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四十九章 借题发挥

盛唐剑圣 第四十九章 借题发挥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1 来源:笔趣阁

静!

静!静!

整个大殿一片安静!

李隆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对于自己的杰作,颇为满意。

想着自己堂堂一个帝王,却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让堂下的满朝文武逼得,不得不将自己心爱的女子打入冷宫。

那种滋味,让重感情的李隆基实在觉得憋屈难受。

看着满朝文武的嘴脸,他心里的火就不打一处来。

想着你们都不理解朕的感受,朕又何必在意你们的想法?

其实百官所请,除了王毛仲不靠谱,张敬忠、孙仁献、王晙都是有资格的。

不说他们功绩多少多少显赫,几多几多牛逼,但皆在历史上留有点滴贤明,尤其是王晙……

但是李隆基偏不愿意听,非但不听,还任由他们吵闹,自己在上头看戏,看一群猴子相互争吵。

就在他们争出结果的时候,他再出言,一锤定音,说出了一个没有任何人想到的答案。

裴旻,那个即将成为河西节度使的男人。

好半响!

“陛下不可!”

裴旻的老对头伴食宰相卢怀慎快步站了出来。

“有何不可?”李隆基拿出了自己的王者气概,身躯微微前移,双眼带着几分蔑视的看着卢怀慎。

卢怀慎让李隆基瞧得心头一颤,硬着头皮道:“陛下,裴国公自请调往河西,陛下岂能负他好意?”

“朕岂会负静远?”李隆基理所当然的道:“所以朕已经下令,命他为河西节度使,统凉、甘、肃、瓜、沙、伊、西七州兵马!”

“可陇右?”

李隆基不以为意的道:“能者多劳嘛!静远可比汉武时的霍骠骑,多镇一路,有何不可?”

“万万不可!”

谏官褚哲惊慌失措的冲了出来,道:“这古往今来,还未有节度使身兼两镇军务!这于礼于法,大大不妥。”

李隆基眼中怒意腾起,他记得很清楚。

就是这个褚哲,他是初唐褚遂良的孙子。

褚遂良因为反武则天,受到了武则天的残害,即便人死了都没有放过他,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孙后代也流放到他死的地方。

直到李隆基即位,方才为褚遂良平反,褚家人也得以回到长安。

褚家人本就恨武家人入骨,武婕妤干出这种事情,身为谏官的褚哲于公于私都不愿放过她,言辞也是最激烈的。

因此李隆基对他厌恶之极,不给情面的说道:“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景云二年,成为正式官职。虽无一人身兼两镇的前例,却也未有明文规定,不可一人身兼两镇。何来的理,何来的法?朕只知道,静远在我大唐危难之际,放弃京师的荣华富贵,自请出朝,为国戍边,一干九年。”

“九年里,他连破吐蕃,为我大唐收复了河西九曲之地,稳固陇右局面。”

“不只如此,面对天灾,他勇敢的与之对抗,将危害降至最低。面对陇山、乌鞘岭,他又化腐朽为神奇,让陇右经济飞速发展……陇右有今日之势,裴国公的功劳……”

“谁能置疑?谁敢置疑?”

“而今陇右稳定,河西事起,又是裴国公。他放弃自己九年心血,愿意去河西,从头开始。为得是什么,还不是我大唐天下。”

“如此贤臣能臣,为何当不得两镇节度使?”

“张爱卿、孙爱卿、王爱卿,皆是我朝重臣,是我朝的支柱。但你们扪心自问,他们三个,真的比裴国公更适合担任陇右节度使一职位?”

面对李隆基,一个有一个的问题,褚哲无言以对。

他人有的黑,但是裴旻没得黑。

却如李隆基说的那样,论及先天开元两朝,满朝文武的功绩,不论是裴旻在政变里的功劳,还是军事、民生方面的功绩,都不是寻常人可以相比的。

原来还有一个姚崇可以一比,但随着姚崇的罢官,裴旻的功劳就无人可比了。

不只是功劳,而且为人处世的风格,也着实没得黑。

从开始的自请外放,到现在的调职去河西,都可以看出裴旻不太重视自己手上的权力,是真心实意的想干一些事情。

面对如此人物,即便是专门挑刺的谏官,褚哲也黑不下口。

褚哲无言以对。

立刻有另外一人接话道:“裴国公确实是陇右节度使的最合适人选,只是,让他身兼两任节度使,手握西垂近乎十五万军马,未免权柄过重。”

李隆基记得他,也是反对武婕妤的一员。

又有人道:“裴国公尚且年轻,将十五万大军交于他一人,手中权力过大,就恐国公一时把握不住本心,不如适可而止……”

“裴国公如今年不及三十,未来还有大把年华,封赏过重,日后再立功绩,岂不是赏无可赏?”

“陛下,功高无赏,最是可怕!”

文武百官,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

李隆基看看这,看看那,都是心底厌恶的对象,都是逼他对付心中挚爱的祸首,心中怒火腾飞。

左补阙韩休也出班道:“臣也以为陛下对于裴国公实在恩宠过重,不利于天下……”

李隆基猛地拍案而起,喝道:“何为不利于天下?裴国公为我大唐立下的功绩,你们在做的诸位,有哪一个比得上?朕对于大唐的功臣关怀体贴,何错之有?”

“你等一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且不闻文王与姜尚?文王不嫌姜尚年迈,拜为太公,命武王姬发以父亲之礼对待,方才有了八百年周朝天下。”

“还有,汉昭烈帝为得诸葛亮,三顾草庐,天下闻名,得之如鱼得水,以托孤之重。换来武侯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静远有西汉霍骠骑之能,对朕对我大唐又是忠心耿耿,朕以国士待之,换他国士相报,正可谓君臣相宜!”

“岂容你等鼓噪?”

见李隆基动了真怒,文武百官都忍不住为之一颤。

兼之李隆基用了他们惯用的伎俩,以史为鉴。

用了周文王与姜太公,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千古君臣为例。

谁敢乱说就是调拨君臣之间的关系。

这个罪名可大可小!

李隆基拍着案几将一个个出班的文武寻常的灰头土脸的,就差没有指名道姓的痛骂一顿。

最后总算消了点点火气,留下一句:“朕意已决!”

离开了朝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