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四十七章 裴姚斗法 三郎调解

盛唐剑圣 第四十七章 裴姚斗法 三郎调解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1:55:56 来源:笔趣阁

将娇陈的九箱嫁妆运至,看着一箱箱的钱物,裴旻偷偷问了娇陈的出场费!

娇陈最初不知出场费是什么,经过裴旻一解释。

娇陈很不好意思的说了一个数。

裴旻听得呆了半响,也不得不感慨,自己一个月的薪俸,竟然比不上娇陈的出场费:这古代的顶级明星,赚的一点可不比后世的大明星少。

念及娇陈那堪称天下无双的琴艺,裴旻又觉得理所当然。

依照约定,裴旻在于娇陈成亲后的第二天,再度请了贺知章、张旭、苏晋、焦遂四大酒鬼饮酒。

裴旻也再一次见识到了贺知章的旷达纵逸,张旭的狂放不羁,也见到了苏晋的放纵无忌,焦遂的醉意高谈。

四大酒鬼,各有千秋,秉性不一,但因酒而结缘,把酒高谈,尽显自我风采。

裴旻也为他们风采感染,与他们一起,成为了第五个酒鬼。

与四人不同,裴旻倜傥洒脱,即便醉意上头,依旧维持自我本心,又是一种味道。

张旭与裴旻关系最为亲近,也最是豪情奔放,直接住在裴旻家中,将裴旻特别为他准备的贡酒喝尽,方才留下一堆墨宝告辞离去,继续游历大好山河,以华夏的山河壮丽来淬炼他的书法。对于张旭这样纯粹的艺术家,裴旻除了羡慕,再无其他,心底明白,正因为这样纯粹,张旭才会成为草圣,中国五千年里草书最出众的存在。

这日朝会!

裴旻给李隆基点名,嘉奖功绩,增添了一百食邑。

原来今年河南一代,十数万倾良田,大获丰收,所收得粮食是较往年多了一倍有余。

黄河孕育了中国的千年文化,黄河两岸的田地论及肥沃并不亚于江南。只是因为黄河泛滥严重,使得两岸的收成大大消减,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

今年多雨,黄河水位汹涌澎湃。依照往年,遇上这样的多雨季节,中下游必定泛滥。可今年黄河并未如意料中的那般肆虐两岸。反而因为雨水充足之故,使得中下游收成倍长。

追其缘由有很多因素,但最令人信服的,莫过于裴旻在考科举时,提出的束水冲沙法。

因得水利专家工部侍郎陶彦的认可,束水冲沙法很快得到了实行。早在李旦朝时,朝廷已经调拨劳役动工了。

治水如治火,二十万劳役在河南荥泽、原武、中牟等县,竖起了冲沙堤坝。

陶彦更日夜监察,黄河淤泥情况,直至夏末秋初,上表了一封奏章,以表裴旻功绩说“束水归槽,河身渐深,水不盈坝,堤不被冲。束水冲沙,此正河道之利矣。”

只是当时裴旻新立破吐蕃大功,李隆基便将奏章押了下来。

直到秋收结束,黄河两岸收成倍增,这才确定了裴旻的功绩。

群臣看着裴旻又立新功,不免欣羡。

姚崇看着裴旻却大感头疼,在他的政治集团内,容不得裴旻这样超然的存在。但是自己一时半刻却又奈何不得他:想着裴旻将柳范赶出长安的事情,心底忍不住暗暗心悸。

柳范是他的心腹之一,却轻易的让裴旻赶出了京城。

有人觉得裴旻依仗皇帝宠信,将小事化大,他却是知道裴旻这是在敲山震虎。

依照当初的约定,裴旻应该自请出朝,外防戍边。但后来却给他传了个消息,说李隆基不舍得放手。

姚崇才不管这话是真是假,既然裴旻不守承诺,继从龙之臣张说、魏知古、刘幽求、钟绍京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裴旻。

他安排中书舍人赵诲背地里弹劾裴旻与江湖人交往过密。

但是他想不到李隆基不但没有听信赵诲之言,反而将赵诲贬为中书省主书。更让他想不到的事,他的右臂柳范竟然直接在其后给裴旻弄出了京城,任官外地。

这一前一后,不过月余。

姚崇才不信这是巧合,想必是自己的动作让裴旻知道,从而展开了还击。

他只是试探一击,看看深浅,却遭受断臂之伤。

姚崇忌惮裴旻手中的御史台,更为裴旻针锋相对的手段头疼,当然最让他心悸的还是李隆基。那位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不像张说、魏知古、刘幽求、钟绍京那样,站在他这边,而是更支持裴旻。

御史台有办法压制,裴旻也可以对付,但是李隆基怎么处理?

姚崇想不到自己大起大落的从政四十年,竟然对不了一个少年。

仅是想想,姚崇心底便是郁闷。

李隆基宣布下朝,百官依次而退,裴旻正打算出宫吃午饭,让高力士叫了住。

“裴中丞,陛下请您一同用膳!”

裴旻还没走到高力士身旁,高力士又叫了姚崇。

裴旻、姚崇互望了一眼,一并跟在了高力士的身后。

两人一路无话,气氛尴尬。

一直来到武德殿,李隆基已经换了一身宽松的龙袍在殿内等候了。

“两位爱卿请坐!”李隆基早已备上了两桌的酒食。

“谢陛下!”裴旻、姚崇齐声应道。

一左一右,相对而立。

古代遵循左尊右卑,姚崇是宰相自然位于左席,裴旻则在右席坐下。

“裴卿!”李隆基没有叫裴旻的字,而是以称谓呼之:“此次你能立得此番功劳,姚相从中可出了不少力。若非他全力支持,调派劳役,特命地方官员配合,冲沙堤坝一时半刻休想立的起来。应当敬他一杯……”

裴旻笑着举杯道:“谢姚相相助!”

姚崇举杯回礼。

李隆基接着道:“姚相也应该敬裴卿才是,束水冲沙法有效的清理地段泥沙,免去我黄河水患,致使黄河中下游收成倍增,足以供应关中所需。免去了从江南水运粮食于关中的巨额耗费,给你的工作省下了不少的便利。”

裴旻、姚崇听到这里,哪里不知李隆基此次邀请他们用膳的真正用意:他不愿在看到他们两个的争斗,既当和事老,也是告诫他们,适可而止。

姚崇举杯道:“裴中丞年少英杰,束水冲沙,妙不可言。老夫敬中丞……”

裴旻业跟着举杯回礼。

李隆基道:“两位爱卿都是朕的左右臂膀,缺一不可。当同心协力为朕分忧,今日召见你们前来,也是有要事与你们商议。对于兵制改革,你们有什么看法?好好考虑,不及这一时,边吃边谈!”说着,他当先就餐吃了起来。今日朝会时间长,以过了午饭时间,李家三郎早饿的前胸贴着后背。

食不言,寝不言。并非字面上吃饭时不能说话,是指嘴里在吃东西的时候不能说话,是不礼貌的坏习惯。

在唐朝这吃饭议事,是一种风气。尤其是宰相圈里,吃饭的时候嘴里必需要说国家大事,不然就会给人笑话。卢怀慎就是因为下朝的时候,群相聚在一起用餐,众人边吃边议政事。而他闷头吃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得到了一个伴食宰相的“雅号”,笑话他身为宰相,却只知道吃。

姚崇显然已经习惯肚子里有食,吃吃喝喝解决问题。边吃边想,半天才道:“今年我大唐各路冲折府,皆有兵源不足的情况。有些地方甚至无法凑足兵马番上,情况愈发严重。必需下定决心,严治土地兼并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令百姓愿意成为府兵,重现府兵雄风。”

番上是唐朝的一种轮换制度,指的是府兵守卫在京师、各州的轮番执勤任务。在府兵制度下,折冲府的府兵主要任务是宿卫与征行。但是府兵制的败坏,百姓不愿意参加府兵去折冲府报道,府兵偷跑又极为严重,导致需要调动兵马时,无兵可调,需要兵卒承担卫戍工作时,也无兵可用。

唐朝战斗力底下的缘故,皆在于此!

裴旻道:“姚相之言,老成谋国。土地兼并严重,是历朝历代的弊政之一,必需从重应对。但是想要借此解决府兵战斗力底下,百姓对府兵重拾信心,臣却不太看好此举。诚然,府兵制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只要革除土地兼并,却可恢复府兵制。但土地兼并的革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三年五年,都未必能够根除。我们可以等,吐蕃、突厥不会给我们这个时间。想要短时间内提升我大唐的军事战斗力,募兵制是唯一之法。唯有将兵卒正规化,才能短时间内提升战斗力。不求开疆扩土,至少不会出现此先之事。”

先前吐蕃入侵,虽然大唐取得最终的胜利,打出了唐朝的威风。但是边军的无力,让吐蕃长驱直入,如无人之境。这般耻辱,明着不说,大伙心底都知道。

听到裴旻这般一说,姚崇心底一沉:他不是不知募兵制的妙处,但是他一直压着募兵制,不让募兵制实行,是因为担心张说。

张说是他的死对头,也是募兵制的主要推行者。

一但实行募兵制,张说很有可能得到特赦,招回长安,东山再起,那局面不是他所想看到的。

李隆基对姚崇道:“由姚相负责土地兼并一事,再由郭相负责募兵制一事,姚相觉得可好?”

姚崇一听,不是张说,心底大安,颔首道:“臣无异议!”

李隆基也瞧了裴旻一眼,道:“募兵制是静远你提出来的,朕命你兼任兵部主事,协助郭相负责此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