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一百零一章 婚礼上的“等等”

盛唐剑圣 第一百零一章 婚礼上的“等等”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1:55:56 来源:笔趣阁

润色,代笔,在古代是极为常见的事情。

一般而言,除了裴旻因为状元出身,自有文才,其余节度使多是倚仗麾下门客代笔而书的。

张九龄、颜杲卿、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等人也不见怪,反而以能够参与润色这种惊世文章为荣。

五人当即认真的看着手中的文章,越看感触越深,纷纷参与讨论。

张九龄道:“这一句有些过激了,过激不美。用词可以婉转一些,更加深入的指明意义!”

王维道:“这一段的开头,可以加一句‘嗟乎’,以表感叹,让前后文显得更加厚重。”

王昌龄也指着其中一句道:“这一句可以改成‘择师而教之’,更加贴切!”

……

五人各抒己见,裴旻也参与其中。

他或是采纳,或是与他们争辩。

就如他书中说的,张九龄、颜杲卿、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给我意见不一定就好,他写的也不一定不好。

真理是在辩论探讨中得出来的,经过与五人的探讨,选择改或不改。

他们六人围绕这篇文章,逐字逐句的推敲,理解。

一篇六百三十一字的文章,他们反复探讨润色足足九九八十一遍,精简到了五百八十六字,从午边一直讨论到深夜,就算用餐的时候,嘴里也没得空。

将古人对于文章的专注,推与敲的抉择,体现的淋漓尽致。

直到六人皆满意,找不出纰漏为止。

裴旻看着经过他们六人耗费无数心力而润色的文章,心满意足。

对比之前他一人写的,顿觉古文博大精深,一字一句的抉择都有画龙点睛之笔。

同时他也发现了一点,所有修改的字句皆是他自己所写的,韩愈《师说》中摘入的字句,竟然一字一句都未改。

对于未来那个唐宋八大家之首号称百代文宗的韩愈韩昌黎充满了无穷的敬意。

果然如孔子说的一样,学无止境!

他裴旻固然出身文状元,对于经史文章一道也有涉猎,但真正与韩愈这样的大文豪相比,那就差远了。

经过他们六人的润色休整,整片文章整体融洽工整了许多,用词也贴切到位。

裴旻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思想有些过激,情绪受到了影响,言辞相对来说较为激烈。

如今这一修正,整片文章柔和了许多。

但是言辞间的味道反而更浓,原本他是刀剑直砍,戳中要害,现在却是绵里藏针,柔中有刚,直捣腹心。

裴旻将文章重写了一封,让人将之交给长安的贺知章,让他帮着推广。

这也是古代传播文化的一种方式。

如贺知章这样的士林大儒,文坛达人,之所以受人尊敬,除了文章做的好,还是因为他们怀有推广品论文章的权力义务。

文人想要出名,靠的就是笔上功夫。但是你文章写的再好,有韩愈、苏轼之才,没人知道就跟明珠蒙尘一样。

因故贺知章这类的大儒就有了用武之地,文人将文章投传于他,由他品鉴,他的认可赞赏,就是士林中特有的传播渠道。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更担任过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权掌国家教育,现今更是礼部侍郎,多次负责监考科举的重担。他的一二语点评,在关中、中原乃至天下皆有极高的影响力。

世人以重金求他一评而不得。

裴旻相信就凭他这篇文章,哪怕抛开他们彼此的关系,贺知章也会评说几句。

文章从凉州传到长安,需要好几日的功夫。

裴旻只是让孙周留意长安的情况举动,若有必要让暗处的眼线推波助澜一二。

文章能够掀起多大的影响倒是次要,将李白“傲慢”的污名,洗去才是关键。

接下来裴旻的主要任务放在了王忠嗣的婚事上。

长兄如父,王忠嗣的父亲壮烈牺牲,他的婚事自然由裴旻这个作为兄长的代劳。

王忠嗣成家了,继续住在大都督府里显然有些不合适。

裴旻在都督府附近买了一套宅院,送给了王忠嗣当新婚之礼。

各种家具布置,也是由他一手操办。

王忠嗣将乌琪儿从西域接到了凉州,随行的还有乌琪儿的父母。

裴旻曾与康国国王康夙烈有过深入的接触,乌普作为康**方第一人,也知大唐对西域的重视。

原先裴旻位于陇右,他说的轰轰烈烈,一切都是空谈,而今他以身在河西,离西域咫尺之隔,一但西方有恙,大军即达。

对于这时的裴旻,乌普态度更为热忱。

裴旻自然也乐得更康国这个西域的地头蛇打好关系。

王忠嗣成亲的日子很快到来,乌琪儿嫁到了东方,成为了大唐媳妇,一切程序皆走华夏古来的礼节。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一个不少。

王忠嗣作为裴旻的义弟,为人勇猛刚毅,曾以一小兵的身份在军中历练,有着不小的人脉名望。

为他祝贺的宾客不少,婚礼很是热闹。

李白自是当之无愧的伴郎,风采斐然的未来诗仙,一身红色的低调的喜服,依旧掩盖不了出尘的风采,迷倒了不少女宾,抢了王忠嗣这个主人的不少风头。

婚礼一直进行到拜堂仪式。

在后世拜堂一直给誉为婚礼中最隆重的环节,但是在唐朝这个环节并不受重视,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直到了宋朝,拜堂的风俗才风靡天下。

不过王忠嗣是华州郑县人,正好信奉这一套。

他领着小娇娘恭恭敬敬的行着拜堂礼。

乌琪儿的高堂自然是他的父母,而王忠嗣的高堂则由裴母、王氏一并担任。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裴旻看着魁梧壮硕跪在裴母、王氏面前的王忠嗣,想起了当初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候的景象,一晃眼竟然过去了七八年了。原来那个瘦小沉默寡言的孩子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一个壮硕魁梧的少年。

跟历史上的王忠嗣一样出色……

一股莫名的成就感在心头激荡……

就在裴旻感怀的时候,司仪准备喊“夫妻对拜”之际……

突然传来了“等等!”一声高呼。

裴旻回神过来,有种不详的预感,这种情况在电视里可常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