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天下 > 第61章 流言之后果

北唐天下 第61章 流言之后果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2:21:05 来源:笔趣阁

“就算独孤家、杨家有记载又如何,这也不能说明行乾就一定是静乐公主后人吧?”

马文豹皱眉,有些疑惑不解,随之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看着裴仲德的眼神不同了。

果然……

裴仲德随意说了一句。

“独孤家、杨家有记载,既然确认了静乐公主有后,而这传言不可能会没有一点根据乱言的,若此,想来李行乾就该是静乐公主的后人了。”

事情还能这样?

裴仲德站起,想了想又坐了下来。

董昭却开口道:“大人,是不是到李行乾那里亲自确认一下?”

“不行!”

“这是为何?难道与皇亲国戚有干联不好么?这应该对李行乾有利吧。”

裴仲德看向马文豹。

马文豹想了想说道:“以小生对行乾的了解,他还真不一定喜欢与皇家有干联。”

董昭皱眉不悦道:“这是为何?”

“行乾看似温和,本性却极为刚烈,更相信手里的刀。朝廷能给他什么?钱?权?亦或是你们所说的名望?”

马文豹轻声说道:“辽东连续作战,一年内大小战了十余场,其中最大的有三场,战幽州,战河东,战契丹八部,或许河南以南知他甚少,河北之地却无人敢小视,名望不弱其他节度使,需要静乐公主这些名望吗?”

“朝廷自己还缺钱粮呢,更不可能给辽东,再说能送到关外吗?”

“权利就别说了,那些行乾若喜欢,幽州早就是他的了,也不会有什么政务院之事。”

“唉……”

裴仲德无奈叹了口气,他能感觉到李思钰不想掺和朝廷之事,从他的行事中,裴仲德更希望他能借兵。

董昭道:“难道就没一点办法?”

马文豹有些不喜董昭,说不上来的原因,好像从见面的第一面他就有些不喜此人,他只是不愿意表现出这种不喜。

“办法也不是没有,但要符合两个条件……”

“哦?哪两个条件?”

董昭急忙问了出来。

马文豹看了一眼董昭,继续说道:“以小生对行乾的了解,第一要让他感觉到朝廷不是把辽东军当成替死之人,要有足够的尊重。”

“行乾看似平和,却是个高傲之人,数千人马他是不可能随意损失的。”

听了此话,裴仲德两人点了点头,他们能感觉到李思钰心中的骄傲,对此没有异议。

裴仲德说道:“这个条件应该不难,朝廷想来也会善待辽东将士的。”

马文豹点头道:“第二个条件是朝廷需要出足够的价码,能够让行乾心动的价码。”

董昭疑惑。

“价码?”

“是的!”

“可……可朝廷哪有钱粮运送给他们,官职李行乾又不在乎。”

“朝廷有的!”

“有?”

董昭更加疑惑。

马文豹点头道:“朝廷有。”

“李行乾从幽州除了购买粮食物资,还有工匠和船匠……”

马文豹很有深意看了裴仲德一眼。

裴仲德若有所思。

“小友的意思是登莱那些船只和工匠?”

“嗯。”

董昭大惊,脱口而出。

“这怎么可以?若是得到这些,辽东军岂不会做大难制?”

马文豹静静看了董昭一眼。

“行乾的根基在辽东,且不说他没有吞并幽州,有没有争夺天下之心,纵然他有,那又如何?”

“辽东军南向,首战幽州,之后呢,辽东军就会被河北、河南、河东各军联手围攻,战后无论结果如何,双方都会实力大损。”

“想来这对朝廷没坏处吧?”

“再说……行乾是皇室宗亲!”

裴仲德猛然抬头,死死盯着马文豹。

良久……

“可行!”

谈话到此,双方都心知肚明。

裴仲德喝了一口茶水,看向马文豹,瞳孔显得极为深邃。

“仲安如此大才,待在小小的奚族有些可惜了。”

马文豹不置可否,微微笑了笑。

裴仲德看到他如此这般,心中再次把他拔高了一个档次。

“仲安如此大才,以行乾之能,不可能不心动,为何仲安不留在营州?”

这句话好似刀子一般,马文豹叹息一声。

“难啊!”

“哦?可否说上一二。”

“唉……,家父功利心太强了……”

有些话不宜说太多,一句话就可说明问题,裴仲德二人不是傻子,在官场厮混了这么久,这一句话就够了。

事实也是如此。李思钰清楚马家也就马文豹可用,是辽东难得的人才,但却不好使用,马文豹的因果太多,他不想干涉政务,以马文豹只能,一旦参与政务,想来一个院正是跑不了的,可以后会如何?

马芳岂会甘心?

奚族呢?

这些都没法子让他使用马文豹!

裴仲德很是惋惜,最终也只能心下感叹一句。

裴仲德很快抛下此事,笑道:“行乾这小子就是个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也只有仲安才能搬得动啊!”

“要不咱们去拜访一二?”

马文豹笑了起来。

“自然可以,过两日就要回转奚族,多见几面也好,以后若成了行乾阶下囚,还可放过我等!”

“哈哈……,正是如此!”

两人把臂前往李思钰住所,董昭则留在酒楼,他需要确认一下静乐公主之事。

两人来到李府,递上名刺。

守在门外护卫守卫认识马文豹,向他拱了拱手,说了句“公子稍候”,急匆匆进府去汇报。

裴仲德看到李府门外有个棚子,下面有个大木箱,木箱旁还有一个老书生模样坐在桌案前,不时会有人上前低声说着什么,书生听完后,会在纸上写写划划,随后把写好纸张丢进木箱中。

看到这一幕,裴仲德有些好奇,上前看了一会,这才明白,原来是百姓把遇到的困难或不平之事写下来,塞进去,与武周的登闻鼓和肺石差不多。

面色有些不悦。

身旁的马仲安看到裴仲德脸色,微笑道:“先生可是觉得这会出现冤假之事?”

“难道不是?”

马文豹摇了摇头,解释道:“辽东与武帝略有不同。”

“哦?还请仲安请教一二,有何不同?”

“武帝设置登闻鼓和肺石,可直达帝闻,虽有些瑕疵,但本意是好的,都是想要平冤屈之事,只是下面酷吏肆意而为罢了。”

“武帝设立铜匦,以不记名状告官吏,这容易造成酷吏肆意作为。”

“但行乾这个箱子却是记名的,百姓不一定非冤屈之事可投,一些生活困难之事亦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