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二十六章 简与奢 利与弊

盛唐剑圣 第二十六章 简与奢 利与弊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1 来源:笔趣阁

李隆基动容的看着裴旻。

威震当代,名垂千古,这样的字眼对于李隆基这样的皇帝而言,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尤其是李隆基的骨子里就流着好大喜功的血液,为了好大喜功,甚至干出了自毁长城的事情。

面对裴旻这位自己最信任的心腹之一,李隆基也没有半点隐瞒,直言不讳的道:“若是可能,既要威震当代,又要名垂千古……”

裴旻没有想到李隆基会给出这样的答案,有些傻眼,见李隆基一脸认真的表情,苦笑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陛下英明神武,这道理焉能不懂?”

李隆基干笑道:“静远直说,朕与你说笑而已。”

裴旻背地里吐槽,就那认真的表情,说个毛线的笑。

他定了定神道:“威震当代其实很简单,这历史永远是记着第一的。就比如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是始皇帝不假,但是真正让天下一统归心的,其实是汉朝。始皇帝以威服天下,但并未做到天下归心。刘邦以恩威并施,兼之文景之德,致使天下归心。但论及一统之功,世人说道的永远是始皇帝,不会是汉高祖,更不是文景二帝。”

“终其缘由,便是因为始皇帝,人如其名,是世间第一位皇帝,第一永远属于他。”

李隆基心念秦始皇的赫赫功绩也不由神往,甚至带着几分妄想:想着若自己若身在那个时代会不会成为这个第一?

裴旻道:“古往今来,这封禅都是一等一的大事。迄今为止,真正有资格参与封禅,并且真实行动的皇帝共有始皇帝、汉武帝、汉光武帝还有我大唐高宗皇帝……”

其实历史上还是有不少皇帝封禅泰山的,裴旻个人觉得他们都不太够资格,如安帝刘祜、汉章帝刘烜,至于秦二世胡亥的封禅,那就是搞笑。

其实还有一人是够资格的,只是裴旻没说。

开皇十五年,文帝杨坚开坛设祭泰山。

杨坚的开皇之治成果实在惊喜,不过因为是前朝,裴旻选择了保守一些,将他舍去了。

“从排场而言,这几位明主圣君皆对于封禅极为重视。始皇帝为显慎重,特别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后来更是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规模极为庞大。”

“汉武帝更是如此,他不但封禅泰山,还广赐牛羊酒布等,又免奉高、历城等地年租,大赦天下。他天子车驾所经之处,免除一切劳役。还在泰山为诸公侯修建官邸,以备他们随驾迎驾封禅泰山之朝宿……前后八次,为国家增添了不少负担。但于当时而言,却是轰动一时的景象。”

“至于光武帝,论及功绩,光武帝并不逊于另外一个武帝,武勋或许差些,可文治更胜一筹无疑。只是他的封禅,却寂寂无闻,反而受到诟病。为何?实是他的封禅,既不像始皇帝那般威风,又不像武帝那般有场面,自然反响平平无奇。”

李隆基听了不住点头,也确实如此。

汉光武帝的光武中兴,确实值得称道,但是他的封禅效果,实不如不封。

裴旻说道这里,带着几分兴奋的道:“但论及封禅之最,还是我朝高宗时期。高宗皇帝封禅队伍十分庞大,不但是朝中文武参加,还命令各地的都督、刺史聚集泰山,天下诸州,明扬才彦,或销声幽薮,或藏器下僚,并随岳牧举送。”

“还不只如此,高宗陛下的文武仪仗,百里不绝,人流漫山遍野。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各属国的使者三十余人也一并随同,牛羊驼马多的把路也给堵了,空前壮观。甚至于封禅用的水火都与众不同。火取之于日,水取于月,皆非凡人所用。”

“如今想起来,都忍不住令人神往!”裴旻说着还一脸的向往。

李隆基脸色有些难看了,裴旻刚刚以汉武帝、汉光武帝为例。

现在又说道了唐高宗,唐高宗的排场,那可比汉武帝要盛大的多。

汉光武帝借鉴汉武帝给贬斥的一文不值,自己要是借鉴高宗,是重蹈覆辙,还是?

这未来的事情,李隆基当真不好预测。

裴旻见李隆基脸色越来越沉,忙道:“所以陛下想要威震当代,您的排场声势,必需要超过高宗,不然难免会有人用来与高宗相比。”

李隆基半响才道:“要盖过先祖,谈何容易!”

这些天他也研究过封禅文化,深知唐高宗的封禅声势之大,想要效仿,只能是鼻子了插大葱这一个结果。

唐高宗封禅的时间是在麟德二年,那时是高宗朝最强大的时候。

高宗以高祖、太宗两朝打下的根基,才有如此声势。

而今他即位不过十二年,真正掌权也不过十载,怎么比经过贞观、永徽两大治世发展后的高宗朝?

裴旻道:“这个道理臣也深知,只是若不将排场声势超过高宗朝,陛下此次封禅,想要威震当代却不容易。毕竟麟德二年至今不过六十载。别的不说,两京泰山山脚那些头发花白的长者,皆会对自己的子孙说。此次封禅,远不及高宗矣。”

唐高宗在这个时代的评价极高,后世的电视艺术,为了推崇武则天这个第一女皇,特地弱化了李治的能力,将他说成一个软弱的皇帝,一个依靠老婆成器的皇帝。

实际上李治是一个给低估很多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武则天根本掀不起半点的风浪。

电视里武则天斗长孙无忌,斗王皇后、萧淑妃,厉害无匹……

事实是唐高宗利用武则天扳倒独揽朝政的三朝元老长孙无忌,自己掌握实权。而不是武则天自己凭借才智斗倒了老狐狸长孙无忌。

王皇后、萧淑妃,真是败给武则天的到是事实。

但是李治朝,李治才是唯一的主宰者。

李治保王方翼,王方翼就官运亨通。

武则天对于这个情敌的弟弟恨的咬牙切齿,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武则天最看中李义府、袁公瑜、崔义玄三人,李治举手投足就收拾了他们,贬的贬,死的死,武则天也无能为力,连为他们辩解的资格也没有,改变不了一切。

武则天是欺负她庸弱无能的儿子李显上位的,根本就不是李治。

她非但奈何不得李治,反而是李治将她制的服服帖帖。

也只有最后几年,李治患了严重的风眩症,眼睛看不见东西,武则天成了李治的眼睛,这才从李治这里,掌握了一点主动。

事实也可以看得出来,李治掌权的时候,大唐是什么样子:四夷臣服,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征服西域,领土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

而武则天继位之后呢?

西域丢了,虽然最后夺回,但依旧给吐蕃打的哭爹喊娘。

东北丢了,让原始状态的契丹,灭了三十万大军,在丢掉了辽东,辽西。这东北的安东都护府从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一直跑到了河北,渤海建国,契丹崛起。辽西辽东直到李隆基时期,才收复回来。

至于北边,给太宗、高宗反复虐的突厥,在武则天手上光荣复国,甚至以亲王嫁夷狄,受从古未有的耻辱,结果仍然是武延秀被扣,突厥大规模入侵。

唐朝在李治手上,威风八面,也只有吐蕃,这一个对手。

而到了武则天手上,损兵折将,一败涂地,不到五十年的前后,史书上记载的大败就损兵近百万,煌煌大唐的基业几乎被武则天败了一半。

说武则天比李治强的,纯属眼瞎。

武则天值得称道的唯有文治尚可,但是李治的永徽之治,哪里逊色半点?

在裴旻眼中,武则天最大的贡献是解决了士族之患。

她能力神话只是因为她是中国的第一女皇。抛去女人的身份加分,仅以一皇帝的文治武功评价,武则天与历史上的明君相比起来当真称不上多厉害。

不过李治固然不弱,反而极强,但跟他的父亲李世民相比,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

李隆基的目标向来就是太宗皇帝李世民,而不是逊色一些的高宗李治。

这让人说不如李治,李隆基哪里接受的了,一脸的郁郁。

李隆基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言了,他还是开元明君,对于自己的经济情况有着一定的了解,此刻的经济是不允许举办超过高宗李治那样盛大排场的封禅仪式,强打着精神道:“名垂千古又怎么说?”

裴旻伸出了一个指头,笑道:“一字约‘简’,陛下体恤民生,不愿扰民,不愿增添百姓负担。排场能简则简,能免则免,用最简陋最庄严的态度,完成此次封禅。此举传开,陛下爱民为民之举,必将受世人称颂,为百姓爱戴。哪怕千年之后,又有如陛下这般的明君圣主出现,他们意图封禅。若是讲究奢侈排场,世人必将以陛下为榜样,来个鲜明对比。”

“但若他选择以简为上,也不过是拾陛下牙慧,世人将会说他有陛下之风。如此岂不是名垂千古,永为世人谨记?”

李隆基听到这里,哪里还听不出裴旻的用意何在?

只是他的做法弯弯绕绕,绕了老大一个圈而已。

当然效果显著!

这一番弯弯绕绕,比任何大道理都管用。

李隆基听惯了大道理,他想听的只是一个利弊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