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与郭子仪的八字不合(二合一)

在洛阳做了两日休整,李隆基决定返回长安。

登上通往长安的船舰,裴旻意外见张说与一青年欢快的聊着天。

青年二十五六上下,身着一身兵士服,手中握着一根大长戟,心中一动,走了上去。

见裴旻过来,张说叫了一声:“裴公!”

裴旻笑着回应。

青年赶忙作揖道:“见过裴公!”

“这位是?”裴旻好奇的看着青年。

张说讶然道:“原来裴公不认识子仪,你跟我举荐他,还以为你们相熟呢。”

裴旻本就有些怀疑,此刻确认笑道:“早年我缺乏人手,曾留意过历届的武举考试。郭子仪与我一般,是武举状元。策论极有见地,故而印象极深,本人却未见过。”

说词什么的,他早已想好了。

说着看着面前的郭子仪,裴旻露着感兴趣的神采,若有所指的道:“久闻大名,今日有幸一见!”

郭子仪太出名了,在后世几乎无人不知,不人不晓。

什么“再造王室,勋高一代”,“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各种夸赞聚于一身。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夸赞,没有一点儿水分。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

旁人得其一尚且不易,郭子仪却是样样俱全。

这一点即便放眼天下,中国五千年历史,也没有多少人做到。

做臣子,他忠贯日月,此心无二。

做父亲,他和王氏严格教导子女,儿子女儿人品端方,才华出众,没有一人走上斜路。

做同僚,他洞悉世情,汾阳郡王府从来都是大门洞开,贩夫走卒之辈都能进进出出。

做上司,为人宽简,善于培养发掘人才,他的部下,有十数人因功位至将相。

做敌人,除了身怀单骑退敌的英雄虎胆,藩镇悍将也对郭子仪鞠躬如仪,一向桀骜不驯的藩镇田承嗣就说“我的膝盖很久没有跪人了,今特为郭令公一跪”。

郭子仪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几近完美,实在称得上是人臣的典范、军人的楷模。

他身上的光彩太多太多,从历史上的角度而言,郭子仪几乎就是一个完美的男人。

裴旻一直很好奇,也一直很期待,一个这样的男人,到底什么模样。

今日终于见到了!

一米八的身形,古铜色的皮肤闪耀着健康的亮光,他或者算不上是英俊,但宽肩窄腰长腿,没有半寸多馀脂肪坚实贲起的肌肉,双目长而精灵,鼻正梁高,额角宽阔,国字形的脸庞,十足的铁血汉子,风采斐然。

在兵士中大有鹤立鸡群的感觉。

郭子仪沉稳谦逊的道:“国公谬赞了,子仪当不得如此赞誉。”

裴旻皱了皱眉头,心底徒然有些不舒服,但一时间也不知哪里出了问题。

张说道:“裴公前日与我举荐子仪,某往兵部一查,却发现子仪正在京中任职。子仪取得武举异等之后,给安排在了左卫担任长上,现在是左卫执戟,随陛下一并来到了洛阳。”

裴旻用人识人的本事,张说原本只是耳闻,今日却真正见识到了。

裴旻自身的地位毋庸置疑,而郭子仪不过是小小的左卫执戟。一个刚刚迈过九品芝麻官的八品绿豆官。还是武卒中最没前途的执戟,也就是拿着大戟站岗护卫的。

两人的身份差距不言而喻,但是裴旻却能慧眼识英才,能够在茫茫南衙禁军中准确无误的找出这个蒙尘的明珠。

这份眼力,委实了不得。

张说本就有些崇拜裴旻,这三下两下接触,对之几乎要膜拜了。

张说继续说道:“在下与子仪有过长谈,正如国公所言一样。子仪满腹经纶,确实是难得的将帅之才,值得大用。”

郭子仪听张说此话,并没有露出半点的表情,仿佛说的不是他一样。

这要开船了,张说还有琐事要处理,先一步告辞离去。

郭子仪恭恭敬敬的作揖行礼道:“恭送张相公!”

裴旻见郭子仪如此,心底恍然大悟,也明白自己为何不舒服了。

是郭子仪的态度,让他有这种感觉。

郭子仪一点也没有历史上记载的那么威风,反而给了他一种谦逊的感觉。

不是地位上的差距,而是那种自身本能的谦逊。

裴旻麾下大多人都是他一手提拔出来的,他们在崛起之前,一个个都没有什么地位。

封常清如此,李嗣业如此,仆固怀恩如此,李翼德也是如此,

但是他们在崛起之前,不管地位如何底下,他们自身存在的那种倔强精神还是刻在骨子里的。

尤其是封常清,他没有任何身份地位,人又丑长得跟妖怪似的,还是瘸子。

他自小的梦想就是当将军,邻里乡亲没有不笑他的,觉得他是痴人说梦。

但是即便面对再恶劣的鄙夷、取笑、冷眼,封常清身上的筋骨一直是高傲的。

从封常清的身上,裴旻看的出来那种不屈。

但郭子仪身上却没有半点的那种才高之人,应该有的傲气,也没有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有的就是谦逊。

这过于的谦逊,显得郭子仪有些谦卑。

裴旻不动声色的摇了摇头,想着兴许是自己多心了,笑道:“子仪饱读兵书,精于用兵之道,却不知对于关中军备有何高见?”

郭子仪躬身道:“回禀国公,在下才疏学浅,哪敢在国公面前谈什么高见?”

裴旻心想:“你郭子仪要是才疏学浅,这天下还有几个能够称得上有才之人?”

裴旻换了一个方式问道:“你是什么时候的武进士?”

郭子仪道:“回国公话,在下是开元二年的武进士!”

裴旻眉头又挑了挑,耐着性子道:“就晚我一届,要是你提前一届,我们就能在武举考试里遇上了。”

郭子仪道:“下官一直庆幸自己晚了一届,跟国公一并科考,哪有中选的可能。”

裴旻又道:“你是开元二年的武进士,看来在左卫待了不少时间吧?”

郭子仪道:“回国公……”

裴旻终于不耐烦的挥着手道:“别一口一个回国公的,听了厌烦。话好好的说,我这里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回……”见裴旻似乎动了真火,郭子仪将话吞了下去道:“有七年了。”

“七年!”裴旻摇头道:“以你郭子仪的才华,一个武状元,七年时间,从九品的长上,升到八品的执戟,大材小用到了这个地步,实在……唉!想必张公已经跟你聊过一些事情,我也不重复了。我可以举荐你为左卫旅帅,让你领二十人队正,你可愿意助张公一臂之力?”

郭子仪欠身道:“国公太抬举在下了,在下才疏学浅,只敢兢兢业业为国出力,哪敢有别的想法?”

“郭子仪!”

裴旻有些忍无可忍,低喝了一声。

他看着一脸恭敬的郭子仪,有火都无处宣泄,深深的吸了口气道:“我惜你才华,对你推心置腹,只想让你能够更好的一展所长,为大唐效力,别无他求。你却对我处处防范……算了,好好干!”

他说着头也不回的走了。

也许这就是郭子仪。

完美的人,未必就那么完美!

裴旻想到了历史上的几件事情。

唐德宗的宠臣卢杞来拜访郭子仪,郭子仪正襟危坐,接待这位“鬼貌蓝色”的当朝奸臣,以数朝元老之尊,将一奸佞奉若上宾,甚至还特别叮嘱家中下人,告诉他们卢杞丑陋,见了千万别笑,免得让他嫉恨在心。

若说这是郭子仪明哲保身之道。那还有一件事情,就更能够体现郭子仪的秉性了。

郭子仪祖坟被挖!

作为人子,祖坟被挖那是奇耻大辱。朝野惊惧,都担心会激出兵变,但是郭子仪就却当作没事发生一样,反而说自己用兵过多,导致天谴,不调查不追究。

当然这一方面体现了郭子仪胸怀大义,抵达了君子厚德载物的境界。

却也在另一方面表露了郭子仪,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的一个完人。

面对政治斗争,郭子仪不站队,不理睬,永远置身事外;面对宦官、奸臣的逼迫,也不予计较。

郭子仪个人能力极强,但仅以军事干略而言,盛唐第一名将王忠嗣以及与他齐名的李光弼,与之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郭子仪的名望却是两人拍马都追不上的,靠的就是擅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

凭借出色的政治远见,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并且与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也许,八字不合吧!”

裴旻心底自嘲一句,带着几分忧伤的走了。

郭子仪看着裴旻的身影,眼中透着一丝迷茫,有种自己错了的感觉,摇了摇头,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委屈嘛?

自然委屈!

郭子仪身为武状元,满腹韬略,却是一个站岗放哨的小吏。

每天的任务就是傻傻的站着,不需要懂脑筋,也没有发挥才能的余地。

这明珠蒙尘,莫过于此。

只是郭子仪不敢接受裴旻的好意,也不敢跟裴旻走的太近。

因为裴旻是外臣,还是手握重兵,名动天下的外臣。

以周公之贤德,都有恐惧流言的时候。以王莽之奸,也有礼贤下士,谦恭带人的生涯。

郭子仪不了解裴旻,不敢妄听世人的评价。

但他知道裴旻的这种情况,有些危险。

一但为君王所忌,或者他本人起了贰心,与他走近了,就会给殃及池鱼。

就算不给波及,郭子仪也不想为道德恩情所束缚。

以自身的政治角度来分析,与裴旻划清界限是最理性的选择。

裴旻最初带着几分忧伤,当认真的想一想,却也相通了。

就如他说的“八字不合”……

回想郭子仪一生为大唐的功绩,设身处地的考虑,裴旻觉得自己会跟郭子仪走不同的道路。

郭子仪是用退让,顾念大局,恪守臣子本份,延长、维持唐朝的存在。

而裴旻觉得自己会走霍光的路,他没有郭子仪那种厚德载物的胸怀,所以手段会更加的激进。

以权以威望胁迫幼主,不破不立,将奸臣、奸佞杀个干净。

但是如此一来,结果只有两个,要不就是跟司马家一样篡位。

要不就是跟霍光一样,自己固然得到了一世英名,为汉宣帝创造了最强汉王朝的基础,却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无尽的灾难。

世间就没有两全其美之事……

裴旻念及如此,也庆幸自己没有面对郭子仪那样的局面,对上的也不是李亨、李豫、李适这些皇帝,而是心大的李隆基。

既然“八字不合”也没有必要强迫合在一起……

裴旻想开了,心思也看淡了。

再说他麾下现在有王忠嗣、封常清、哥舒翰,少一个郭子仪,又能怎么样?

当然对于郭子仪这样的人才,屈居一个左卫执戟还是看不过眼的。

裴旻或许没有郭子仪那样的胸襟,却也不会跟他计较。

动用了些许关系,将郭子仪提拔到了左卫旅帅,让他从正八品下的小吏,连升两级,成了从六品上能够领兵的校官。

郭子仪回到了自己的府上,刚刚升任为左卫旅帅的他,心思却有些沉重,并没有过多的喜悦。

“夫君?”

郭子仪的夫人是王氏,正是家喻户晓的太原王氏,不过是王氏的偏支,有些沾亲带故。

身为王家女,王氏贤良淑德,是难得的贤内助。

心思细腻的她,很敏感的察觉了自己丈夫的异样。

“为夫是不是太过谨慎,辜负了一人,有些过意不去。”郭子仪长叹一声,这莫名其妙的官升两级,想都不用想是何人所为,将事情细说。

王氏道:“妾身以为谨慎无大错,既然裴国公心怀忠义,有心用夫君之才,改变禁军风气。天子禁军的劣性,夫君不知一次与妾身说道。原来夫君无力扭转乾坤,现在有张相、裴国公支持,夫君还怕什么?”

郭子仪沉默不语,这要改禁军的奢靡之风,谈何容易?

但想着张说、裴旻的器重,郭子仪道:“在其位,谋其政,某也只能殚精竭力,以报张相、国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