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二十四章 闻风涌动(二合一)

盛唐剑圣 第二十四章 闻风涌动(二合一)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1 来源:笔趣阁

裴旻是外臣,长安的庙堂会议与之无关。

但裴旻早已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半个时辰看书,半个时辰练剑。除非有特殊情况,这种生活习惯深入骨髓,一直都未更改。

贺知章遇刺的消息传到裴府的时候,裴旻正在看《论语》。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一部古籍,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也是最能体会儒家精华的一部书。

整部书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微言大义。

裴旻穿越来最先接触的是《论语》,五年前读的最多的书,除了兵法就是《论语》,现今穿越至此,十数年了,《论语》这本书他依旧在看,文中的诸多道理,确实令人发人深省。

最经典的就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这里说的是以直报怨,并非以怨报怨。

这个直与怨,就很值得推敲。

意思明明相差不大,为何要用直而不用怨?

类似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仅以思想境界而言,孔子称一个“圣”字,是当之无愧的。

正当他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宁泽传来了贺知章遇刺的消息。

“公子,贺尚书已经让吴远送往仁德医馆了,具体情况还不清楚。贺尚书好像并未遇险,但慌乱中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他的话还未说完,裴旻已经如一阵风一样,从他身旁飞快的掠过,直往马厩方向冲去。

贺知章的情况,他不说,裴旻并不了解多少,但是越是这样,越能显现其中危险。

尽管裴旻有些不信,有人胆敢袭杀三品大员。

为了确保万一,他还是知会了青羽盟,让他们暗中护着贺知章。

一方面是保护贺知章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想看一看贺知章到底掌握了什么东西。

却不想贼人当真胆大妄为的在这青天白日里,公然袭杀贺知章。

急促的马蹄声在大街上响起!

裴旻少见的在大街上飞驰,他的怀中鼓鼓的,正是来不及放下的《论语》,为了不干涉骑马,胡乱的塞进了怀中。

一直飞驰至仁德医馆,裴旻直接飞身下马,辛巴也不顾了,大步冲进了医馆。

在堂中坐堂的是刘神威的徒曾孙骆靖,一直以来仁德医馆坐堂的都是孙思邈的后人孙溥,但现今孙溥已经在姑臧定居,在姑臧开了一间仁德医馆,跟着梨老学习苗医。

现在长安仁德医馆由骆靖负责打理,刘神威只有在真正疑难杂症性命攸关的时候才会出手。

见裴旻进来,骆靖忙起身迎接:“郡王,贺尚书在偏院,师祖正为他医治。”

裴旻点了点头,大步走向了偏院。

这仁德药店,他来了许多次了,熟的就如自己家一样。

偏院里吴远焦急的在外边等着,屋内刘神威正在为贺知章医治。

“裴……郡王……”吴远有些惭愧。

他授命暗中护着贺知章,但还是令贺知章遇险生死不明。

“刘神医还没有出来?”

裴旻并没有责怪吴远,人力有尽时,他相信吴远尽力了。

真正需要承接怒火的是幕后的黑手。

……

长安京兆府!

现在的京兆府府尹是严挺之。

严挺之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少年好学。神龙元年,举进士并擢制科,是武则天时期的新科状元。

早年姚崇为常州刺史,见严挺之其体质昂藏,雅有吏干,深器异之。

姚崇提拔为开元朝宰相,将严挺之提拔为右拾遗。开元中任给事中,典掌贡举,获得了一致好评。也为宋璟器重,进入了京兆府。

前任京兆府府尹是裴旻的好友范宇。

他退位之后,严挺之继任其位,负责京畿周边二十二县的治安民事。

严挺之气质高雅清秀,为官认真负责,在其位上兢兢业业颇受好评。

这日严挺之正在府衙理事。

作为三辅之地的民事长官,严挺之不像其他官员一样,需要入朝理事。

他的任务就是在京兆府办公,而且不受各部的约束,甚至是可以当堂判死刑,有着莫大的权力。

这也符合他国都县令的身份地位。

最近严挺之过的还算清闲,并没有多少让人头痛的案例。

原来唯一令他头痛的杨家人也消停了。

严挺之固然不参与朝政,但他的身份地位尤其特殊,消息还是有些灵通的,知道是因为裴旻的缘故。

裴旻说动李隆基,还回了韦家人的宅子,打压了韦家人的气焰。

每每念道这里,严挺之心底一阵舒坦。

杨家人为非作歹早已不是一日两日了。

官员受欺,畏惧杨家得宠,不敢出声。

百姓受欺,更是忍气吞声,不敢告官。

个别告官的,最后也会被逼的撤销诉控。

严挺之有心维护,也是力不从心,能力所限,心底暗恨,无可奈何。

严挺之即便与裴旻无任何往来,只凭这点,已令之心生敬意,带着几分惬意的想着:“找个机会跟郡王结识结识,在长安为官多年,要是连郡王都不识得,说出去少不了让人耻笑。”

便在他享受安逸的时候,噩耗传来。

“严京兆,不好了!兴化坊出事了,有人当街遇袭,死了好几个人!”

严挺之霍然起身,长安天子脚下,人口众多,有些口角争执在所难免,但是闹出人命的事情,却是极少的。

居然还死了好几个人?

“什么情况?快,让京兆少尹速度前往案发现场,调查细节在回来与我报告。”

严挺之固然重视此事,却也不觉得需要自己出马。

报信的人还未说完,京兆少尹已经大步走了进来,说道:“府尹,大事不妙,兴化坊遇袭的是礼部尚书贺知章,他受惊堕马,生死不明。”

严挺之眨巴了一下眼睛,霍然起身,立刻道:“关闭兴化坊,还有周边的延康坊,丰乐坊,都关了,挨家挨户的调查可疑人士。不管坊内住户是何人,都必须接受调查询问。”

他负手来回走了两步,道:“另外立刻布控全城,传令长安所有武后坊丁衙役,取消一切假日,全城布防,将长安半月里各坊各市,所有生面孔都一一记录在案。即便是大海捞针,也要找出可疑人员。”

“宗少尹,你随我一统前去现场……”

他几乎不带半点的犹豫,一个个命令脱口而出。

贺知章是朝廷三品大员,找大庭广众下受袭,本就是天大的事情。

何况贺知章还有一个身份,他是当朝唯一的异姓王武威郡王裴旻的老哥哥。

世人谁不知道贺知章、张旭与裴旻这三人的忘年之交。

士林中人更是将他们称之为饮中三君子。

而今贺知章遇袭,生死不知,裴旻会作何反应?

严挺之不敢想,但是却很清楚,自己在此事上若毫无作为,只怕会殃及池鱼。

**********

刑部!

刑部尚书是裴敦复。

裴敦复此人是山西闻喜人,很显然是裴家一员,颇有干略,山西闻喜人开元十年,诏举“堪任将帅”科,他第一人登第,从此官运亨通。

不过裴敦复并不是什么好官,本人虽无恶迹,却是一个护犊之辈。

年前他还是刑部侍郎,部下程藏曜、郎将曹鉴依仗权势,胡作非为,触犯刑律。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裴宽将二人抓捕,裴敦复托人说情,裴宽不依。

裴敦复大方的拿出一千两黄金,令其女婿贿赂杨妃,陷害裴宽,令得裴宽被贬为睢阳太守。

裴敦复也因慷慨解囊,得到了杨婕妤的看中,吹了几次枕边风,得到了刑部尚书的职位。

刑部尚书作为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较之京兆府显然更高一层,权力也更大几分。

在京兆府闻讯之后的小半个时辰里,刑部也得到了贺知章遇袭的消息。

“什么,贺知章?哪个贺知章?是裴郡王以为兄长的那个贺知章?”

得到了确认,裴敦复脸色瞬间变了。

在唐朝刑部的实权不大,基本只限于对平民及七品以下官员。

但是他们却是其中的执行机构,只要是案例,都会从刑部这里过手。

贺知章遇袭这种大案,刑部怎么可能置身事外?

这天大的案子,要是处理不好,毕竟受到裴旻的追责,他这个刑部尚书也将到头了。

这才刚刚上位没多久,裴敦复哪里甘心?

“快,立刻派人去京兆府,不,我亲自去京兆府,将刑部侍郎给我叫上,一同前去,在案子没有交到大理寺之前,权力配合京兆府……”

同时御史台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御史台的职权有些特殊,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但他们不负责刑事诉讼的,主要的任务是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他们针对的对象是官员,一般而言,刑事案更他们是扯不上关系的。

不过御史大夫崔隐甫不敢大意。

贺知章是什么人物,人尽皆知,当世长安最风流潇洒的一批人。

饮酒玩乐,洒脱随意,而且心胸阔达开阔,从不与人结仇。

如他这样的人,私底下不可能有什么仇家,就算无心得罪了什么人,也不至于闹到生死地步。

官场上不死不休的仇怨倒是有这可能。

万一此事是因为庙堂恩怨导致的仇杀,而他们御史台却毫无所觉。

追究起来,他这个御史大夫难辞其咎。

仅一个贺知章确实不至于将事情闹得如此大,但贺知章遇袭,必将激怒裴旻。

裴旻一但发起疯来,自己焉能置身事外?

“派人通知京兆尹,我们御史台支持他们行动。若案件涉及官员,立刻传报……还有让侍御史跟着案子,随时随地,出面相助。”

在唐朝,最高的刑法机构,毫无疑问是大理寺。

至秦汉时期,大理寺的前身,廷尉就主刑狱,审核各地刑狱重案。

隋唐时期,大理寺的职权范围更广。

尤其是大理寺出了狄仁杰、徐有功这两位刑法奇才。

狄仁杰判案如神,用了一年时间,把积压案件全都清理了,涉案人员多达一万七千人,事后竟然一个喊冤的都没有。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在当时传为佳话。

而徐有功在司法任上干了十五年,前后执正大案七百余件,救人数以万计。他既不为己谋利,也不为君主之私欲所动摇,多次为求一个公道,顶撞武则天,给武则天罢官两次,三次赐死。

在他们的出力下,大理寺威望一时无两,远远的凌驾御史台、刑部,手中所掌控的权力自然也是三司法中最大的。

现今的大理寺卿叫韦见素。

韦见素是个能臣干吏,出身于京兆韦氏南皮公房,年轻时考中进士,授相王府参军,后历任卫佐、河南府仓曹、大理寺丞、坊州司马、库部员外郎、右司兵部二员外、左司兵部二郎中、谏议大夫,并袭父爵为彭城郡公。

直至今日,大理寺卿。

韦见素的崛起,固然离不开父亲韦凑的蒙荫,却也是凭借自身的干练,一步走到今日这个地位的。

相比御史台、刑部、京兆府的清闲,韦见素可就忙碌的多。

毕竟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审核各地刑狱重案。

不只是京师长安,天下所有重大案件皆由大理寺负责的。

这些日子,韦见素在处理一件惨无人道的灭门案件,忙的是不可开交。

这突然得到贺知章当街遇袭,韦见素忍不住,身子晃了晃,带着几分悲催的以手扶额,无奈道:“韦某这是得罪谁了,这样遭罪?”

他无可奈何的拍了拍脸,顿了顿道:“灭门案,经年无果,暂且搁置。胆敢袭杀朝廷大臣,简直无法无天。立刻通知京兆府,将此案交由大理寺负责。”

这种天大的案件,大理寺是责无旁贷的。

大理寺卿徐峤忍不住道:“遇袭的可是裴郡王的兄长,此事揽到身上,岂不是由我们大理寺揽祸?”

韦见素叹道:“这种案子,就算我们不接,祸也会从天上来。既是如此,不如痛快一点,不过我们大理寺不痛快,京兆府、刑部、御史台都别想痛快!上表陛下,让京兆府、刑部、御史台一并辅助我们大理寺处理此案!”

裴旻的怒火还未涌出,因为他的关系,整个京畿的司法部门,先一步闻风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