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十七章 蚩尤旗现

盛唐剑圣 第十七章 蚩尤旗现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1:55:56 来源:笔趣阁

高适、许远踏着夜色离开了凉州大都督府。

高适对于今日许远的表现,很是信服,友善的说道:“先生回去总结今日一切,研究细节。有什么不了解的情况消息,可来找在下询问。或是去府中偏殿去寻孙周,他负责情报工作。只要是在先生权力范围之内,他会配合的。”

许远作揖拜谢,忙道:“高参军客气了,在参军面前,在下真当不得先生二字。谁不知裴帅麾下文风鼎盛,天下名作七出河陇。高参军的《凉国公幕府》、《凉州行》,在下也曾拜读,深感敬服。”

高适历史上跟了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在他们麾下作了《信安王幕府》、《塞上》、《蓟门五首》等边塞诗。

而今跟了裴旻,高适一样作了《凉国公幕府》、《凉州行》等写凉州水土的诗句。

也证明了,真正有文笔才华之人,即便换个环境,一样能够作的一手好诗。

文人嘛,相互一吹捧,来一套商业互吹,立刻就是朋友了,不再以参军、先生相称,而是称呼彼此的表字。

许远从高适话中透露的点滴消息,得出了一个情况,问道:“国公这第二方案还没有实施?”

高适笑道:“早已经安排下去了,裴帅行事向来都是先手准备。用他的话说就是宁弃一子,莫失一先,先跑的人,永远比慢跑的占便宜。”

许远惊讶道:“这早已决定用这方案,为何还要这般细腻的讨论?在下还以为是方刚决定,只是适逢其会,又或者是裴帅特地为了考验在下……”

高适淡然笑道:“令威初来乍道,自是不了解裴帅的性格脾性。怎么说呢,河西、陇右军的强大,令威应该早有所闻吧。”

许远肃然点头,说道:“这河陇之地,本就盛产精兵强卒,尤其是裴帅入主河西、陇右之后,陇右军、河西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听闻河陇之兵,不但山上能擒虎,下海能屠蛟,上阵杀敌,更是勇往无前,莫不能以一当众。裴帅治军之强,委实让人叹服。”

高适说道:“那令威以为河西、陇右军为何如此强大?单靠治军?”他摇晃着头,说道:“非也……裴帅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胜利而战,即便是摆在眼前不要脑子的胜战,他也会如今日一样,细细思量,看看能不能打的更好,减少战损。”

“你是没见过裴帅在河西、陇右军将校兵士中的威信,以后有机会亲眼见裴帅指挥军演,统帅三军的时候,应该就会了解了。他们如此信服裴帅,不是因为裴帅能打胜仗,而是裴帅重视每一个兵卒的生命。所以十数万军队,都愿意将生命交到他手上。”

“闻鼓而进,鸣金必退,三军奋勇,舍生忘死!”

许远闻言,更是一脸震撼。

突然!

一道电光闪过,雷霆之声,冲天而降。

高适、许远都让这莫名的闪电惊雷吓了一跳,忍不住的抬头望天。

天边一道闪亮的昏暗色的赤红色光芒拖着十余丈的白色巨尾,就仿佛一条巨蛇蜿蜒扭动着划过天际,瞬间就消失不见。

“这……”

高适、许远相互对望,脸上皆是凝重之色。

大都督府!

裴旻回到后院与公孙幽、娇陈、小七、小八聚在了一起,打算去跟裴母问安。

天空电闪雷鸣,小七、小八吓得惊呼出来,纷纷靠着最有安全感的父亲。

裴旻笑道:“不怕不怕,不过就是闪电打雷而已,天塌下来还有爹扛着呢。”

正说间,小七突然欣喜大叫道:“看,是流星!听说流星飞过时,只要对着流星许愿,就会心想事成的。”

她说着赶忙双手合十的说道:“我希望爹爹能够早些打败狮子,不用早出晚归的那么劳累。”

她转过兴奋得发红的小脸,左右一看,见公孙幽、娇陈都在许愿,好奇的问道:“娘,姨娘,你们许了什么愿望?”

公孙幽情不自禁的摸着小腹,脸上露出一丝娇羞。

娇陈微笑的摇着头道:“傻孩子,许愿是要在心底的,说出来便不灵了。你这大声的许愿,又有什么用?”

“啊!”小七沮丧的堵着嘴巴。

裴旻带着几分强笑道:“没事,丫头,爹爹听到就好了。爹爹答应你,一定尽快的打赢那头狮子。”

小七这才重新展露笑颜,见小八一脸的不开心,搂着自己的弟弟道:“你许了什么愿,就告诉姐姐一人,不碍事!”

小八摇了摇头轻声的道:“姐姐,那,那不是流星!”

小七意外道:“不是流星是什么?”

小八摸了摸脑袋,低声道:“好像,好像是蚩尤旗!”

见小七似乎不信,小八慌张的说道:“是,是书上说的,蚩尤旗红色的,紫色的才是流星,红色的是大凶……”他话没说下去,只觉得一个大手,摸在了他的小脑袋上。

裴旻笑道:“傻小子,那就是流星!”

他说着又看了一眼天。

小八没有说错!

那确实是蚩尤旗。

《晋书·天文志中》:蚩尤旗,类彗而后曲,象旗。或曰,赤云独见。或曰,其色黄上白下。或曰,若植雚而长,名曰蚩尤之旗。或曰,如箕,可长二丈,末有星。主伐枉逆,主惑乱,所见之方下有兵,兵大起;不然,有丧。

古人重视天文星象之术,尤其是汉唐更是重视此道。

尤其是汉朝,图谶预言之术更是大行其道,上至皇家下至百姓无不大力钻研此术。

唐朝相对好些,但是袁天罡、李淳风之流亦深得帝王器重,他们留下来的《推背图》是号称中国第一预言奇书。

这种东西,玄之又玄,裴旻不敢深信,却也不敢不信。

毕竟他灵魂穿越至此,已经违背了科学之道。

即便裴旻前世是无神论者,亦不敢完全无视。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裴旻不擅此道,但却博览群书,看过这方面的知识。

蚩尤旗在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第一次就是《吕氏春秋》里的记载,然后秦王扫**,定八方,完成了天下一统。

其后就是汉武帝时期,紧接着卫青、霍去病,兵加匈奴,大汉诛讨四夷,连数十年。

再次现世,是汉末!诸侯联军兵近京畿,董卓退守长安,火烧洛阳,此后群雄逐鹿,兵灾绵延数十年,死于兵灾、蝗灾、饥荒的百姓以千万计。

在之后蚩尤旗现世的时间是晋朝,五胡乱华,天下一片黑暗。

……

故而自古观星者,无不以蚩尤旗为大凶的兵家征兆,蚩尤旗现,乃是王者征伐四方,血光万里的乱象。

如今蚩尤旗再现,这是天象的意外,还是?

裴旻心底不知为何,莫名的沉重。

*********

长安,兴庆宫。

李隆基让惊雷震醒,满头大汗,连内衣都湿透了,长长的喘着粗气。

“高将军……”

他惊魂未定的叫了一声。

高力士端着烛火来到了近处,弓着身子道:“陛下,您这是怎么了?”

李隆基带着几分惧意的看了高力士一眼,说道:“朕梦见四郎了,他说他好寂寞,好孤独,要朕去陪他!”

高力士脸色微微一变。

李隆基口中的四郎,自然就是岐王李隆范。

这梦见李隆范本不奇怪,但这个时候梦见,可不是什么好的兆头。

就在三个月前,岐王李隆范去世了,更巧的半个月前,李隆范唯一的儿子,李瑾也暴卒。

李隆基他们兄弟情深,为此难过了好一阵子,朝事都有些顾不上。

高力士宽慰道:“定是岐王向陛下无后,无人守孝,才会如此。只要命一王子过继岐王麾下,岐王有后,得后人守孝,岐王便不会寂寞孤独了。”

李隆基一脸认同,说道:“言之有理,此事是朕疏忽了。明日,明日就让五郎过继一子给四郎,为四郎守孝。”

高力士从一旁取过面巾,为李隆基擦拭脸颊上的汗水。

李隆基问道:“高将军,你说这世上要是真有长生不老药该多好。”

高力士怔了怔,不知如何回答,想了想,问道:“不如老奴去找罗公远、金刚三藏问问。”

李隆基摇了摇头,叹道:“莫要敷衍朕,这世间就没有长生不老药,朕又岂会不知。要是真有,这个天下只会有一个皇帝,那就是秦始皇,轮不到我李家。秦始皇、汉武帝,还有我朝太宗,哪一个不是宇内罕见的雄主,他们都求之不得。朕又岂能例外?只是一时感慨,有些体会到他们的想法,念头。”

他伸出自己的五指,翻了翻看了看,说道:“你想,伟大如他们,一样逃不过生老病死。这生命是何等的脆弱,不堪一击。”

高力士笑道:“陛下跟他们不一样,陛下是有福之人,受上天庇佑。”

李隆基笑道:“能够坐上这帝位,哪一个不是得上天庇佑,可又如何?天道无常,生命有限,说去就去。”

“陛下!”高力士直接跪伏在了地上道:“陛下,正是春秋鼎盛之岁,何必说这种不吉之言?”

“春秋鼎盛!”

李隆基念了一句,先将高力士扶起来,然后看着高高的苍穹吊顶,苦笑道:“其实朕原来也是这样想的,朕春秋鼎盛,正是当打之年。处理军政事务,即便是一天不合眼,一不觉得疲累。可自武婕妤去世,朕大病数月,昏昏沉沉将,才察觉朕这性命也如常人一样,不堪一击。而今四郎也去了,他又何尝不是春秋鼎盛?还有二哥,他去的最早,一样是春秋鼎盛。还有我那侄儿,他才十五岁,说去就去。”

“这春秋鼎盛不过是骗人的话……”李隆基有些长吁短叹,大感生命无常。

面对这生老病死,人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高力士道:“陛下不比过于担心,不如明日将刘神威了;老神医请入宫来,让他给你讲讲长寿之道?陛下您想,刘神威的恩师是药王孙思邈,据说他活了一百五十多岁,去世之前,牙齿都未脱落,名副其实的老神仙。刘神医今年也一百多了吧,老奴记得他是武德年间出生的,一百多岁了,一样的精神抖擞。”

李隆基听了也是眼前一亮,说道:“朕怎么将他给忘了,当初朕在生病的时候,他让朕要好好休息,不要过于操劳,报仇心情愉悦,有助于身体康复。朕依言而行,过来找找的康复了。明日高将军就给朕将请来,朕要听听,他的长生之道。”

高力士给李隆基整了整被褥,说道:“那陛下先行睡吧,老奴就在屋外,有事叫老奴。”

“好!”李隆基正想躺下,觉得有些口渴,又让高力士去倒杯水来。

正在这当头,前线急报传入宫中。

这军情关乎一切,即便是深夜,李隆基睡去的时候,一样要传达。

何况李隆基还是醒着的。

“如何?是捷报?还是……”

李隆基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结果。

与军事一方,李隆基向来以裴旻的意见为上。

一方面是裴旻那鹰派的风格,深对他心思,另一方面就是裴旻在军事上确实有着非凡的能耐。

开元朝有今日之盛,文治一道,姚崇、宋璟,功不可没,然武事方面,却由裴旻在主导。尽管薛讷、张守珪、杨思勖这些人同样的表现出众,但远无法跟裴旻想比。

南征是第一次,李隆基否决裴旻的意见,坚持出击。

固然双方实力悬殊,李隆基心底依旧有着小小的不安。

“大捷!”

传令兵毫不犹豫的高声叫喝。

高力士也在一旁喜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我朝对外征战,再一次取得了胜利……大唐万胜!”

他一边欢呼着,一边大步上前,将大捷的战报取来,快步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睡意全无,欣喜若狂的打开了捷报,只见捷报上慷慨激昂的写着南征大军的战绩。

开元十五年,四月三日。

大军南下进入南诏地界,先锋军见南诏军营盘守卫不严、士气低落,军中参谋鲜于仲通提议夜袭,于是不等主力不对赶到直接发动奇袭,破南诏军三十余屯,斩首三千。

四月四日,两军对阵,鲜于仲通命将士将三千首级列于阵前,南诏大将见之胆寒,临阵脱逃。

唐军大获全胜。

四月六日……

四月十日……

四月十五日,唐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威不可挡,一口气打到了苍山洱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