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三十八章 鹰鸽之谈

盛唐剑圣 第三十八章 鹰鸽之谈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1:55:56 来源:笔趣阁

李隆基怎么也想不到裴旻三言两语,直接让撤军接受吐蕃称臣的开路先锋王琚倒戈相向。

不只是王琚,那些先前立志于撤军的文臣,一个个也改了口帮着说话了。

文武再次对立起来。

这份逆转乾坤的本事,李隆基不得不服。

裴旻瞧着一个个临阵倒戈的文臣,也笑了起来。

这文臣的反应,在他意料之中。

文臣所思所虑,不过是经济发展,民心安定。

他们认为驻兵莫离驿意义不大,除了加重朝廷的经济负担,没有别的利处。

裴旻的话却让他们瞬间明白,莫离驿的价值,那取之不尽的盐资源,能给朝堂带来无法想象的经济效应,能够弥补国库的吃紧。

有这等好事,哪里还顾及什么颜面,二话不说的改旗易帜。

文人!

那就是一群披着羊皮的狼,平时温顺可亲,一但触及他们的利益,露出的獠牙的时候比猛虎还可怕。

什么死谏逼宫,样样干得出来。

三言两语,将葛福顺嘲讽的几乎想挖个地钻进去。

见亲家落难,幕后的王毛仲不得不站出来道:“葛将军也是从大局着想,以避免无意义之争。尤其是方刚收复河西九曲之地,需要好好的休养,莫名与吐蕃有了隔阂,不利于长远发展。”

其实他就是想当陇右节度使,但是他又知道自己的斤两,在长安依仗着李隆基的势,耀武扬威那是拿手本事。真要到前线跟吐蕃、突厥什么的硬刚,那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而陇右节度使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抵御吐蕃,唐军退出莫离驿,能够避免与吐蕃的正面接触。

只要三五年,唐蕃之间,太平无事,他便有守土之功。到时候升任兵部尚书,那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王毛仲嚣张跋扈,算是人尽皆知!

但是文臣最不怕的就是嚣张跋扈,比起嚣张,谁又比的过他们?只不过他们不将自己的作法称作嚣张而是铮铮傲骨,忠言直谏。

“王大将军此言差矣!守御我大唐疆土,怎会无意义?莫离驿是我大唐将士用自己的血肉寸土寸地换回来的。上面有着忠义烈士的热血,守护他们的牺牲,怎能说无意义!”吏部侍郎也站了出来,慷慨激昂的说着,大义凛然。

“够了!”李隆基制止了文武的争吵,道:“这大殿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见文武冷静了下来,他看了始作俑者却在看戏的裴旻一眼道:“朕觉得你们所言,皆有一定道理,裴卿怎么看?”

裴旻笑道:“吐蕃若举国而来,臣为陛下拒之,吐蕃若偏师而来,臣自当为陛下歼之。吐蕃真敢撕毁盟约,臣就敢搅得他青海湖天翻地覆!何惧他们翻脸?”

王琚赞叹道:“国公敢拼敢打,方为我大唐军中表率!”

“好!”李隆基拍板钉钉的道:“朕也觉得裴卿与王卿说的在理,吐蕃使者曾有一言,吃进嘴里的肉,焉有吐出来道理。莫离驿现在是我大唐疆域,朕不以国土做交易。礼部,朝会之后与吐蕃使者表明朕的态度,莫离驿寸土不让,力促舅甥盟约,并且要他们知道。我们非但不会让莫离驿,还要开发附近盐池。他们真心想要与我大唐通好,重结盟约,朕可以在赎人上退让一步,让他们少破费一些,至于其他,半点不让。”

礼部尚书领命应诺。

王毛仲表情有些愤慨,想着裴旻的话,忍不住打了个激灵,瞬间明白过来,他这是要跟自己争夺陇右节度使的位子!想着他的战绩想着李隆宠信,瞬间将之视为头号竞争对手。

朝会结束!

李隆基邀请裴旻一同共进午餐!

这位李家三郎大笑着道:“在此事上难得的文武齐心,一致对外,朕真为你捏把冷汗。还以为你又会如上次一样,将他人说的怒火攻心,面红耳赤,以至于无言以对。却不想,竟然三言两语就策反了文臣,实在了不起,也显得高明的多。”

裴旻笑道:“并非是臣有多少了不起,实是抓了王尚书的痒处。”

李隆基颔首道:“确实如此,王卿对我大唐赤胆忠贞,所思所求,无非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你能顾忌这点,朕特别欣慰。”

裴旻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谓文武殊途,其实是看法不一,就如鹰与鸽,所谋不同。臣从未有排斥文臣之心,只是看不起那些满嘴仁义道德,曲解圣人之意的家伙而已。”

李隆基眼睛一亮道:“鹰,鸽?这比喻倒是恰当。那静远你觉得,你是属鹰呢,还是鸽?”

裴旻毫不犹豫的道:“臣性子激进主战,身为军人,自然是鹰派无疑。但就如臣之前所言,臣从不排斥鸽派。鹰派有鹰派的思想,鸽派自有鸽派的套路。”

李隆基顾不得吃饭了,笑道:“那你觉得是鹰派重要,还是鸽派重要?”

裴旻对应道:“鹰派是为了国家强大,而鸽派是为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的生活,都是为国家好,为大唐好,走的都是正确的道路。理应无分高下才对,一味的鹰派将会如汉武帝、杨广一样,汉武帝战功彪炳古往今来,没有几个皇帝能够相比,但是辉煌的背后却是海内虚耗,人口减半。至于杨广更不用说,直接将大好的江山败得一干二净。一味鸽派,就如衣冠南渡的晋朝,偏安一隅,最终只有灭亡的下场。”

其实最好的比喻是是南宋……

南宋官之富,民之安,历朝历代难以相比,但又如何,国土沦丧数百年,直至灭亡,空留崖山之恨。

只是这个时代,赵匡胤的祖爷爷都没有出生,只能以晋朝代替了。

李隆基饶有兴趣的听着。

裴旻续道:“汉朝最强不是武帝时期,恰是宣帝时期。宣帝以王霸之道杂治,政治清明,四夷宾服。我唐最强,在于太宗时期,太宗皇帝即能四面出击又能兼顾百姓生计。有史可鉴,鹰派、鸽派相互并存,相互牵制,不一味地穷兵黩武,也不一位的避让退后。能强则者强,不能强则让,方才是王道。”

他说此话,也有告诫之意。

李隆基前期过于激进,后期又过于安逸,两极分化,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