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唐天下 > 第1057章 变异的府兵制(上)

北唐天下 第1057章 变异的府兵制(上)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2:21:05 来源:笔趣阁

杨复恭心下很是不喜,对李思钰也更加恼怒,他这还没刚准备发威呢,营州柳城竟然自己将城门打开了。

两日来也不搭理李思钰,无论如何讨好、狂拍马屁,要么被杨复恭连连敲着脑袋赶了出来,要么就干脆不搭理他,对此李思钰也没太好法子,毕竟他不可能真的毁了好不容易建好的营州城。

石头、牛三、梁书生、虎子、孟铖、孙希唐……许许多多大将在河北与晋军争斗时,他们就知道自己大帅与杨复恭这位大唐权宦关系还算不错,并不像其他人这么厌恶宦官,后来与突突、蒙哥翰相互通信时,也知道因为某些原因大帅才认下了杨复恭为义父,但在他们印象中,这种关系也不过是利益维系罢了,如今都回到营州了,也没必要继续维系下去,可当他们见到杨复恭拿着棍子暴吼“追杀”李思钰时,见自己大帅抱头鼠窜时,他们就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还是大错特错,众将一下子将杨复恭地位拔升到了个特殊的存在。

这群将领都是李思钰老班底,对异于他人的大帅更为了解,见到的稀奇古怪的事情也太多了些,无论是认下杨复恭为父,还是将小皇帝李裕绑了营州,他们也只能无奈苦笑。

大军前行,跟随着的数十万百姓极大拖延了行军速度,在李思钰眼中,营州根本不会有何危险,百姓思安、军卒亦是不愿再战,只是很少一部分军将不满,就算想要造反也不现实。

得民心者得天下,何为民心?还不是与民以利?老百姓吃得饱、穿的暖,三院又不是大唐那些贪官污吏,三院分立,看似一体,实则相互制约,再加上德高望重乡老可旁观官府衙门审案断案,很大程度上给了百姓公平公正,如此之下,作为营州一切的缔造者,民心不在他又在何人身上?

营州军卒与关内军卒不同,营州军卒尽管有些人脸上也带有宣武军、沧州军、义武军、晋军……等等各种各样的印记,尽管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曾经也是配字军,但营州军卒不能说是抓捕的配字军,因为营州军根本不需要。

百姓的根基是土地,只要给他们土地,让他们干啥都行,而李思钰也正是以土地为诱饵,将无数百姓、军卒死死绑在他的战车之上。

有人会说,李思钰给他们的土地其实也不多,远不如大唐开国之初,但是呢,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一个成年男丁究竟可以耕种多少田地?

在没大型机械耕种田地情况下,一个男丁顶多也只能耕种十余亩田地,战乱频繁,男丁死伤过多,一家人能有一个男丁就算不错了,你能给多少土地要他们耕种?

一百亩?

还是两百亩,三百亩?

大唐之初,经历过隋末动荡后,男丁稀少,尽管赋税很低,远比十税一要低了许多,可关键是分给百姓土地很多,多到了百姓根本无法耕种得完的土地,无法耕种,但依然要缴纳赋税,这同样会给百姓增加不少负担,大唐之初的残破,到迅速恢复壮大,与剥夺百姓钱粮也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这又说回来了,大唐之初,分给百姓多余了这么多的土地,无法耕种得土地还要缴纳赋税,极大增加了百姓负担,百姓咋还愿意如此呢?

这就又要提及大唐的聪明之处了。

《十三经注疏》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永远都是将家族延绵作为最重要的事情去做,人丁因战争而减少,总会不断增丁添口的,现在土地多的种不了,以后总会有子孙去种的,或许到时候还不够子孙去分得呢!

百姓土地越多越是欢喜,这是再明摆着的事情了,可一开始穷的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从口中挤出钱粮,缴纳自己无法承受的赋税,这就有点像是朝廷在竭泽而渔一般,可事实上大唐之初的确很厉害,府兵制也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矛盾。

府兵源于北魏之鲜卑,胡人打仗有个鲜明特点,不像中原军卒多为常兵,胡人除了可汗大帐帐兵算是常兵,其余的都不是,胡人以牛羊为食,不似中原之民,草原可养活人丁也无法与中原相提并论,可汗帐兵通常也就数千而已,可每每打仗却可聚起数万,乃至数十万骑卒,这些骑卒就算是另类的府兵,是以牧民为兵的府兵,休战为民,战时为兵的府兵。

府兵有个很大的好处,可很短时间内聚起无数军卒,坏处同样也很明显,就是训练不足,战力不强,但大唐是个例外。

当兵若没好处,谁还傻不拉叽愿意当兵,无论草原胡人,还是中原汉民,这点都是一样的。

《邺侯家传》云:“初置府兵皆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郡守农隙教试阅。兵仗衣驮牛驴及糗粮旨蓄,六家共蓄,抚养训导,有如子弟。”

由此可见,一府兵兵丁是六户人家出一男丁,在农闲的时候聚集到各州、府参训,战时所需兵杖物资皆由六家所出,而且自家田地没有赋税,没有徭役,不仅仅如此,家中妻儿老小、田地耕种也将由六户人家共同照顾。如此之下,在人丁稀少、田地却无法耕种得完、需要多余缴纳本没耕种田地的赋税情况下,当兵就成了解决无数百姓家中困难的最佳出路,短短十数年,大唐从极为萧条艰难的境地,一跃成为世界的巅峰存在,与无数百姓争抢着要当府兵有很大的关系。

李思钰与大唐的做法又有些稍微不同,大唐之初将土地大量赠给百姓,多到了百姓根本无法耕种得完的地步,迫使着百姓不得不踊跃参军。

李思钰却像是个吝啬鬼,他只是单纯的根据一个正常的男丁所能耕种的土地来分配,无法计量的土地却留在了他自己手中。

一开始,李思钰也不是不想学习大唐开国之初的做法,每家每户也给个几百亩去种,也将赋税调的低低的,可关键是他看到如今大唐境地后,他就打消了这种做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