沉声说道:“来我崔家,当知我崔家才是此地之主,主人既然不便,作为客人就该谅解才是,覃王以为呢?”

崔昇之摆了摆手。

“蕴曜下去休息去吧!”

“诺!”

崔昭纬再次行了一礼,眼光微微瞥了一眼王璞,大步离去。王璞正犹豫着是否开口,崔昭纬这一眼隐晦不明眼神,顿让他闭嘴不言,其余等人相视一眼,皆不再言语,他们知道,当崔昭纬借醉酒离开,就知里面必然还有重要之事,而此间人太多,正如信件泄密之事,此时不宜宣示他人。

在崔昭纬离去数息,崔胤借口小解,也跟着离开厅堂,前去追赶刚离开的崔昭纬。

沿着阁廊小道,穿过月亮门,来到后院,正见到崔昭纬欲要前往书房。

“蕴曜!”

崔昭纬一见是崔胤,正要推门的手顿住,笑道:“垂休心急了些啊!”

崔胤急上前几步,来到崔昭纬面前,苦笑道:“没法子,北地王每每有惊人之举,甚是让人心惊胆颤,还是早一步知晓为好,也省的心下焦躁不安。”

崔昭纬笑了笑,他如今已经是把心放到了肚子里,自然心若泰然,可崔胤又岂能如他?

微微摇了摇头,推开书房,看向跟在身后碧眼黄发的儿子崔召棣,说道:“守在外面,不许他人临近!”

崔召棣忙点头说道:“父亲放心,孩儿定不让他人靠近!”

崔昭纬与一般士大夫一般无二,妻妾成群,可却无甚多少子嗣,也只有一个胡姬妾室给他生了这个儿子,棣者,弟也,希望以此为能再生几个儿子,可是努力多年,依然还仅此一人。

或许此子碧眼黄发,与胡人类似,崔昭纬也不甚喜此子,可没法子,仅此一子,也只能如此。

也不理会崔召棣,径直推门入内,崔胤自然知道这个族兄因何不喜这个侄子,可此时的他更在意崔昭纬在北地王府所得所获。

两人进了屋内,一一坐下后,崔昭纬沉思片刻,理了理思绪,沉声说道:“行乾除了答应为兄为辅政王一事,还有……太原府以南各州府刺史之人,皆由我崔家分与各家族,以获的各家族在辅政王一事上的支持!”

“什……什么?”

崔胤惊起,一脸不可思议看向崔昭纬,他如何也想不到这个族兄竟然说出这番惊人之语,在他看来,河北道各州府刺史已经被第二步军瓜分了,留给他们的,最多是河东道各县之地。

看着崔胤一脸不可置信模样,崔昭纬叹气一声,说道:“为兄也未曾想到行乾会如此舍得,竟然一下子拿出河东道半数刺史,太原府以北之地是裴家的,咱们就不要想了,至于各州府将军,暂时也不要多想,李曜违了军规律令后,行乾暂时不会把各州府军卒交于他人之手的,除非朝廷可以拿出让行乾满意的将领来,至少短时间内不行。”

崔胤深吸了口气,强压下胸中激烈跳动的心脏,点头说道:“行乾执掌朝廷军卒,如今更是令营州军第二步军执掌了整个河东道上下,朝中多有怨言,若此事一旦传扬出去,再无他人敢言行乾不轨之心!”

崔昭纬皱眉道:“他人有此等异言,垂休又岂能随之?”

“营州军除了此地华州,此地潼关,并未留兵于他地,若非杜家愚蠢,迫使行乾不得不令第二步军掌控整个河东道,此时或许河东道已然大乱!”

说着,崔昭纬叹气道:“为兄之前犯了个很大失误,以为行乾前来关中戍守长安,当施以枷锁,后来才发现蠢不可及!”

“行乾能在夺回营州,驱逐了秃头蛮后,亲身前来戍守长安,当是心怀忠义,而其所作所为,虽不敬皇帝李晔,但还是因李晔并非可中兴大唐之主,其余诸事上,并无相迫朝廷之事,反而屡屡为朝廷谋划后事,先是夺回河中谢县、安邑盐田,又是夺回东都,为我关中开拓出安全之地,其后更是有入汉中之事,虽此时未夺回西川之地,但为兄相信,只要给行乾些时间,别说西川,就是整个川蜀也必是朝廷之地,如今更是夺了整个河东道,以河东道、东都为一线,逼迫河北道、河南道不敢西向,今后只要朝廷潜心休养生息几年,行逐渐吞并之事,天下终究还是我大唐的天下!”

崔昭纬叹气一声。

“可惜了,行乾如此谋划天下兴衰之事,竟然被杜家老家主毁了,不得不与了晋王李家四州肥沃之地,虽也算不错的法子,可终究让天下各节度使有了戒心,晋王世子占了陈蔡之地,后事也真不好说个利弊,一半一半吧……”

“唉……”

两人不由摇头叹息一声。

崔昭纬叹气道:“裴家与行乾相交最久,所获最多也在其理,先有宗室李曜违反军规律令,杜家又出了这档子事情,所信之人除了宦官一系,再无可放心之人,就算刘景瑄这些宦官们,也真不好言就一定可信,所以为兄才主动前往,毕竟咱们崔家也与行乾有些干系。”

崔胤点了点头,说道:“此事甚大,那些州府……晋州、蒲州当在我崔家之手方才稳妥!”

“嗯,自是如此,若能多些自是最好,至于最后归属……还需与族叔商议一下。”

崔昭纬想起一事,说道:“行乾不久将前去长安,将在长安立一‘天下’书院,我崔家当遣些子侄前去就学,今后行乾离开后,各地将勇应皆出自‘天下’书院,不可轻视之!”

“嗯,此事四弟知晓了,回去后就准备妥当。”

两人商谈了一阵,崔家前院客厅却像是极为默契,皆不言语,皆静坐于椅凳,不开口,亦不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