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二十六章 伊丽道行军大总管

盛唐剑圣 第二十六章 伊丽道行军大总管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1:55:56 来源:笔趣阁

所有的命令传达出去,裴旻一直在节度府衙等着。

他在等李隆基的命令。

节度使有很大的权力,尤其是裴旻这个节度使,权力更不是一般的大。

除了节度使的军事专杀之外,他还兼任河西按察使,能够插手河西行政事物。

但是权力再大,也有一个限度。

裴旻手中的权力仅限于陇右、河西这两地。

也就是说,在陇右、河西可以“恣意妄为”,但是出了陇右、河西就是越权。

哪怕是知道安西有难,裴旻也不能出兵安西救援的。

节度使的权力是守土。

严苛的说只有在河西、陇右遇到军事威胁,受到攻击的时候,裴旻手中的权力,才会最大限度的体现。

安西并非是裴旻的义务所在,哪怕知道安西危局,他也不能直接出兵安西。

六十一道命令,快速决绝,但都围绕一点,擦边不过界。

王翰是裴旻麾下军略水平最高的一个,裴旻也一直将他往军事参谋这边培养,一直让他负责军事方面的事物。

经过这年余间的培养,王翰本就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人又聪明,精进极多,最先体会到裴旻这一连串命令的用意。

“公子是觉得碎叶城守不住,还是担心安西军抵挡不过突骑施的入侵?”

面对王翰这一问,裴旻眉宇间透露着一丝忧色,道:“都有!碎叶城守不住几乎是板上钉钉之事,本就未有防范,又是大军压境,兵力处在绝对劣势。至于安西军,我只希望夫蒙灵察能够冷静的应对,不要争个先后……只是,可能性不大。”

夫蒙灵察是杜暹的副手,他的能力,杜暹知道,但是朝廷不知道。

杜暹固然是希望夫蒙灵察能够接替他的位子。

但是朝堂上的情况错综复杂,别说是杜暹,即便是裴旻都不敢说能够把握全部动向。

人皆有私心,夫蒙灵察岂能没有?

安西大都护府副都护,碛西节度使,安西军政第一把手西域诸国的王中王。

这个位子,太有诱惑力了。

而今安西事变,正是考验夫蒙灵察的时候。

若夫蒙灵察能够反败为胜,率领兵士渡过难关,则不易于是向中央证明,他夫蒙灵察有资格镇守安西。

安西大都护府副都护,碛西节度使的位子,几乎非他莫属了。

但是夫蒙灵察表现不好,就意味着他不足以接替杜暹,得不到朝廷的认可,即便杜暹再如何肯定夫蒙灵察的能力,亦是无用。

夫蒙灵察一定会利用这个机会表现自己出兵的。

安西军数量并不多,不过两万出头,在数量上处于绝对的劣势。

唯有动员昭武九国,将于阗﹑焉耆﹑疏勒这些内附国家的兵马调动起来,一起对付突骑施,方有胜算。

夫蒙灵察终究不是杜暹,刚刚身兼大任的他,不可能得到西域诸国的认可信服。

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三军不归心,除非夫蒙灵察拥有韩信、李靖这样的智谋与指挥水平,不然胜算真的堪忧。

便在裴旻等着李隆基新一轮命令的时候。

信鸽也将裴旻的紧急军情传到了御前。

军情传达的时候,正好赶上早朝。

李隆基跟文武百官商议着国家大事,突然得到裴旻的消息,朝廷上炸开了花。

“岂有此理!”

李隆基气得勃然大怒,他以明君自称,自觉地在外期间,内修文治,外建武功,令得现今大唐百姓安泰,四夷臣服。

却不想还未志得意满,突骑施就重兵来犯,便如打脸一样,让他脸颊生疼。

“可恨逆贼!朕念他心诚,将交河公主下嫁,却不想不过一年,竟敢侵我大唐疆土。”

李隆基望向兵部,道:“兵部就没有受到安西情况?”

兵部尚书一脸的懵逼,道:“臣确实没有受到安西传来的情况,许是在路上吧!国公以飞书传送,自是更加快捷。”

李隆基道:“对于裴国公的请奏,诸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新晋宰相李元纮道:“臣觉得不妥,这安西情况未明。是否需要支援,犹未可知。这裴国公一动,河西、陇右军马皆动,所耗费自财力物力,不可计数。万一安西有能力自保,足以抵御外敌来犯,国公西进,岂不是白耗财力物力?”

鸿胪卿兼户部侍郎宇文融也道:“李仆射言之有理,我朝在安西治安西大都护府,外敌入侵,自有安西军马负责抵御。这安西情况未明,就擅自调动大军。万一安西军上下并力,立克外敌入侵。多此一举,倒是无妨,因此寒了安西将士的心。而且安西方面军情未达,仅听裴国公一人之言,就劳师动众却是不妥。”

李隆基微皱眉头,略有迟疑。

首相张说这事出班道:“臣的看法与李仆射、宇文侍郎不同。安西大都护府负责安西军务不假,但是此前副都护杜暹丁忧辞官,现今安西一切事物由夫蒙灵察负责。夫蒙灵察干略未必如杜暹那般出众,能够号令西域诸国,抵御外敌入侵。”

张说这话音一落,宇文融立刻道:“杜暹能够举荐夫蒙灵察,注意表明夫蒙灵察有能力,张相为何笃定夫蒙灵察做不到?”

身在朝中,永远少不了勾心斗角。

张说身为首相,他偏军的激进思想与诸多文臣的保守理念不同,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

李元纮、宇文融这是这类人。

他们觉得张说身为宰相,却跟一外臣交往甚密,所行之事,也不顾民生,相互攻讦。

张说不理会宇文融,而是继续望向李隆基,恳切道:“陛下,安西情况不比其他。安西除了碎叶、龟兹,其他诸地皆不完全在我朝控制之下。我们臣服我朝,是相信我朝能够庇佑他们。从而心甘情愿的接受我朝差遣调派,甘愿取赋税进贡我朝,但若因人员更替,令得他们的子民国家受劫掠。他们会如何想,会不会觉得我们没有能力庇佑他们?西域发展,是我大唐未来主要方向,绝不能乱。”

“而且,陛下。裴国公的军略,人所共知。他便如太宗时的卫公,高宗时的邢国公一样,论及军事干略,无人出其之右。他判断有救援的必要,定有原因。”

李隆基还是极为相信裴旻的,至少相信在军略上的水平,李元纮、宇文融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一拍案几,道:“可以回以紧急任命,着令裴国公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西进安西,不得有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