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四十一章 桀骜不驯,不存在的

盛唐剑圣 第四十一章 桀骜不驯,不存在的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1:55:56 来源:笔趣阁

裴旻自无法与王维细说李光弼的功绩,他总不能说李光弼在太原之战中,以一万兵卒,对抗史思明、蔡希德的十万大军,杀敌七万余数。也不能说他,擅于以少胜多,以数万兵卒,虎步商洛,将史朝义的十数万大军困在洛阳,动弹不得,也就神秘兮兮的笑道:“摩诘还不信我的眼光?”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王维接不下话来了。

裴旻识人用人的本事,可谓天下无双,这个人尽皆知。

但是身为裴旻的秘书,王维却发现裴旻很多时候有神算的潜能。

这历史上擅于识人用人的人并不少,可从来没有若裴旻这般,很多时候他人都未见,只听名字就将对方的能耐了解的一清二楚。

要不是王维跟随裴旻多年,知道他是实打实的人类,都要怀疑他是不是神仙了。

李光弼是在王君毚信到以后的第三天,抵达了凉州姑臧。

李光弼久在朔方,那里人口稀少,多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哪里比得上凉州这个唐王朝第三经济文化中心地?

在裴旻的治理下,河西、陇右较之历史上的河陇更加富庶。要知道史书上以“天下称富庶者,无出陇右”来称河陇之地,今日河西、陇右之富,可想而知。

边塞诗人岑参曾作诗云: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现在的凉州,呈现的就是这种景象。

依照经济比重,凉州姑臧的经济水平已经超越了洛阳,只是因为人数的原因。

人口稀少是大西北唯一的弱点,这个于身在中原的洛阳是没得比的。

故而洛阳依然是唐王朝的第二经济中心地。

不过因为开明的风气,凉州姑臧里的胡人是最多的,远胜长安、洛阳。

但又与长安、洛阳大不相同,凉州姑臧里的胡人大部分都穿着汉人的长衫,梳着跟汉人一样的发鬓,有的手中还拿着厚重的书本,或者背着书篓,在李光弼看来是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但往来的凉州百姓,却见怪不怪了。

裴旻一直很重视凉州的文教,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的凉州,首府姑臧受到的文化冲击最大。

之前因为地方长官不重视,导致西北这一亩三分地西方文化以及西域各族文化横行,大有喧宾夺主之势。

裴旻设图书馆,奖励教学,开办公塾,鼓励私塾,让王昌龄、王之涣一行人主持各种诗文赋会,并且允许胡人入仕,这入仕的前提是精于华夏文化,懂得儒家经典。

经过数年的努力,河西的风气大变,四处都可以听到幼儿读书之声。

兼之有张旭、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王维等等这一系列的诗人坐镇,各种精美的诗篇层出不穷。

天下经典,七出河陇,半点不虚。

原本的文学荒漠,硬生生的变成了天下士林向往的地方。

凉州变化之大,不言而喻。

李光弼并不擅长这些,但见这些景象,心底也很有感触。

他是一个契丹人,因为家世的原因也没有受到什么排斥,但是同样依附唐王朝的族人,却没有他这个福分。

并非唐王朝对他们不好,而是强大的文化差异。

契丹作为游牧民族之一,源于东胡鲜卑,昔年太宗皇帝在契丹人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以酋长任都督并赐李姓,故而以李为姓。

他的那些族人因为接受唐王朝的管制,却因为习性的原因,未能融入其中,故而有些不上不下,令人挂心。

要是自己的族人也如凉州这边,就不会有这问题了吧?

李光弼心底沉吟着,顺着人流,来到了武威郡王府。

随着裴旻晋升王爵,原本的节度使府改名为武威郡王府。

看着气度恢弘的郡王府,李光弼没由的有些忐忑。

桀骜不驯是对人的,李光弼确实在朔方的时候有些不服管制,主要原因是看不顺眼。

王君毚、安思顺都是很不错的将领,但是李光弼的战略远见以及战略思想远远的凌驾他们。

王君毚、安思顺的一些行为在李光弼的眼中显得有些幼稚,而李光弼的一些思想又过于先进,双方就有了一定的分歧。

故而李光弼就显得特立独行,桀骜不驯。

但是在这个恢宏王府的主人面前,李光弼却没有那种感觉。

他在朔方的时候,时常了解大唐王朝的各处战局。

对于东北的情况,李光弼是完全的不屑一顾,但西北的战局他如获至宝,不论是裴旻的大局观,还是王忠嗣的战术运用,又或者河西、陇右军强大的战斗力,以及带着几分先进的练兵方式都让他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通晓兵事的将军,李光弼除了看兵书以外,最大的兴趣就是研究战例,史上的各种各样的经典战例。

但是史上的那些经典战例多为史上名将研究透彻了,李光弼也研究不出什么新鲜花样。

故而新鲜的战例是李光弼最为渴求的,裴旻的每一个战例他都研究过。

越是研究,李光弼对于裴旻的敬意越深。

也因如此,李光弼心底还是有些紧张的。

送上了拜帖,李光弼在门口焦急的等着,自己身份在朔方一地,还有些看头,但在凉州姑臧却只是一个萌新。

听着急促的脚步声,李光弼眺望着,心底期待中,更忍不住跳了跳。

裴旻看到李光弼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好年轻,二十出头的年岁,一张标准的国字脸,加上一对粗厚的眉宇,还有一对高挑的丹凤眼,加上黝黑的肌肤,不同于华夏人的帅气,英俊,看着很是威武,有一种关东大汉的味道。

他这心念一动,又觉得好笑,李光弼是契丹人,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本就是关东汉子。

“你就是李光弼?”裴旻现在见多了名将,也没有多少激动的感觉,只是高兴,不过王君毚信中多次说李光弼桀骜不驯,得好好压压傲气,也将喜悦之心藏着,带着几分好奇的看着面前这位力挽狂澜的大将。

郡王府外左右两边的护卫见是裴旻,纷纷作揖问好敬呼:“裴帅。”

整个唐王朝,也只有裴旻能当裴帅二字。

一瞬间李光弼已经知道面前此人是谁,带着几分激动的道:“李光弼见过裴郡王!”

要多恭敬,有多恭敬,什么桀骜不驯,都不存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