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十一章 甘峻山聚会

盛唐剑圣 第十一章 甘峻山聚会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1:55:56 来源:笔趣阁

姑臧甘府。

河西士林中辈分最高的甘老太爷甘旭,带着几分焦急的心态等着消息。

作为河西士林之首,甘旭一直渴望带领着将河西士林走得到天下士林的认可,重现昔年荣光。

河西向来以武证道,天下精兵,多出河西。

从先秦时候起,河西就以盛产精兵快马而闻名,汉朝更是如此。

武功赫赫的西北军,上驱匈奴,西进西域,所向无敌。

汉末西凉精骑也是名动天下,曹操麾下最为精锐的虎豹骑都为西凉精骑所灭,逼得曹操发出“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的感慨。

不过历史大多有着共同性,西凉兵勇,大多无谋,能成大业者,却是少之又少。

也因如此,西凉的文风一直为天下诟病。

当实际上河西一地,并非没有文化灿烂之时。

南北朝五胡乱华,各方异族争先逐鹿中原,河北、中原大多数世家文豪纷纷迁离故土,大多数南迁江南,还有一部分迁往河西,将中原的文化带到了大西北。

河西走廊的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先后建立的五凉王朝,也集中了大批人才。

莫高窟文化,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发展起来的。

这段时间河西文风盛行,可没过数百年,又因战乱的影响,文风直转而下,直至今时今日。

甘旭是秦国上卿甘罗的后人,算得上是名门望族,在河西有着极高的地位。

自甘旭的曾祖父起,甘家一直经营着青山书院,已有近乎两百年的历史。

甘旭自三十岁起教书,一直到七十岁退休,半生时光都在育人子弟。这一生所求,是为何弘扬汉家文化,将汉家文化在西北推广。

也因如此,抵触裴旻最严重的就是他。

尚武是大唐的风气,但大唐尚武并不轻文,反而非常重视文教。

河西尚武却未能如大唐一样,这里对文学有着一定的轻视。

甘旭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这种弊端,提升河西的文学风气。

结果裴旻严惩杨敬述的事情传遍天下,让天下士林皆知河西士林有这么一个败类,将他多年打造的风气毁于一旦。

尽管甘旭心底很清楚,这跟裴旻没什么关系。

杨敬述确确实实罪有应得,可是心里还是免不了排斥裴旻的存在。

而今裴旻用一篇文章,名动士林,甘旭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莫大的错误。

跟裴旻这样的文坛奇才,未来士林的基石相比,杨敬述又算什么东西?

甘旭顽固却不迂腐,大有知错就改的魄力,亲自联系张九龄,邀请裴旻参加河西士林的聚会。

只是甘旭不知裴旻是否能够不计前嫌,心底难免七上八下的。

“父亲,裴国公答应了!”甘旭的儿子甘仪,带着几分兴奋的传达了这个消息:“不只如此,他还会领着麾下众幕僚一并参加,连季凌先生也会前往呢!”

能爱屋及乌自然亦可厌屋及乌。

裴旻麾下的诸多文臣皆与河西士林来往不深,却唯独王之涣例外。

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道尽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山川的雄阔苍凉,以及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戌边责任的重大。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深受河西上下传颂。

甘仪就是王之涣的崇拜者……

“太好了!”甘旭激动的胡须直抖,道:“就知道国公肚里能撑船,不会与我们这等升斗小民计较!”

“不过,他有一个条件!”甘仪有些为难的说道。

甘旭略微一怔,随即道:“什么条件,就算他让老朽给他道歉,老朽也豁出去了。”

甘仪忙道:“父亲误会了,说是条件,其实跟商量没差。裴国公觉得敦煌莫高窟太远了,能不能将聚会的地方改为甘峻山老君洞。”

甘旭略一沉吟,也明白了什么,笑道:“是老朽思绪不周了,那就甘峻山老君洞。你速速通传下去,聚会改为甘峻山老君洞。”

莫高窟是河西敦煌的一大特色,俗称千佛洞,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不断修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千余个,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藏经洞。

对于莫高窟,裴旻怀着十足的敬仰,在他的记忆里,唐朝是莫高窟的巅峰,兴盛繁华,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敦煌莫高窟,消失在历史的潮流……

直到清光绪二十六年,旅人无意中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莫高窟,但是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这是千年后的事情,还会不会发生,裴旻不得而知,但他真心的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不过敬仰并不意味着认可。

裴旻不信佛与道,可是他对于道教的认可,远胜于佛教。

他不会去干毁坏莫高窟这种蠢事,却也不愿去为他宣传。

相比释迦摩尼的那些思想,裴旻更加崇拜老子。

《道德经》不只是道教经典,里面还包含着华夏的哲学理论,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相传老子骑青牛西行,至甘峻山顶隐居于此,谈经说道,后在合黎山中化作巨石,永伫峰顶。

是真是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后辈,只要缅怀先贤的心诚,是真是假,又有什么关系?

相比莫高窟,裴旻真觉得名士大儒聚会,与其在佛家的洞穴,不如在道家的山头,更有意义。

开元十年,八月一日。

正是甘峻山夏游之日。

裴旻没有穿官服,而是很大众的儒士服,带着袱头,穿着圆领窄袖袍衫。

在唐朝这种幞头袍衫是一种时尚,深受士林爱戴。

裴旻本就长得俊朗,穿着这一身时下流行的儒士服,顿时变成了一位风度翩翩的浊世佳公子。

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王维等人,也是鲜衣怒马光彩照人。

左右一瞧,裴旻发现除了王维那比女子还要娇美的相貌他比不过,其他人都要逊色他三分。

尽管他不靠颜值吃饭,可这颜值上线,还是让他颇为得意的。

只是精心打扮的王维,裴旻偷偷瞧了好几眼,怎么看怎么像一个雌的……

有些时候,他真想跟王维一同去趟茅厕确认一下自己的小秘到底是男是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