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七十八章 驱虎吞狼(二合一)

盛唐剑圣 第七十八章 驱虎吞狼(二合一)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1 来源:笔趣阁

张说在御史台的台狱里过的并不差。

毕竟现在不是阴暗的武则天时期,那个时候,进了台狱里的人,不死也得掉成皮,即便狄仁杰这样的牛人,也得乖乖的听话。

但正是因为经历过之前的阴暗时期,现在的御史台行事束手束脚的,反而不敢胡乱开刑狱。

张说的身份特殊,是当朝首相,也是士林文宗。

这个时代固然没有刑不上士大夫一说,却也不敢公然的对张说这样的人物动刑。

不过宇文融对于张说是恨之入骨,正在想方设法的让张说无翻身之地。

一方面关着张说看着李隆基与士林的反应,一方面也在找罪证,总之就是利用张说脾气暴躁不得人心的弱点,将他软禁起来,不与外人接触,无人知道张说的情况。

但实际上张说除了给限制了自由,吃住都还可以。

反而在关押的几个月里,张说也想通明白了一些道理。

高力士奉李隆基的命令探望张说,自然没有人敢阻拦。

张说作为朝廷重臣,经常面圣,与时刻跟李隆基形影不离的高力士很是熟悉。

高力士见张说精神不错,与他聊了两句,顺便带来了李隆基的问候。

张说很礼貌的回应。

但高力士已经看出了那一点点的生分,心底也能体会张说而今的心情。

经过此事,张说很难在进入权力的中心了。

毕竟现在已经发生了墙倒众人推的情况,张说假若依旧担任中书令,执掌朝政大事,那些落井下石的文臣又如何自处?

高力士也未在台狱里多呆,回到了兴庆宫。

李隆基正在跟自己的新宠王鉷交谈甚欢,见高力士到来,笑着问道:“高将军,张卿的情况如何?”

高力士低叹了口气道:“张公披头散发,满脸污垢,哪有半点一代文宗的模样。老奴去的时候,他正惊慌恐惧地坐在草垛子上等着陛下的处分呢。”

李隆基听得一怔,心底莫名的一软,念及昔年太平公主交结朝臣,干预朝政,图谋废掉太子,甚至利用方士之言,暗指李隆基会在五天之内将,进宫逼君。

李旦大是惊恐,甚至让宫中侍卫做好防备。

便是张说在这微妙的时候,冒死直谏:“此谗人诡计,意图摇动东宫与陛下的父子情。陛下若使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自然窥觎路绝,灾难不生。”

是张说大胆的反客为主,反将了太平公主一军,才令得自己得以监国,手握部分权力,与太平对抗。

也为之后,李旦逊位,开了一个好头。

那个时代,刘幽求与张说就是他的房玄龄、杜如晦。

而今刘幽求去世多年,张说却?

李隆基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君王,恻隐之心一起,说道:“张卿于国有功,朕心不忍。传朕旨意,特赦张说,罢中书令之职,右丞相、集贤院学士职位不变。”

一旁的王鉷闻言,心底深恨,却压根不敢多说什么。

在这封建时代,皇帝有权特赦任何人。

回到了自己的府邸,王鉷屁股还未坐热,崔隐甫、宇文融就找了上门来。

王鉷自己心里也窝着火,劈头盖脸的责问道:“到底怎么回事,让你们暂时不要亏待张说。等过了这阵风头,凑足了罪证,在一并向陛下揭发,一击即中。现在到好,陛下动了恻隐之心,直接特赦了张说。以张说的才学,指不定什么时候便会再次复起。他复起之日,就是我等回家种田之日。”

崔隐甫、宇文融给骂了一顿,脸上有些难看。

他们都是老臣重臣,心底实在看不起王鉷这样的小人,只是王鉷太得李隆基欢心。

没有王鉷出力,就凭他们两个压根不可能对付的了张说这样的大佬,舔着老脸与王鉷相处。

王鉷却不管那么许多,在他眼中自己现在地位非凡,崔隐甫、宇文融也就是给自己提鞋的,该喷就喷,该说就说,全无顾忌。

宇文融心底不岔。

崔隐甫却陪着笑脸,强笑道:“这王太府卿就冤枉我们了,这基本道理我们焉能不知。我们根本就没有亏待张说,实在不知为何陛下会突然想到安排高内侍见张说,更想不到还下了特赦令。”

王鉷想起了高力士今日的举动,表情肃然。

在这个朝廷上没有一个人敢得罪高力士。

即便历史上巅峰时期的李林甫都不敢。

“你们确定没有亏待张说?”

得到确切的答案,王鉷也将今日之事粗略一说。

崔隐甫、宇文融也相继变色,瞬间明白救张说的居然是高力士。

“高内侍,平白无故,为何来趟这趟浑水?”崔隐甫声音都有些变了。

宇文融带着几分惧意的道:“高内侍真要想救张说,不会等到今日,早在张说入狱的时候就出手了。定是有人在近期内说动了高内侍,高内侍才会出手相救的。”

“是谁?”王鉷追问道,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为了上位他连自己的恩人都陷害,还有谁不敢动的?

张说鄙夷他为人,居然不让他执掌太府寺,罪大恶极,居然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活得不耐烦了!

“裴旻!”

宇文融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

王鉷眼中瞳孔一缩,失声道:“不会吧!”

他的表情有些失态,原来满满的自信不在了。

成为李隆基心腹的这一段时间,王鉷多次从李隆基口中听过裴旻的名字,经常叹息裴旻不在身旁。

要不是李隆基口味正常没有好男风的传言,甚至给王鉷一种他们是一对的感觉。

但由此也令王鉷清楚,裴旻在李隆基心底的地位,不说能比高力士,却也不是他能够相比的。

“十之**!”宇文融若有所指的说道:“张说脾气暴躁,属下做错了事,干得不好。轻则训斥,重则谩骂,不顾他们颜面。他一问罪,麾下众人皆不愿意冒险相救,个别甚至暗自窃喜。张说的哥哥张光四处求救,无人愿意出头。最近张光却消失了,据我得到的消息张光是往北去了。北面能够说动高力士出手相救的,唯有裴旻一人。”

“张说是士林文宗,而裴旻也是士林公认的一代文宗。昔年陛下泰山封禅,张说身为封禅使与附和沿途安危的裴旻是相交莫逆,他出面相助也是理所当然。”

“混蛋!”

王鉷谩骂了一句,“我与他无冤无仇,他居然坏我好事。”

宇文融长叹道:“此事你我怕是无能为力了,裴旻此人军功赫赫,我朝上下论及文武功绩,无人出其左右,更兼身怀从龙之功。自入仕以来,一直得陛下信任器重。十数年来如一日,现今他出征在外,手握四镇兵权,是我朝权势最高的边帅。我等几人,与之提鞋都不配。”

王鉷心底清楚,久久无言。

宇文融继续道:“总之太府卿要小心了,裴帅可不是张说之流,他的人脉,他的威望,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得罪一百个张说,也不可得罪一个裴旻。”

王鉷依旧没有说话。

宇文融唠唠叨叨的,就跟老太婆一样:“裴旻此人性子烈,出身江湖,武艺高强,天下鲜有敌手,身上有着江湖人的义气。最爱为友出头,今日我们动了张说,他日他回朝之后,必定会追根究底的查问缘由。到时候,我等皆要小心应对,不可激怒了他。”

王鉷越听越不是滋味,心头窝着火,这明明是自己莫名收到了针对。裴旻无故惹了自己,自己忍气吞声就算了,这还要担心他未来的报复?

这还有天理王法嘛?

当自己是乌龟了,一味的缩头?

王鉷哼声道:“真当我是泥捏的?裴旻要是就此别过就算,他要是得寸进尺,便要他知道,我王鉷能有今日,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他想着自己或许比不上不是还有杀手锏嘛?

这裴旻再得宠,比得过枕边风?

宇文融也不再说,吹捧了王鉷的臭脚,与崔隐甫一并离去了。

宇文融与崔隐甫家离的不远,本因一到回去。

但是两人转了一条街,宇文融便与崔隐甫道了别。

崔隐甫看着宇文融离去的方向,露出了会意的笑容。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身为官场老油条,很多事情他明白,但他更清楚自己不能说。

宇文融直接去了李元纮的府邸。

“李相!”

宇文融恭恭敬敬的给李元纮行礼问好。

在庙堂上混迹,除了别个孤臣,想要不拉帮结派是不行的。

而且因为理念的关系,很多人不可避免的就会走到一起。

就如李元纮、宇文融。

李元纮、宇文融都不是奸佞,宇文融功绩前文已表,是一员干吏。

而次相李元纮也是一位了不得的好人物,谨慎笃厚,年青时初授泾州司兵参军,后历任雍州司户参军、好畤县令、润州司马。政绩突出,颇有声誉。后来调到了长安任职,担任万年县令。他征发赋役,以公允著称,被擢升为京兆尹,并主持疏通三辅境内河渠。

当时,王公贵戚都在渠岸建立碾硙,使渠水不能流入下游民田。李元纮命吏卒将其拆毁,使民田得到灌溉,深受百姓称颂。

开元十三年,户部侍郎杨玚、白知慎因失职被贬为刺史,唐玄宗让公卿大臣推荐可以接掌户部的官员。

百官众口一致的推举李元纮,可见李元纮的官声确实非凡。

两人都为大唐,为百姓干了不少的事情。

但是李元纮、宇文融都不喜战争,觉得对外战争劳民伤财,毫无意义。

与其用高昂的钱财养军,不如将这些钱财用之于民,给百姓带来富足的生活。

军队自保足矣,根本无需对外扩张,显示武功。

故而两人一并与张说一党对峙,相互争锋。

李隆基也有意维持这种局面,谁也奈何不得谁。

而今因为王鉷的意外崛起,张说给扳倒下台,两人就开始筹谋合计了。

趁着张说下台的机会,坐稳朝局,将好战之风压下来,以民众百姓的生计为主。

“事情,办得如何了?”

李元纮看着宇文融,露出了狐狸一样的笑容。

宇文融笑道:“一切如某预料的一样,王鉷小人也。心胸狭隘,容易滋生嫉妒之念。我将裴旻夸了一通,他就心生不岔了。只要我们在两者之间,煽风点火,保证他们斗的你死我活。”

“两个都是陛下心腹,只要他们斗起来,陛下必定难以自处。到时候各打一棍,我们期盼的时代即将来临。”

李元纮看着宇文融笑得开心,也露出一抹笑意,随即却又皱眉道:“这驱虎吞狼确实是妙法,只是王鉷是小人奸佞,我们对付他理所当然。但是裴国公却是英雄,我大唐有今日之盛,裴国公居功至伟。哪怕是昔年的姚相、宋相都比及不上。这般算计他……”

“李相!”

宇文融高声叫道:“李相万不可动这恻隐之心,王鉷只是小人佞臣,无足轻重。裴国公才是国之隐患。某不否认裴国公对我朝的贡献,但是国公今年不过三十出头,已经是裴国公、陇右节度使、支度使、营田使,河西节度使、支度使、营田使,知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兼任御史中丞、镇军大将军……现在他手握西北四镇兵权,无异于是西北王。他若有了反心,大军长驱直入,直逼京畿。以他那盖世无双的军略,以他麾下一个个身经百战的大将,如何抵挡?”

“野心是会随着权力而滋生的,现在裴国公对朝廷忠心耿耿,谁能保证,他未来也如现今一样?”

“朝廷的疆域,已经够大了,根本无必要外扩。想想这些年的征战,耗损了多少军费?要是没有这些战争,将这些军费用到百姓身上,将会缔造何等辉煌的盛世?文景、贞观都远不及吧?”

“西方一仗,裴国公谋定方略,连胜吐蕃、阿拉伯,声望更胜一筹。再由他发展下去,那还了得?”

“此时此刻,裴国公若真的知趣,理当效仿留后、卫公,留得一身贤明,阖门自守,而不是紧握兵权,以为其他节度榜样。很明显,裴国公年轻气盛,不会如我们所愿?即是如此,那就迫他放下这一切。”

宇文融这一番话说的大义凛然,那为国为民的心思,天地可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