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三十三章 早朝逸事

盛唐剑圣 第三十三章 早朝逸事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1:55:56 来源:笔趣阁

裴旻在孙府睡了一宿,相安无事!

李隆基也迎来了这日的早朝。

朝会毫无疑问是围绕封禅这件大事商讨的。

针对封禅的流程,有很多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需要逐一讨论。

开销,当然是最主要的。

办的豪华,还是节俭,这个必须最先定下来。

唯有将这个定下来,才能开始接下来的一切事情。

这日一早,朝堂上的文武已经准备就绪。

李隆基还未抵达,文武百官各自做着大战前的准备。

这种朝会争论是最能体会官员才能的时候,也是最能在君王面前加分的时候。

文武百官都卯足了劲力,有的准备劝说以节俭为主,有的准备劝说以奢侈盛大为上。

好比王毛仲,作为著名的唐元功臣。

王毛仲的待遇是绝佳的,他不似高力士,时常伴随李隆基左右,也不如裴旻战功彪炳,无人可比。但是他却是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地位等同太师、太傅、太保。

王毛仲身为大将军,他的主要任务是在宫中无人的阔地养养马,种种菜。次要任务才是负责皇宫安全,

书上也记载说王毛仲“苑中营田草莱常收,率皆丰溢”。

作为左武卫大将军,霍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不以军功论实力,而以种菜种马草出名,古往今来也就王毛仲一人。

也可见李隆基的用人本事。

这任人唯亲是李隆基一辈子也甩不掉的毛病,所有跟他亲近的人都得到的重用,但他会用人的特点也彰显无疑。

他深知王毛仲的才华,打仗不行,行政不行。给他高位,却安排他在宫里种菜种草。

王毛仲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傲。

近来王毛仲可谓诸事不顺,首先他谋求陇右节度使的位子,两次给裴旻搅黄了。

其次,他最看不起太监,对于皇宫里的太监动辄打骂。

即便是李隆基的近侍,王毛仲也不放过。

高力士、杨思勖这样级别的宦官也给他骂过,以至于两人见到王毛仲都要退让三分,尽量不与之对上。

王毛仲对此也是沾沾自喜。

可现在他发现高力士不知不觉声望已经在他之上,一个他看不起的阉竖,竟然爬在了他的头上。

王毛仲实在心有不甘,比不过战功彪炳的裴旻认了,比不过一个太监?

王毛仲此次是下定决心,要往上冲一冲,他看上了兵部尚书的位子,意图将现在的兵部尚书韩瑜挤掉。

对此他有全盘计划,先投其所好,帮着李隆基将此封禅做大,讨得欢心之后,再向李隆基开口索要兵部尚书。

果然如重文武所想一样,这朝会一开。

话题立刻围绕封禅之展开……

王毛仲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夸夸其谈,引经论道,将自己重金请大儒所写且背了一整晚的文章,一字不漏的念了出来。

好一番大道理,说得满朝文武,都惊呆了。

王毛仲竟然口若悬河的说出了这番大道理,就跟太阳从西方出来一样稀奇。

百官看着李隆基的反应,心底不由的打鼓。

察言观色是官场必备技能,李隆基前些日子的表现不难看出,这位君王的本意是冲着大张旗鼓的弄一次的,只是劝说的人太多,一时半会儿没有定下来。

而今他的态度却让人摸不着头脑,脸上没有半点的表情呈现一股犹豫,半晌道:“此事无需再提了,朕昨夜想了一宿,忽然念及我朝太宗皇帝的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深感天下黎民艰辛,而今九州方定,百姓刚刚过上富足生活。朕不忍心因封禅一事而伤民之利……此次封禅,无须铺张。无畏的排场能简则简。朕以诚心报天之功,是为天下苍生祈福,而不是炫富于世。无需再论!”

大义炳然的一番话,说的满朝文武大感惭愧,纷纷拜道:“陛下心系苍生,贤德圣明,我大唐必定昌隆万胜……”

王毛仲傻站着,一脸的茫然,外加欲哭无泪。

李隆基见百官反应激烈,也知裴旻所言不虚。此事传扬出去,天下百姓,谁不念他李隆基的好?

唯有宋璟、张说这类人明白真正的缘由。

他们太了解自己这位皇帝了,这根本不是他性格干的事情,定是有人说服了他。

这个人是谁,以他们的才智,根本不用去猜。

忍不住在心底感慨一句:“裴公智勇仁德,天下无对。”

裴国公是身份官职的象征,但是裴公却是对一个人由衷的认可。

封禅的排场已定,但是接下来依旧有着诸多琐事需要商议。

如亚献人选,李隆基走后太子监国一事,这些细节都需要好好商议。

尤其是亚献,亚献是封禅至关重要的存在。

三献是封禅祭天祭祖的最为隆重的仪式,即是初献、亚献、终献。

初献自然是有皇帝李隆基负责的,这个是必须也是必然。而亚献古来由朝中重臣负责,一般是最高职事官的任务,为高级官员所垄断,终献亦是公卿负责,但远不及亚献重要。

本来延用古制即可,可此前高宗封禅时,高宗李治听了武则天的意见,以皇后身份行降禅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

紧接着的唐中宗李显又是一个无能的妻管严,皇后韦氏执掌亚献以宣誓自己的地位。

而今是依照古制选择朝中重臣行亚献大礼,还是依照新制,以皇后执掌亚献?

亚献,一个武则天都要争取的职位,可见意义是何等的重大。

一直以来,历史学家都将武则天争取亚献大礼,视为野心的初显。

有了选择,自然有了争论。

最终张说以武则天、韦后为例,围绕着“尊天敬神,事资革正”为主题,说了一大推屁话,将事情定下来了,反对皇后行亚献之礼,改为古制。

接下来又是太子监国一事,针对太子监国,展开的议论。

因王皇后无后,李隆基则以庶子李嗣谦继任太子之位。

李嗣谦方刚成年,从未有监国处理政务的经验。

李隆基也只是让李嗣谦学习,压根就没有让他接触过半点的政务,突然负责监国这种大事,自然需要好好地商议。

李隆基面色如常的听着百官的商讨,心底却翻起了滔天巨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