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天下 > 第30章 改制

北唐天下 第30章 改制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2:21:05 来源:笔趣阁

李思钰的归来,这让军中头头脑脑们全都返回山海关,山海关也一下子满满当当的,正因如此,李思钰决定提前进行重组军队,兵多有兵多的好处,他不是不希望自己兵力一下子弄出几十万人马来,一举平灭掉大唐北方威胁,可现实是残酷的,他无法养活如此庞大的军队。

通常百人能养活一名职业军就算不错了,从辽东各地后撤的百姓有十来万,从太原劫掠的青壮也有十来万,再加上平州本地百姓,总共也不过三十万而已,最多可以勉强养活三万精锐,这还要在军队自己种地养自己的情况下。

一名职业士兵不是只要给吃的就可以了,真正的大头是兵甲武器,是战马!战士吃的永远要比百姓更好,尤其是精锐的职业士兵。

三十万百姓提供的赋税明显不可能全部用在士兵身上,这些赋税大部分要返还给百姓,只有如此才能算是“休养生息”。这就像是做生意,李思钰记得上辈子看过一部电视剧《飞上天的鸡毛》,别的他没记住,但是里面有句话他记住了,就是“进三出七”,要想富裕壮大,他同样也要如此。

军议在李思钰休息三天后进行。命令传达下去后,军中诸将纷纷向李思钰身边的崔秀秀打探,一些凭关系得到了这次军议会大动干戈,军队不但会缩水,将领们也会相互调动。

得到这些小道消息后,军方诸将都是忐忑不安,唯恐李思钰的大刀砍到他们头上。

这是李思钰故意如此,有些事情可以保密,有些事情就要透露出去,这有利于命令的实施。

一大早,众将纷纷前来,按照职位大小落座,最靠近帅位的自然是李思钰的亲信。

李思钰在三通鼓之后,一瘸一拐从外面走了进来,尽管他一瘸一拐,无人敢露出嘲讽之色,全都挺直身体站在两侧。

李思钰径直坐在虎皮帅位上。

“坐!”

“呼啦”一声全都坐在座位上。

看着左右两侧挺胸静坐等待他的军令的诸将,李思钰很满意这种态度。这些人大多都出身最早的手下,知道他们曾经的旅帅军律严明,最是注重规矩,哪有敢大意的。

“军队是个阶级最分明的群体,一支军队只能有一个大脑,因此诸位最好不要有什么私心杂念!为了避免诸位以后犯了军律,也为了咱们兄弟情义,我不希望等我老的走不动了,却成了孤家寡人,我希望诸位都能子孙满堂,老了可以跟子孙们吹牛打屁!”

“所以……”

李思钰首先看向石头说道:“石云力!”

“在!”

石头起身站到堂下,躬身抱手。

“从现在起,你调为辽东军步军指挥使!”

“属下听令!”

说完,石头接过令牌返身回坐在座位上。

“夏三牛!”

“属下在!”

“夏三牛调任骑军指挥使!”

“属下听令!”

两位军队直接统领将领进行了调动后,李思钰看了看堂下诸将,开口道:“调动不仅仅是为了防范诸位拥兵自重,更多的是要诸位熟悉不同军种作战的方式,一个合格的统帅需要知道自己手下兵将的不同,能够使用任何兵种,哪怕只是一群杂兵!”

众将更是挺起胸膛。

李思钰继续说道:“以往军中司马只是辅助主将日常训练,同样这次本帅也对行军司马进行改制。”

“行军司马协助主将的职责没变,但是……在无战事情况下,军中非军事训练外的日常生活,以行军司马为主,主将不得插手行军司马的职权。”

“同样,行军司马不得干涉主将的作战事宜!”

“辽东军组建司令部和参谋部。顾名思义,司令部就是职司下达军令的部门,参谋部是参赞谋划的部门,司令部最高长官由本帅担任,下设副司令一人,由石云力兼任,另设五位委员,由夏三牛、孟铖、蒙哥翰、突突、孙希唐担任。”

“属下听令!”

石头和牛三再次出列,连同另外四个副将一同领命。

李思钰点了点头,等他们回位做好后,又说道:“任梁文浩为总参谋长,任孙昭为副参谋长,另设九名常务参谋,至于由谁就任常务参谋,书生、狗子你们自己商议一下,之后上报给本帅。”

“是,属下定不负大帅嘱托!”

梁书生和狗子赶紧出列领命。

李思钰点了点头,随即又说道:“非战时,军将的提升必须要有司令部和参谋部同时认可,任何主将不得私自任用他人。战时,主将战薨,副将暂领,战后由司令部和参谋部进行核查。”

“赵虎任护卫军统领!”

“属下听令!”

“赵及贞任将作营统领!”

“属下听令!”

“孙大用任辎重营主将!”

“属下听令!”

“本人兼任舟船统领,梁七佐之!”

“属下听令!”

“任……”

李思钰一番将官任免之后,又说道:“辽东军现在无法养活过多的军卒,尽管军卒可以耕地种粮,但这都是无奈之举,职业军卒就该专事作战,本帅不希望以后本帅的军卒全成了农民,所以现有的军卒要淘汰老弱病残,但这些人都为辽东军流过血汗,立过功勋,所以如何安置他们,诸位要尽心尽力,不能让他们寒了心,本帅的意见是,淘汰的军卒全部纳入军户,享有见官不拜,每个人分土地三十亩、牛一头、房院一处,并且十年内不纳税。无法耕种的伤残老弱军卒,在役军卒有责任为其耕种,当然了地方官员也应给予尽可能的照顾。”

“军队缩减为骑军六千,步军两万四千,辎重营为两万,亲军一千,舟船兵丁另计不算其中。”

“各位就任各军主将,一般为五年调动一次,特殊情况要得到司令部和参谋总部的认可。这次变动很大,各位回去后自行与行军司马商议,上报参谋总部后,由本帅签发认命令。”

“是!”

众将轰然立身领命。

正兵三万,辅兵两万,这已经是李思钰能够承担的极限,辅兵虽多,可辅兵没有铠甲,最多也就是刀枪这种不是很值钱的武器,平时都是种地和运输物资,养这些人并不会对李思钰造成多大的压力,压力源主要还是三万正兵,尤其是六千骑军。

在太原、幽州,李思钰可以以战养战,在辽东自己地盘,他只能自己养着。

李思钰不但对军方进行革制,同样对政务也进行了革制,应该不算革制,他之前已经零零碎碎进行了,就是“选举制”和“任命制”。

低级官吏就让百姓自行选举,中高级官吏本来李思钰也是想要他们自行选出,可是后来梁书生来找他,说这样可不行,若都用选举,读书人怎么办?

李思钰思量许久,同意了梁书生的意见,以考试选拔出可用的管理人,再让这些人进行举手表决政务的实施。

李思钰不打算太多过问政务,觉得插手太多政务不是件好事,可也防着这些文人过度打压武人,亦或是结党营私,于是就在政务官场上设立了一个监察院,一个与政务院平行的部门。大唐不是没有这些,只是大唐宰相地位要远远高于监察部门,李思钰只不过把监察院职权放大了。

同时又强制政务院,任何人(除了特殊签令)都要纳税,哪怕李思钰本人也要纳税;军费必须占税收的两成,且不得以任何借口消减,获得军功的将士,任何官吏不得侮辱立功将士,有见官不拜权利。

李思钰对军政改制都是比较粗糙的,但他现在也没太好的法子,只能走走看看,发现哪些需要改进的改进,需要丢弃的丢弃,这些都是以后要考虑的。

李思钰这种改制,尤其是税收两成为军费的规定,在这个时候是最要命的,本就缺钱缺粮的李思钰不得不死死勒紧裤腰带。

李思钰的改制并未引起辽东军上层多大的震动,军方军将大多是李思钰以前的嫡系,政务方面更是丝毫波澜都未起来,现今天下的军阀无不是军政一把抓,也只有李思钰这个对政治不敏感的家伙才会彻底放权,让那些书生们和乡民老头自己去弄。当然了,李思钰并不是不管不问政务院,若政务院胡来,他是有资格罢免他们的权利的,只不过为了自我约束,李思钰自己在自己脖子上套了个枷锁,限定了插手政务院的权利。

都说富不过三代,李思钰尚未有子女,以后他能不能平安活到老尚未知,但还是考虑到后来之事,哪怕他无子无女,哪怕自己早早夭折,他也要限制继承辽东军的继任者。

李思钰相信榜样的力量,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大唐和大明,大唐灭亡可以说自己把自己干掉了,若不是李世民起了个坏头,大唐皇家何会有如此多的龌龊事?大明自朱棣建都北京后,“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在大明朱家子嗣心里立了一道丰碑,自大明亡国,朱家子孙无论多么荒唐和昏庸,都未低头过,尽管这说不准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朱家子孙的确对得起国家社稷。

李思钰现在算是新辽东军的开创者,有些规矩他必须立起来。李思钰很相信一句话:即使你是神,也要对这个世界谨慎和畏惧。

力量是把双刃剑,能伤敌,同样也能割伤自己,武人如此,文臣同样如此,每个人头上都应该有个枷锁。

举头三尺有神明,人总是要有畏惧才好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