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八十一章 乘御辇

盛唐剑圣 第八十一章 乘御辇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1 来源:笔趣阁

送走了库狄氏,裴旻摇头而叹,心念道:“果然,在聪慧在理智的人,都避免不了时代的局限眼光。”

世家的没落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但即便库狄氏这样有政治眼光的智者,亦不相信这历史的必然。

对于世家的处置,李隆基的心思与裴旻是一样的。

世家确实是一大潜在的危害。

只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

即便是武则天那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铁血手段,也需要通过漫长的杀戮才达到目的。

士族之所以强大,靠的是四点:政治、经济、生活地位、文化垄断。

曹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令得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

品官占田荫客制令得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自给自足,有着实力雄厚的经济来源。

他们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处处排斥挤压寒门,以提高自己的身份。

至关重要的还是他们垄断了文化,凭借自身强大的师资力量,源源不断的培养人才,同时也给寒门留有一点“余地”。

真有那种经天纬地的大才,他们也会以入赘的方式将他们拉拢到门下。

就凭借着这种门阀政治,士族千年不衰。

可如今九品中正制、品官占田荫客制已被废除,政治、经济并不占优。

生活地位也大不如前,科举制度的完善,令得诸多庶族寒门爬在了士族之上,并不是遥不可及。

唯有文化垄断这一方面士族还仗着一定的优势。

李隆基想要打破这点,屡不得其法。

裴旻也是看破了李隆基这点心思,看出了他有些左右为难,才自作主张的应下为崔璆、卢嶷他们说情的。

李隆基确实有些下不得台,封禅在即,他做不到快刀斩乱麻的大势杀戮,也不甘心纵容放弃,不上不下的。

裴旻这个当事人都不计较了,李隆基自然开心的顺着台阶而下,道:“还是静远大度,这种事情都能看得开,放得下。最关键的是给对方下了套,还不自知。”

李隆基一眼就看穿了裴旻的意思。

崔璆、卢嶷将裴旻的撤宗塾,建公塾视为杀手锏,却不知真正的关键是第一招古籍名著。

士族的师资力量的根源是书籍。

古代不比后世,因为印刷的发达,网络的发达。

只要有网络在,什么书都找得到。

但是古代不一样,很多优秀的文学著作都给封藏起来的。

士族一有好的文章,他们自己品鉴,然后存在藏书楼里,不给庶族天下人长见识。

而庶族有好的文章,则需要通过士族的鉴赏,依旧存在他们的藏书楼里,不流传出去。

久而久之,士族掌握着天下文学,而庶族几乎很难学到先进的知识。

这一点也是为什么庶族难以赶上士族的关键所在。

哪怕天资出众,但只有小学初中文凭的他们,与文化一方面如何比得上高中、大学文凭的士族。

古代诸多文章失传,也跟这种模式密切相关。

裴旻在凉州弄出了一个对民开放的图书馆,可以说直点士族这方面的死穴。

只是即便是朝廷,他们的藏书也比不上士族。

图书馆效果还不明显。

但只要将那些先贤的古籍巨著从士族的藏书楼里讨要出来,然后经官方加印,以图书馆的形势分散天下,将会如昔年至圣先师孔子的有教无类一般,让更多想学向学,却又无经济学习的人,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通民智。

裴旻表面为国库求书,其实是为了即将推行的官办图书馆政策求书。

李隆基道:“我会安排宇文融亲自负责此事,定不让五姓世家有偷奸耍滑的余地。此人,你应该认识吧?”

宇文融此人裴旻当然认得,而且还非常熟悉。开元初年,即是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在他手下干过。

很有干略,很有想法,而且不怕得罪人,大有前途。

裴旻离任之前,曾在萧嵩、宇文融之间犹豫过。

最终他选择了萧嵩继任他的位子。

裴旻没选宇文融并非他不合适,而是萧嵩更好一些。

是金子总会发光,果然宇文融也得到李隆基的欣赏器重。

裴旻了解情况,嘴里却道:“好像有点印象,在那里听过,记不太清楚了。不过能得陛下看中,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昨天与库狄氏请教了两个多时辰,裴旻也从她那里获取了很多心得经验。

其中有一点就是可以在李隆基面前展示你的能力才智,但不要给他一种他不如你的感觉。

一个皇帝,高高在上习惯了。

若有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证明自己比他强,就算当今圣上没有妄杀臣子之心,却也不会过于重用。

这里裴旻改了原来的应对方式。

李隆基果然哈哈大笑道:“想不到静远也会看走眼,这个宇文融当初还是你手下的人,是监察御史。朕观之,可一点也不比萧嵩逊色,现在是兵部员外郎了。他不但为人方正,还颇有文采,写得了诗,做得了文章,不怕给唬弄,是最合适的人选。”

裴旻的表现过于出色,让李隆基这个皇帝感到压力颇大。

他不是随波逐流的帝王,越是拥有出众的臣子,越要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免得给臣子比下去,不好掌控。

现今见裴旻看走了眼,不如自己,特别开心。

裴旻见李隆基笑的跟傻子一样,也在心底佩服,库狄氏的政治经验,确实管用。

李隆基心情极好,突然想到了玉真公主,正待开口,却又吞了下去,道:“又是封禅,又是士族,这些天朕都未能睡好觉。今日静远替朕坚决了一大心事,顿觉轻松,有些疲乏了。你先回去吧,朕要歇一歇!高将军,让人将朕的御辇送来,静远就乘朕的御辇回去!”

裴旻大感意外。

乘御辇?

这可是莫大的殊荣,在封建礼教君臣父子的年代,是可以写入史书的大事。

一般而言,只有德高望重的老臣如房玄龄,还有功高彪炳的大将如李靖、苏定方这样的人物,才有资格乘坐。

裴旻哪敢答应,连忙谦辞道:“臣不习惯做马车,还是骑马回去吧!”

李隆基大手一挥,道:“休要鼓噪,朕就是要堵一堵天下人的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