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十五章 人才济济

盛唐剑圣 第十五章 人才济济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1 来源:笔趣阁

高适的录用,裴旻自己解决了。

至于王翰他本有相投之意,而今的裴旻可是一代文宗。

不但诗词婉约大气,更做出了不逊于《劝学》、《出师表》这类的千古文章。对于王翰这样的饱学之士,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在王维的劝说下,王翰亦用意了成为裴旻幕府中的一员。

看着张九龄、王昌龄、王维、王之涣、王翰这样豪华的阵容,裴旻觉得自己完全不用为河西的文治担忧了。

儒学是一门包容性很强,同化性很重的学说,裴旻有心以儒学更好的控制河西,逐渐感染西域,乃至草原异族甚至阿拉伯、拜占庭帝国,一方面将大唐的伟大文化传播出去,另一方面可能的话他不介意将大唐的领地扩展到欧非大陆,先一步然他们感受到儒家的精髓,能够方便很多事情。

有如此庞大的文学阵容,裴旻真不信无法提升河西的整体的文化水平。

至于高适,裴旻依旧如历史他发展的一般,将他引导向军略,提高他的军事素养,成为他的军事参谋。

回到了姑臧,裴旻立刻与张九龄、李林甫、王昌龄、颜杲卿、王维、王之涣、王翰等谋臣商议提高河西唐文化,巩固大唐在百姓心底的地位。

张九龄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备案,首先道:“开办学堂是一本万利的做法,理应首当其冲。原本可能出现教书先生不好找,现在完全无需担心。经过此次集会,相信会有不少人投入教化事业。”

裴旻正容道:“教育理应从孩子抓起,这点必须尽快处理!府库里应该还有不少钱吧……”

张九龄笑应道:“这个国公放心,府库银钱充裕,还有诸多大商表示愿意配合响应国公的一切政策,需要他们出钱出力的尽管说。”

裴旻也知道跟陇右的财政吃紧比起来,现在自己就是一个暴发户。

凉州七里十万家,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作为大唐第三经济中心,凉州每月收得的赋税是一笔极其可观的数字。凉州一州的赋税,几乎能与陇右十二州相比。

依照规矩,赋税的大头将会上缴给朝廷,小头由地方自由分配。即便是小头,也是不小的数额。

裴旻如今作为河西按察使,无权管账,但是使用的权力却是有的。

至于商贾豪绅资助,这是古来皆有的惯例。

一方面能够提升他们的影响力,一方面所在的家乡越富饶发达,他们自身的得利也就越多。彼此的合作,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裴旻开陇山修乌鞘岭让凉州的大商赚的盆满钵满。

能够将当得大商这个称呼的,都不是愚蠢之辈。

面对裴旻这样的人物,他们焉能不巴结?

出资造几所学堂,于他们而言,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裴旻道:“每一个县至少两个学堂。两个学堂的布局位置也要合理,方便县里的每一个学生。学堂要普及至每一个地域,不论多偏远都要保证县里有学堂。同时奖励开私塾的士人,地方官府给予配合。对了,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只是文化,还要培养他们的品德,进行伦理教育。”

他突然想到了《三字经》,《三字经》成于什么时候,他是不记得了,至少不是现在,来到唐朝这么多年,从未见过类似的书籍。

这个时代的启蒙书籍是《六甲》,并不是什么身怀六甲之类的,而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类的天干地支,其中起头是“甲”,有六组,故称六甲。

这六甲没有任何意义,单纯的识字练字用的。

比起《三字经》逊色多了。

裴旻接着道:“回头我写一本孩子的启蒙教育书,六甲太老套了。”

厅下诸人出了李林甫,其他人都为之一振,皆期待裴旻的新作。

李林甫也装出一副很感兴趣的模样。

最初他是装着士人,一副很有学识的假象,混入裴旻的幕僚团。只是他文学水平实在不堪,词不达意,字都认不全,坐实了他历史上弄獐宰相的名头,闹出了不少笑话。

不过他发现裴旻并不在乎他的文化水平,对他的器重一如以往,也不再自己的鼻子里插大蒜了,干事更加的卖力。

他哪里知道,裴旻对他的能力一清二楚,早就看破他的一切。

同时他更加清楚,文采与干略并不是等号。

李林甫的文采在他麾下是倒数,甚至连封常清这武将都比不上,但是他的干略毫不逊色张九龄,在特别的地方更在张九龄之上。

“你们还有什么补充的?”裴旻望向了众人。

李林甫立刻接话道:“这些天,属下四处查访了各地情况,发现这里民俗轻薄。他们害怕鬼怪而厌恶病人,对于病人,他们不是立刻请大夫,而是求巫师拜佛。认为生病是鬼怪作祟,不敢接近。对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亲自伺候,而是用棍棒挑着食物,远远地递给他们。属下觉得,这种风俗,是一种病态,需要更改。唯有改变百姓这种愚昧的常识,才能开通他们的灵智,学习接受正统的文化。”

这也是裴旻留下李林甫的原因,他很会拍马屁讨欢心,他知道裴旻想什么,为了得到更多的器重,他会不辞辛苦的为他分忧。

在干略上,李林甫的能力,毋庸置疑。

“林甫说道点子上了,孩子好办,难办的是迂腐愚昧的大人,不将他们的恶俗改了,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裴旻顿了一顿道:“林甫,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因势诱导,想法子将这种愚昧的风俗修正过来。”

“是!”李林甫带着几分兴奋的说着。

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几人并不太喜欢李林甫,却不得不承认李林甫的能力。

“属下觉得还可以多用空闲时间组织诗文辞赋之会,还让儒生研讨儒家经典,勉励青年学生,将风气提上来。世人多喜欢顺大流,风气所向,亦是人心所向。”王维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不错!”裴旻见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了各种建言,再一次体会到了团队的强大。

也顺势安排下去,让麾下诸人负责河西文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