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天下 > 第1116章 长安风云(上)

北唐天下 第1116章 长安风云(上)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2:21:05 来源:笔趣阁

计策不算什么好计策,也就是让刘敢找些人,暗中告诉三院那些官吏,让他们主动严厉些家法,弄些典型自己大义灭亲,再在民间多做些宣传、多给自己脸上贴些金,民间反对声中有了对抗言论,也就拉拢一些支持的百姓站在自己一方。

三院之前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无论是百姓农田耕种,还是过冬取暖屋舍,各个方面对百姓支持很大,民间百姓对三院支持的人是很多的,之所以会成了如今局面,还是因为利益争夺的缘故,最最关键的是两次事件都牵扯到了李思钰。

李思钰是谁,他是营州的缔造者,营州的一切都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从最底层百姓到军方高层,无人敢质疑李思钰的绝对权威,而这两件事情全牵扯到了李思钰身上,三院能赢那才怪了呢。

无人再谈论倭国事情,好像这早已是板上钉钉子的了,所有人都在刻意回避,哪怕三院也不再提及,全都默认了商贾占据倭国的决定。

用三院的权威来换取的代价是大了些,可是若用这些权威来换取三院回归以民为重的本质上,李思钰还是愿意的,让三院自己刚正无私、大义灭亲挽回民间威望,以公平公正原则获得民间威望、支持。

在李思钰看来,发育正常的三院就该是以民为重,就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营州百姓,也只有如此才可能让营州健康发展。

刘敢的命是李思钰救的,两人也素来亲善,但刘敢的胆子太大,脑子也极为活泛,为此李思钰对他也是极为担忧,尤为担心这家伙触犯了自己的底线将大好前途埋葬,对他也是时常敲打一番。不过他好像有些过于担心了,刘敢胆子是不小,打仗常常以命换命,但这家伙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与刘敢一般胆大军将不少,毕竟军人都不算是好脾气的家伙,但李思钰的军规军律颇为严苛,很少会有军卒骚扰百姓之举,反倒是军卒每每会帮助百姓耕田修舍。

刘敢此次前来帅府就是为了些许不可告人之事,事情说完,人也被李思钰踢了一脚赶滚蛋了,回到府中,本想着先好好洗个热水澡,再美美睡上一觉,结果还没刚刚招呼些仆妇为他准备热水,就被告知他的澡堂子被一群娃娃占了。

李思钰遣三路大军出征,欲要解决营州周边隐患,但此次行动并无他的学生弟子跟随,反而全留在了身边,全被他踢去了军部处理后勤之事,胡闹也好,刻意培养也罢,这些娃娃们却算是他真正弟子门人,在这个动荡时代,人人以私利为重的时代,他想要改变却发现很难,也只能通过自己培养些孩子,在洁白无瑕的纸张上自己画些自己认为的壮丽画面。

丢下娃娃们不闻不问,自己一个人坐在阁廊栏杆上发呆,却不知远在千里外的长安更加紧张起来。

李晔本想用李存孝逼迫北衙,迫使北衙彻底臣服,进而夺了南衙数万军卒,但他万万没想到,北衙竟然如此暴烈,最后还与李存孝打了个平手。

北衙的退避,李曜借助李存孝之手,一日杀数十南衙大将,朝廷得了南衙军卒,逼迫退守陕虢的北衙臣服入了关中长安,而此时的关中最大的藩侯却是独孤战。

看起来长安只有李曜与独孤战,但是北衙是被李曜强压着臣服的,再加上李曜得南衙时所做并不很光彩,南衙上下数千将勇是口服心不服。

看起来朝廷兵马可与独孤战势均力敌,实质上却是独孤战最强,南衙次之,北衙最弱。

李晔一心想着朝廷得了兵马,李曜是宗室子孙南衙自也最为相信,可关键是他李曜到了长安,同样还是万年老二,每次议事依然要看他人脸色。费尽心机赶走了营州军,到了此时还是无法掌控完整朝廷军队,依然还是要看他人脸色,这又如何会让李晔满意?

不满意,小动作就会源源不断,但是独孤战不似李思钰,不但控制着长安所有钱粮,更是与西门君遂私交甚密,一时间朝廷也是无可奈何。

李晔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到李存孝、李克用、朱温三人大战时,河南道、东都京畿道发生的事情无法瞒得了他人,李晔是大唐成年皇帝,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很清楚此等三人必不会长久相持对抗,而他就等着三人开战后的机会。

机会还没等来,长安却陷入了极其困难境地。说起来这种困境还是李思钰造成的,若非无数关中百姓跟随着他离开,钱粮也不至于如此短缺。

长安京畿缺衣少粮,但这只是长安京畿,州、凤翔却不怎么缺少,而且随着李思钰的离开,州、凤翔不但人丁钱粮未曾损失,反而算是大大赚取了些好处。

州、凤翔距离长安并不是很远,营州军北返,有些州、凤翔百姓跟着营州军离开了,但留下来的同样不在少数,这些州、凤翔百姓本是一无所有逃到长安,而此时他们手里也都有了钱粮。

离乡人贱的道理谁都懂,这些外来百姓很是担忧手里钱粮被他人抢了去,营州军在时他们不担心,关键是营州军已经返回了营州,手里钱粮越多,家破人亡的可能愈大,所以这些百姓在小德子领军离开长安后,无数百姓也跟着拖儿带女返回故乡。

这些人逃离了长安,自然也带走了长安希望,没了足够钱粮,整日面对无数军卒讨吃讨喝问题,一波又一波,无数军卒向李晔讨要足够钱粮。

钱财是一回事,若朝廷平稳些还好,百姓再如何不满,一无所有的百姓手中还只是些锄头耕具,根本无法与军卒们手里刀子相提并论,就算再如何不满,他也相信数万军卒定然可以让无数百姓闭嘴不言。

若没有外来的威胁,在李晔看来,此时的朝廷虽无法趁李存孝、李茂贞、朱温大战之时火中取栗,但也足以稳住局面,可这人一旦走了背运,就算喝凉水也塞牙缝,而此时的州、凤翔也的确兵分两路,趁机欲要夹击长安,一时间,关中兵乱再起。

(困,累,这两章也不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