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七十六章 二王相会

盛唐剑圣 第七十六章 二王相会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1 来源:笔趣阁

开元十九年九月十五日!

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日子。

天气黑蒙蒙的,阴阴暗有下雨的迹象。

裴旻一早就出了门。

今天是十五日,也就是望日。

唐朝的朝会有追朝、常朝、会朝、大朝四个说法。

追朝是临时临急来的朝会,朝廷遇到面临水火意外灾害,有紧急军情甚至政变这些突发事件时的聚会。

常朝即是每日的例行公事。

会朝是每年的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日这两天,也是最大的朝会,九品以上官员全参加。

而大朝即是会朝之后,最常见普遍的朝会。

每月的朔,望两日,也就是初一、十五,满朝文武都要参加。

尽管李隆基卧病在床,无法主持,身为太子的李琰,却已经开始担负起了监国的重担。

虽然表现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在李元纮、裴旻的支持下,也能处理好一切事物。

一路向皇宫而去,沿途上皆是赶往皇宫的官员。

裴旻是策马而行,沿途的官员都向他问好打招呼,态度友善热情。

裴旻这些日子以文宗的身份,结交长安名士,让他原本就极佳的名望更上一层楼,京中官员莫不想与之交好,成为入府宾客。

裴旻也熟能生巧的与周边官员打着招呼,身为尚书左仆射,六部要务皆在他一身,所需要的人脉远比门下省、中书省更要强大,在这方面也尤为注意。

进入兴庆宫的兴庆殿。

裴旻身为宰辅大臣是有权利在朝会开始之前,在偏殿小屋奉茶休息的。

这个人性化的设定原本是针对宰辅大臣大多上了年岁而设,裴旻并不觉疲累,却也没有特立独行。

在殿外与一众人打了招呼之后,走进了偏殿。

这一入偏殿,裴旻意外见到一个不认识的人,不免将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这一看,眼前不由得一亮。

他是一个身穿紫色底绣上莽纹的朝服,脚踏黑色武士皮靴的英伟豪杰。

身形和裴旻相仿,最多矮了一寸半寸,体形极隹,虎背熊腰,长得非常的帅气,不是杨国忠的那种漂亮,而是英姿勃发。眉毛、眼睛、鼻子、嘴,还有健康而富有光泽的肤色,便如刀削斧砌一般。

裴旻是公认的美男子,而对面此人论及样貌风采,却一点也不输给自己。

最让裴旻奇怪的是在对方的身上,裴旻依稀看到了几分李隆基的风采。

当然不是现在这个挺着大肚囊,沉迷享乐,思想颓废的这个李隆基,而是昔年敢于太平争锋,与裴旻一起诉说雄心壮志的那位神采飞扬的一代明主。

尤其是眉宇,特别的相像。

要不是此人模样比自己甚至比还要大上些许,年岁不对,裴旻甚至要怀疑是不是李隆基早年多情,在某个地方留下了一个不知名的种。

瞬间,对于此人,裴旻充满了兴趣。

这偏殿没有一定的身份,无法入内的。

在长安的这些日子,裴旻实在想不到还有哪个大人物自己居然未曾谋面的。

而且他穿的是紫色莽袍,至少也是与自己一样,有着郡王爵位的存在。

“是谁?”

裴旻忍不住暗自揣摩。

对方也注意到了裴旻的存在,大步走了上来,笑道:“这位想必就是裴郡王了吧,在下李祎,久仰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李祎!

一听着名字,裴旻瞬间大悟,原来是他。

也难怪根李隆基有些相像,他的身体里也是留着李家皇族的血液。

李祎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曾孙,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

李恪是悲惨的,也是幸运的。

李恪皇位没有争过昔年的李治,还给长孙无忌冤杀,脱离了皇族。直到光宅元年,李治才恢复李恪四子皇族的身份,才让其长子李仁承袭父亲的爵位。

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正是因为李恪的四个子一度脱离皇族,并无半点影响力。反而逃过了武则天对于李家皇族的清洗。

神龙元年二月,五王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复国号唐。

为了振兴李唐皇族,就在这一年,唐中宗大量封爵皇族,李恪长子李千里被封为正一品的成王。次年,李恪之孙、李琨次子李祗被封为嗣吴王,而李恪被追赠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礼改葬。

李恪的后人再一次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李祎少年就很有志向,对母亲非常孝顺,与家人相处也很和睦,抚养弟弟李袛以友爱而著称于世。

景龙四年,李祎任太子仆,兼徐州别驾,加授银青光禄大夫。本来作为长子,李祎应该继承爵位,但是李祎坚持让给自己的弟弟李祇,唐中宗非常赞赏他的品性,因此特别封他为嗣江王,作为嘉奖,以承袭唐太宗十一子李嚣的爵位。

之后李祎出任德州刺史,此后又调任蔡、衢等州刺史,他为官数年,政绩非常出色。

由于李祎为官清廉,治理严办,不论官员还是百姓敬畏且信服他,李隆基对之也非常器重,被朝廷日渐重用,被调任京城为光禄卿,随后又调任将作大匠。

后来因母亲去世,李祎丁忧三年。丧期未满被复起为瀛洲刺史,但李祎心怀至孝,上表坚决请求服满三年之丧。

李隆基准许。

三年期满,李祎丁忧期满复出,官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开始掌握军权。

荆南武陵,五溪蛮族首领覃行璋作乱,李祎奉命前往讨伐,生擒行璋,斩其党三万余级。

邕州贼帅梁大海拥宾、横等数州反叛。李祎再次出战,生擒梁大海等三千余人,斩余党二万余级。

泷州首领陈行范、何游鲁、冯璘等聚徒作乱,陷四十余城。陈行范自称帝,何游鲁称定国大将军,冯璘称南越王,割据岭表。李祎、杨思勖率兵南下,平定泷州之患,加封为信安郡王。

大唐疆域有十大节度使,但细分起来以四人名望最高。

裴旻当之无愧,西方称雄。

张守珪立足东北十数年,不管局面怎样,确实也护住东北疆域。

他们两人是老牌名帅。

而西南的哥舒翰与江南的李祎则是后起之秀。

哥舒翰一战灭南诏,虎步南蛮。

李祎纵横岭南一带,名副其实的江南守护神。

相比张守珪的拖拖拉拉,李祎的三战胜得可是干净利落,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原来是信安郡王,公之威名,旻也是如雷贯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