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五十七章 裴旻拜相

盛唐剑圣 第五十七章 裴旻拜相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1 来源:笔趣阁

李隆基一脸期望的看着裴旻。

但听裴旻的回答,李隆基是一脸的失望,懵懂了半晌。

在高力士的提醒下,李隆基才回过神来,说道:“确实,朕这个问题是为难静远了。”

他看向高力士,说道:“传朕旨意,调静远入朝……封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执掌尚书省事务。”

“陛下?”

裴旻一脸惊讶。

左仆射,全名尚书左仆射,依照道理属于尚书省的副官。不过因为尚书令是当年李世民担任过的职位,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以尚书仆射为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仆射又分为左仆射,右仆射,这个时代以左为尊,故而左仆射是尚书省最高的行政长官。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自然不用细说,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这三省,三省大佬理所当然的是唐朝宰相。

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一直以来都是宰相的代名词。

但是尚书省却又有所不同。

尚书省最初是三省六部中权力最大的一个,六部二十四司的官员皆受尚书省管辖,称之为事无不总,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

可是尚书省的权势因为过重,受到了太宗、高宗皇帝的针对,地位开始下降。他们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为宰相议政之处。参加议政者原为三高官官,为了分宰相权,又以敕令指定其它官员参加议政﹐称为参加机务﹑参议朝政,其官品位较低者则加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后来发展到凡官仆射者必须加此称号﹐才能参加议政﹐才是真宰相。左右仆射逐渐被排除于宰相之外,成为一个虚衔。

李隆基这一调命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显然不只是让裴旻挂上尚书省大佬的头衔,而是跟侍中源乾曜、中书令李元纮平起平坐的宰相。

这军功入相开元朝不是没有前例,现任的宰相之一杜暹的就是这个例子。

杜暹便是昔年的安西副大都护,为西域威望极高。

与突骑施一战也是因为杜暹突然丧母,离开了西域,导致西域群龙无首,引起了突骑施的觊觎。

三年守孝期过,杜暹凭借昔年的军功,身为宰相。

但是杜暹是因为卸去了一身官职,手中无半点实权。

裴旻现在还握着西北的二十万大军,这又将他调入庙堂升任宰相,西北局面又如何?

李隆基继续说道:“至于其他职位,改为遥领,一切如常。朕身体异样,大唐的未来,就交给静远了。”

“臣领旨!”

在这种情况,裴旻只能应诺下来。

李隆基长吐了口气,说道:“静远来了,朕也安心了。太子年少,又极少参与政务,静远日后多多担待。”

这话说得,显然有那么一点托孤的意思。

裴旻忙道:“陛下言重了,您洪福齐天,一定会康复的。”

李隆基道:“但愿如此,你先回去,一路远来辛苦,朕也有些乏了,待朕精神好一些,再与你说话。”

裴旻躬身道:“臣告退……”他刚想走,又顿住了脚步道:“我凉州有一名医,也是昔年孙药王的徒弟,医术与刘神医在伯仲之间,他们所擅长的领域不同,也许为陛下治疗病症。”

李隆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忙道:“神医在哪?”

裴旻道:“梨老也上了年岁,比不上臣可以日夜飞驰而来。不过臣已经用做好最快的马车将之接来,要不了几日,便可抵达长安。”

裴旻说完,先一步退了下去。

李隆基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这有一点点的动向,高力士已经凑到了近前。

“水!”

李隆基虚弱的叫了声。

高力士快速的将水送上。

喝了些水,李隆基精神好了一些,眉宇间不再紧锁,有着一点点的释然,说道:“旨意传下去了?”

高力士道:“已经传给三省以及诸位宰相了。”

“很意外吧!”李隆基难得开启了玩笑,算得上苦中作乐。

高力士也跟着高兴道:“陛下神算,一切都如陛下说的那样,诸多宰相都瞠目结舌,估计满朝文武都炸开了花,不过皆未拒绝,提出异议。”

“哼!”李隆基亲哼了声,表示一切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即便是病了,他依然有着迷之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完全的左右一切。

高力士忙道:“郡王入朝,陛下就可以完全的宽心休养了。陛下现在精神大好,老奴见了实在高兴。”

他说着,眼泪水都挂了下来。

“朕也高兴,静远,能来,朕是真的高兴。”

李隆基咧嘴笑着,他最担心的就是裴旻不来。

裴旻要是不来,那就意味着唐王朝将会陷入内乱,他这些年的努力将会付之一炬。

裴旻来了,一切就不一样了。

李隆基很清楚裴旻的才智本事,如此了得的一个人物,焉能看不出今时今日长安的凶险?

可是裴旻依然来了,还来的如此迅速,而且不带任何兵卒入京,随身的护卫只有四人。

由此可见,裴旻是真的重视他们这段君臣情义,愿意不顾生死的奉召入京,值得托付大任。

这些日子时不时的清醒,李隆基一直在想唐王朝的未来如何。

太子李琰的能力,李隆基是清楚的,过于软弱无主见。

反倒是忠王李亨,颇有才智能耐,还很有野心。

为了拉拢王忠嗣,特地去坟地里探望王海宾,有足够的手段。

原本李亨不为李隆基所喜。

是因为李亨野心太大,李隆基不放心他,现在他躺在病床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了,反过来觉得李亨比李琰更加适合担任唐王朝的皇帝。

只是此时改换太子,只会让不安的局面更加动荡,故而不好开这个口。

今日他说这话,明摆的就是告诉裴旻。自己有另选太子之意,而且太子的人选是李亨。

裴旻而今也是宰相之一,有权力提出易储的建议。

如此一来,李亨是因为裴旻的举荐而即位的,君臣之间不会有什么矛盾,相互依存。

这样也能再续贤君、名臣的事迹,就如昔年的周武王与姜尚一样……

唐王朝也会蒸蒸日上。

不得不说,想法很是美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