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一百一十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二合一)

仆固怀恩授命之后一挥手,三百甲士一并上马,他们以锥形阵势将李隆基的御辇围在了中间,陈玄礼率领的龙武军位于气候,徐徐出了上阳宫。

裴旻则骑着辛巴,位于御辇的右侧跟着一并行走。

看着仆固怀恩麾下的骑兵表现,裴旻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位来至于铁勒的名将,已经展现出了自身的练兵水平。

三百重甲骑兵当先开路,每走一步,身上的衣甲的摩擦声与马蹄踏地的重响,便如打鼓一般,声势十足。

在御辇里的李隆基与文武百官见这一幕,无不是暗自惊叹震撼。

重甲骑兵也只有贞观时期才拥有过,李治朝的前期有贞观朝遗留下来的,但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潮流了。

至于武周朝,肯定退步的连骑兵都无马可骑,需要用骡马代替。

现在唐朝竟然拥有一支如此气势的重甲骑兵,让他们所有人腰杆子都不由自主的直了一些。

以至于个别文臣眼睛都红了,暗自嘀咕,他们掌控的南衙禁军都找不出一支像样的重甲骑兵,裴旻一个外臣,一个边帅,竟然拥有比中央更强悍的军士,不免暗自议论。

听着这些议论的宋璟、张说立刻就制止了这种可笑的言论。

他们知道禁军之弱,根本不就在装备,而是在人在将。

募兵制推行之初,所有勇悍兵卒皆补充禁军所需,所有精炼铠甲,皆以禁军为先!

神策军吃的都是中央军剩下的,结果呢?

神策军神威赫赫,镇边第一军的威名暴于南北。

而现在的中央军?

不提也罢!

大唐缺马嘛?

不缺!

渭南军马场稳如泰山,河西九曲军马场已经驯养了十三万匹战马,加上凉州军马场,朔方军马场,燕云军马场……

现在的大唐固然比不上贞观朝拥有可怕的七十五万军马,却也有三十万之数。

朝廷财政目前亦无压力,甲骑具装拿得出来。

组建重骑兵,又有何难?

只是花费了心力财力,养一支美名为重甲骑兵,却上不了战场的花架子,又有何用?

王毛仲、陈玄礼之流,无能中庸,但是他们文官论及军事水平,真的就比他们强?

文人并非不能领兵,但是真正如狄仁杰这样既能领兵治军,又能治国安邦的文人,又有几个?

宋璟、张说对此早已看透,中央军的治理在于治将,而不是治兵。

将不治,给再多的装备军饷,一样无济于事。

因羡慕裴旻握有的力量,而削弱大唐边防,是最愚蠢的事情。

个别有异议的文臣,见宋璟、张说同时表态,一个个都不敢再说。

至于李隆基全无这个顾虑。

心大,是他最大的优点与短处。

在他眼里,边军也是大唐的军队,也是他李隆基的部下,跟中央禁军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

无分彼此!

他敢给裴旻这个权力,除了对裴旻有足够的信心以外,自是因为他还怀有足够的自信,自信自己能够镇的住裴旻。

就如历史上他一直相信自己能够震慑住安禄山一样。

有他在,安禄山就不敢有异心。

谜一样的自信!

“静远!”

李隆基拉开了车帘,笑盈盈的道:“无怪你有如此底气,这三百身披甲骑具装的骑兵,当真是威风了得。”

裴旻了解这位李家三郎的脾性,也不谦虚道:“这些兵士都是臣为陛下训练的悍勇之士,让他们在战场上冲击十倍于己的都不眨眼。护卫陛下这等荣耀之事,他们一个个的都与有荣焉,士气高涨,三百足可匹敌三千。”

反正拍马屁不犯法,裴旻也专挑好听的说。

其实是陇右军训练有素。

裴旻从不吝啬军事演习。

很多人以为军事演习是作秀,但是在没有仗打的情况下,演习是唯一能够大幅度提升作战经验的方法。

或许十次演习比不上一次实战,但经历过十次演习的兵士,在战场上的表现,绝对要比存新兵蛋子强上不少。

何况仆固怀恩的这支重骑兵是上过战场,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

而且裴旻选的是重骑兵里最精锐的三百人。

这样的劲旅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投入战斗,让他们装装逼,耍耍威风,保护一个几乎不可能遇袭的人,实在是太轻松了。

与仆固怀恩而言,根本算不上考验。

反倒是裴旻让他们练习夜间行军,从陇右到洛阳,昼伏夜行,同时不得伤民扰民难度更大一些。

李隆基听了很是满意,道:“这个领头的将军叫什么?昨天我去军营巡视了番,发现静远治军,有周亚夫之风。那位将军,给了朕很深的印象。当时所有兵士都睡去了,他一个人在营地里研读兵书,很是认真。朕不想吵着那些睡着的兵士,也没有进去。”

裴旻道:“他叫仆固怀恩,确实是一员非常可靠的悍将,骁勇忠义,对我大唐忠心耿耿。虽是铁勒人,但论及忠心,不亚于贞观时期的契苾何力大将军。”

李隆基不住的点头道:“只要是真心效力我大唐,都是我大唐将军,哪有铁勒不铁勒之分。回头替朕好好嘉奖他……”

“是!”裴旻响起仆固怀恩历史上的命运,想着要是仆固怀恩遇到的是李隆基,绝对不会上演那样的悲剧。

李隆基道:“还有,为了不扰民,静远也未免太苛刻了!让将士昼伏夜行,还给他们规定时间,有些不近人情啊!看着一个个大白天鼾声如雷的将士,朕都心疼他们。”

裴旻道:“臣也是顺便考验他们夜行的本事,就如与突厥一战的横穿沙漠。征战之事,瞬息万变,终有深夜行军的时候。要是他们没有这个本事,就有可能受制于敌,甚至把握不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作战这方面,将帅兵是相辅相成的,帅统筹全局,负责拟定战略,研究作战计划。将则是实行作战计划,根据战局的变故而调整作战计划,而兵士是最后的参与者。他们越强,将帅的底气就越足,手段也就越多。”

“不怕实话跟陛下说,很多人吹嘘臣用兵天马行空,其实跟臣没有半分关系,都是这些兵卒的功劳。是他们拥有超凡的能力,臣才敢出那样的计策。”

李隆基政治用人手段过硬,但对于军事,那就是一个二傻子,历史上就给杨国忠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裴旻说的头头是道,他听得云里雾里的,却也听明白了关键,笑道:“说来说去,你还不是在夸自己会练兵?”

裴旻“嘿嘿”一笑道:“让陛下看穿了,臣也就这点本事。”

李隆基道:“你的能耐,朕岂能不知,有你在,朕西北方无忧,睡觉都睡得踏实!”

一路东行去,这封禅的队伍想要完全不扰民是不可能的。

裴旻采用的是错峰用道以及分流用路的方法。

其实也就是仿照了后世的红绿灯,不强行封堵官道,而是一段段的空开官道,

让李隆基一行经过的时候,无任何人威胁足矣。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不干涉百姓的正常生活,还护卫住了李隆基的安全。

一路畅通无阻,花费了二十一日。

李隆基站在泰山脚下,眺望高耸入云的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对左右的文武带着几分感慨的道:“朕这一次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他说的自然是裴旻一路上的安排。

相比王毛仲的声势浩大,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为了充场面,王毛仲不惜一切的拉拢江湖人;为了护卫安全,动用三万兵士,一路上还坚壁清野……

而裴旻游玩睡觉,跟已婚妇女聊聊天,陪四岁幼女游街,同小姨子练剑,实在不要太轻松。

这差距不言而喻,但是结果却是天囊之别。

无所事事的裴旻,将事情干的甩王毛仲好几条街。

张说附和道:“真正的能人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处理,而愚昧之徒却是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处理,将自己绕晕了。这一点裴公确实是我等楷模,值得臣等学习。”

封禅的仪式很繁杂,但这些都是李隆基跟张说、王晙的事情。

李隆基是首献,张说负责亚献而王晙负责终献。

本来终献是留给裴旻的,但是裴旻再次拒绝了。

亚献他都不稀罕,何况是终献?

不过他的没有得闲,李隆基特许他佩剑护卫左右,全程陪同相护。

因为登泰山的时候,为了避免惊扰鬼神,是不允许重兵护卫的。

在兵少的情况下,裴旻不在身旁,李隆基缺乏安全感。

天空似乎有些不作美,在封禅的前四日。

二月的天,这齐鲁大地突然下起了大雪。

裴旻察觉了异样,走出了房间,看着天象,根据裴行俭流传下来的阴阳五行、天文历数之法,算着这大雪下的时间。

经过这些年的学习,不敢说有裴行俭那种神乎其神的精准,却也有五六成的把握。

看了半响,发现黑云主要聚集在泰山一代,沉吟半响道:“这大雪至多不过半日,只是泰山上必是雨雪交加。”

翌日一早。

裴旻叫上了仆固怀恩,一并上山去了。

李隆基本来兴高采烈的,也未这一场大雪弄遭了心,一夜无眠,看着周边的皑皑白雪,心情糟透了,他将张说、王晙以及太史令程祎与请到了帐内。

“不知昨夜大雪,对于封禅行程,可受影响?”

张说苦笑道:“泰山山高,只怕山上情况更为严重,为安全起见,最好是延期而行。”

程祎摇头道:“二月二十六日是最佳的时辰,过时不候。等下一个良辰吉日,最近也是三月下旬。与其干等二十余日,不如立刻召集工匠,在封禅吉日到来之前,将道路拓平,在敷上沙土,以供銮驾行走。”

张说微微皱眉,想要劝说,想了想又闭口不言。

离封禅之期,只有四日,想要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将道路拓平,敷上沙土,唯一之法就是动用近处所有的百姓,所用沙土也就就近获取。

如此一来,无可避免,空耗劳力,而且毁坏地方植被。

但是不如此干,干等一月,所耗费的财物以及耽误的军政,也是不可估算的数字。

两厢盘算起来,还是前者损失轻一些。

李隆基心中封禅事情最大,而且他也不放心让洛阳的太子监国太久,一挥手道:“就依太史令的主意去办。”

张说领命而去。

李隆基心情烦闷,想叫裴旻聊天,却得知裴旻不在营地,将李宪、李隆范、李隆业请到帐中细谈。

直到午后,李隆基才得到裴旻求见的消息。

见裴旻一脸兴奋的入内,李隆基好奇问道:“静远,你这是去哪了?大半日不见你人,这般高兴。”

裴旻笑道:“臣一大早就上了一探泰山大观峰,心情有些激动。陛下不知,臣终于体会到这泰山为何是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了。”

“为何?”李隆基听裴旻一大早就上了泰山大观峰,心底只有说不出的感动。

裴旻笑道:“臣没来过泰山,只是从书上知道。泰山之美在于壮丽,山地高峻,河流短急。从岱顶至山麓,泉溪争流,山高水长,加上山泉密布,河溪纵横,可谓气势雄伟磅礴。这一切都是书中所言,臣向来神往。昨夜大雪,白雪覆盖山林,臣忍不住先陛下一步上山游玩,一路攀山而行,所见所闻,无言形容。千言万语唯有一诗可表。”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李隆基听着这诗,霍然起身,胸中也为这首诗中蕴含的豪气所震撼。

李宪用劲的拍手道:“好一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静远太不够朋友了,这等美景,竟然不叫上我们。”

裴旻摸了摸鼻子笑道:“山上路滑,旻是习武之人,脚步轻快,登泰山如履平地。宁王,身娇肉贵的,这只怕受不住。”

李宪带着几分不悦的看着李隆基笑道:“三郎,看来我们兄弟是给小觑了。”

李隆基起身道:“想当年朕走马猎鹰,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泰山何足挂齿!四日之后,朕与静远一并徒步上山,一举两得,不枉来这一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