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六十六章 下不了台,善不了后

盛唐剑圣 第六十六章 下不了台,善不了后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1 来源:笔趣阁

李隆基让刘神威莫要担忧,问道:“神医来府上多久了,可见到裴国公?”

“没有!”刘神威两个字回答的毫不犹豫,接着想了一想,才道:“差不多一个时辰左右……这府上丫鬟佣人皆可作证。”

李隆基默默点了点头,道:“神医且去隔壁玉真观稍坐,府中有一些事不便于神医多言。但与神医无关,你大可放心。”

刘神威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招呼着自己的小药童匆匆忙忙的离开了裴府。

在路过前院的时候,却见玉真公主快步而来,忙作揖行礼。

玉真公主李持盈也对着刘神威微微作揖。

两人也未寒暄,擦肩而过。

倒是那个不起眼的小道童盯着玉真公主远去的背影看了一会儿,露着些许古怪的笑容。

“皇兄!”

玉真公主迈步走,进大殿,叫了一声。

李隆基意外见自己的小妹,先是莫名惊喜,随即却有些尴尬。

自己小妹的心,他这个做哥哥的焉能不懂?

“玄玄!你怎么来了?”

玉真公主来到近前,笑道:“不是皇兄让我回来的嘛!要不是金仙姐不让走,要我多陪陪她,玄玄早回来了。这是怎么了,皇兄来找国公,不至于这般劳师动众啊?”

原来玉真公主之前去终南山子午峪金仙观陪姐姐金仙公主,并不在长安。

李隆基修书让玉真公主回来。

玉真公主刚回来不久,有些疲累,想要休,却听到李隆基亲率兵马包围了国公府,心底担忧,便亲自过来了。

李隆基正想着说词。

陈玄礼已经回来,道:“回陛下,臣搜遍前院,并未发现裴国公人影,也未发现有什么巫蛊师。”

玉真公主听到“巫蛊师”这三个字,脸色已经变了,叫了一声:“皇兄!”

李隆基摇了摇手,并未让她说下去,闭目等着王毛仲的消息。

过了一会儿,王毛仲也悻悻的来报:“陛下,没有任何发现!”

“咚、咚、咚……”

李隆基跪坐在席子上,用手捶地,一下又一下,就如催命的大鼓,敲着崔澄、崔鸿的心。

半响!

李隆基方才一字一句的道:“你们可有什么好说的?”

“臣……”崔澄已经不知说什么了,脑子一团浆糊混乱,完全不知怎么回事。

但是他知道诬告裴旻这样身份地位的重臣谋反下场是什么,大汗淋漓,瑟瑟发抖。

崔鸿也有些傻了,剧本完全乱套了,一头磕在地上,惊呼道:“不可能的,陛下,一定是哪里出了错。裴旻一定躲在府中某个地方,府中也许有什么密道,有什么特别藏人的地方。请陛下明察……”

李隆基徐徐起身,一步步走到崔澄、崔鸿的面前,看着造成这一切的两人,一字一句的道:“你们将朕逼上了悬崖,下不了台,善不了后……现在,朕全了你们的意愿。若一无所获,朕就用你们的脑袋去见静远,向他解释这一切……”

他转过身子带着几分冷漠的道:“再搜一遍,仔细搜,认真搜,若有可疑,拆墙掘地,一切后果,朕来担当。”

“是!”

王毛仲、陈玄礼再次领命去了。

玉真公主带着几分惊恐的看着,面无表情的李隆基,心底也露出了刺骨寒意。

对于自己这个兄长,身为妹妹也有一定的了解。

李隆基喜怒无常,但是并不记仇。

历史上他痛骂过高力士,重罚过王毛仲,还两次将杨玉环赶出皇宫。

但不管他生多大的火,动多大的怒,只要气息了,就会当做什么事情没发生过。

对于他们的宠信宠爱庇护一如既往。然而一但他盛怒过了头,冷静下来,问题就严重了。

唐隆政变、先天政变,就是盛怒过头的产物。

越是冷静,越是意味着,他已经动了真火,有心大开杀戒!

“皇兄!”

玉真公主又战战兢兢的叫了声。

对于自己这个妹妹,李隆基还是很优待的,冲她微微一笑,安慰道:“你要对他有信心。”

听到李隆基的态度完全转变,崔澄、崔鸿心底的惊恐越来越盛。

崔澄用着极其空洞的眼神看了自己的儿子一样,已经感受到自己不再是前途昏暗,而是性命不保,就觉得一把刀已经架在自己脖子上了。

至于自认为主导这一切的崔鸿,也没有了潇洒从容,脑中不断的重现布局,一切都没有差错,为何裴旻、梨老婆子,这样活生生的两个活人会从府上消息了?

裴旻到底在哪?

崔鸿就算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裴旻此刻正在开心的吃喝玩乐,听着最动人的笛曲《梅花三弄》。

长安五王宅,宁王府。

已经改名为李宪的李成器,正在忘情的吹着《梅花三弄》。

在下首的除了裴旻还有齐王李隆范。

也不知是为何,李旦并不爱好音乐,但是他的五个儿子,有三个是当世知名的音乐家。

李隆基自不用说,因为自身爱好,弄出了梨园,成为天下戏曲的鼻祖。

除了老三李隆基,老大宁王李宪,老四改为李范的李隆范都是喜好音律,并且精于此道的大音乐家。

尤其是宁王李宪,才气过人,在音乐上的天赋,一点也不逊色李隆基,对西域龟兹乐章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竹笛的造诣上,更是天下无双。

《梅花三弄》这天下第一的笛曲,裴旻吹起来那是鸡鸣鸭叫,但是由李宪吹奏起来,却让人余音绕梁。

竹笛动情、婉转,犹若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

而《梅花三弄》是歌颂梅花的迎寒而开的傲骨。

荡涤之声配对梅花三弄各有不同的傲骨,李宪演绎的是天衣无缝。

裴旻临时抱佛脚,自身的修为,对于竹笛的了解极为一般。

但裴旻一直坚信一点,音乐不是上流社会的产物。

只有让大众接受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让不懂的人觉得好听,才是真正高明的音乐。

伯牙子期能够有高山流水的千古事迹,并非是子期一个樵夫有多少音乐素养。

而是伯牙技艺高超,弹的确实是好。让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人,体会到了琴音中的高山与流水。

李宪这一首《梅花三弄》,正给了裴旻这种感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