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七十六章 跟庙堂脱节了

盛唐剑圣 第七十六章 跟庙堂脱节了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1:55:56 来源:笔趣阁

喀布尔河,唐军军营。

裴旻与麾下文武谋臣开了一个小型会议。

主要目的就是商量当前古怪的局面。

正如裴旻之前分析的,裴旻设身处地的站在阿拉伯方面考虑。

此刻退兵,才是明智的决定。

此战细说起来,阿拉伯并不算败。

当然这也看对胜败的定义是什么,如唐朝对于胜败的定义就很严苛。

出兵征伐,没有将对方灭了就是失败。

但个别对于胜败就定义的很简单,敌人大举入侵,劫掠一通,地方守将先龟缩一阵,待敌人吃饱喝足,锐气消散的时候,将之击退,就是大胜。

但一般而言,面对敌人占据地利的防守,攻打不下来这是正常的事情,不能单纯的以胜败而论的。

阿拉伯此次北伐,固然损兵折将比唐朝更胜,但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底气犹在。

这个时候退是最佳时机。

而且裴旻也不会乘胜追击。

不是担心失败,而是能胜亦不胜。

要是真跟阿拉伯拼个你死我活,即便唐军胜了,依照目前的情况,也是一个惨胜。

除了得到名,什么也得不到。

惨胜后的唐军是无力攻占阿拉伯的领地的。

反而会便宜了拜占庭、法兰克、波斯人,他们可能趁着阿拉伯大败,落井下石,扩张自己的势力。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蠢事,裴旻不会去干。

只有在能够向西扩张的时候,裴旻才会主动的招惹阿拉伯。

这个时候,裴旻觉得他跟那头狮子应该是万事心照,彼此各自退兵,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裴旻也能回去看一看他那还未见面的孩子。

结果事情的发展似乎出乎裴旻的预料。

阿拉伯进来的表现有些反常,他们确实不再进攻了。但是也没有退兵,而是在喀布尔河对岸与唐军深情的互望。

裴旻想试一试阿拉伯的反应,派人疏通河道,将堆积在河中的碎石尸体清理掉。

阿拉伯立刻做出了应对,直接派出了他们的弓弩手,阻止唐军的行动,一副北上之心不死的架势。

这情况让裴旻觉得很是奇怪,不知阿拉伯到底在想什么?

耗?

现在唐军可一点也不怕消耗。

在过两个月,即到秋收时节。

裴旻之前军屯,在西域开了千顷良田,这些粮食完全缓解了大军的后勤压力。而且青海湖达扎路恭也送了他们一份大礼,即便再耗一两年也消耗的下去。

这个消息阿拉伯的情报系统不可能不知道。

反之因为自己炸毁了阿拉伯的主要桥梁,即便阿拉伯的后勤运输环境要好唐军许多,但十万大军的后勤终究是天文数字。

阿拉伯的经济与唐王朝相比要差上一个等级,一两年倒是支持的住,时间一长,也是巨大的负担。

这种情况,阿拉伯坚持下去,有何意义?

裴旻想不明白,将麾下文武召集起来商议也是在商讨这个问题。

商议的结果并不乐观,封常清、许远、高适等人一时半刻都有不知阿拉伯反常举动的用意。

“不会是因为顾念面子吧!”

许远提出了一个不是很靠谱的假象。

裴旻笑道:“不是没有那个可能,便如当年的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固然远比不上官渡、赤壁之战令人耳熟能详。

但事实上汉中之战的精彩,并不输于前两者。

这一战堪称是三国时期最豪华的大战之一,刘备亲自帅战将领张飞、马超、赵云、黄忠、黄权、法正、魏延、吴懿等大将北上,这些人都是蜀汉军事力量的核心成员。

而曹军也是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杜袭等,一个个也都是曹魏的核心大将。

最终在张飞、黄权、黄忠、赵云等人出色的表现下,刘备军先从失利局面,一步步反败为胜,攻取汉中。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出色的军事家,败给了刘备这个宿敌,面上无光,在退与不退间犹豫不觉,甚至还发生了杨修的“鸡肋”名言。

莫斯雷马萨固然比不上雄才伟略的魏武帝,但是好面子这方面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为了面子,僵持着不愿意退,倒也说得过去。

只是裴旻觉得自己的这个对手不应该是一个输不起的家伙。

便如曹操一样,即便觉得丢脸,他还是选择了撤军,避免造成更大的伤亡。

犹豫一时半刻,可以理解。

但是长期拖延下去,就必有缘由了。

裴旻让麾下文武不可大意,同时也让孙周密切留意阿拉伯境内的动向。

一连数日,阿拉伯军营风平浪静,一点也没有进攻的意思,但是他们就是不退。

这天裴旻收到了张九龄的来信。

裴旻迫不及待的接过,满怀期待的裁开信封,但看信中内容,眉头不免微皱。

信中的内容并非是他所期待的关于青海湖的治理方案,而是张说的事情。

对于张说,裴旻还是很欣赏佩服的。

身为一代文宗,张说统领文坛数十年,可谓士林翘楚。

但是他并不是那种死读书的文人,反而充满了激进,是文臣鹰派的代表。

他是文臣中为数不多的拥有扩张意识的人物,很多观念都跟裴旻不谋而合。

其中裴旻提出的募兵制度就是历史上张说提出来了。

盛唐军事之强,也因此而起。

这些年他主外,张说主内,将相配合尤为默契。

裴旻干的这般舒服,除了李隆基的器重,张说的配合也极为重要。

却不想这才一年半不到的时间,张说竟然给关进了御史台?

张说可是一朝首相,国之重臣,士林文宗,为大唐立过汗马功劳。

如此重臣,不可轻辱,到底发生了什么,居然给关进御史台的台狱?

这庙堂之上发生了什么变故?

裴旻突然意识到一点问题所在,此次因为南诏的败局,自己的战略给破坏殆尽。

不得已剑走偏锋,孤注一掷。

强行运转唐王朝这台机器,先下手为强。

阿拉伯是裴旻遇到最强大的劲敌,自己以弱势兵力,硬抗主力大军,可谓费尽心思,完全顾不上别处。

对于庙堂上的情况是毫无所知,这信中的王鉷到底是何人,自己半点印象都没有。

他已经有些跟庙堂脱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