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三十四章 意图称臣的吐蕃

盛唐剑圣 第三十四章 意图称臣的吐蕃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1 来源:笔趣阁

李隆基热情的拉着裴旻坐下。

裴旻疑乎的看着李隆基,不知这李家三郎发生了什么,如此兴奋。

李隆基带着几分欣喜的道:“静远这一次可是大大的给朕出了口恶气,都将吐蕃打成惊弓之鸟了。”

裴旻不解的看着李隆基,不知他此话何意,心念电转,肃然问道:“是不是吐蕃那个使者隆朗赤提出了什么要求?”

李隆基拍腿道:“不是什么要求,是哀求乞求,隆朗赤此来,几乎不要了廉耻,半点大国的尊严也没有。静远这一战,可是将他们的脊梁骨打断了。”

裴旻看着欣喜的李隆基,却笑不出来。

在他的记忆里,吐蕃可不是如此不经打,他们也为王忠嗣、哥舒翰修理的挺惨,但依旧顽强的趁势崛起,成为让唐帝国、阿拉伯帝国都为之瞩目的存在。

那个时期的吐蕃大有第三帝国的架势,军事实力更在大唐之上,与阿拉伯帝国在西域打的热火朝天。

在裴旻眼中吐蕃一日不灭永远是大唐不可轻视的敌人之一。

一战打断吐蕃的脊梁骨?

裴旻怎么也是不信,沉声道:“陛下,吐蕃没您想象中的弱。是因为吐蕃前赞普自毁长城,导致军中青黄不接,没有优秀的将校担当大任,这才是臣从容取胜的关键。吐蕃之弱,不在于国弱,而是缺乏优秀的将领,军事统帅。只要他们寻得优秀的军事统帅,我们未能赢得如此轻松自在。在决战之前我们也遇上了吐蕃的一位小将,极有军事天赋,有可能扛起吐蕃的军事,成为我军劲敌。”

李隆基皱眉道:“难道隆朗赤真是装的?”

裴旻道:“我虽不知吐蕃提出了什么要求,轮番的失败,确实伤了他们的筋,动了他们的骨,但不足以形成致命伤。他们还有于我们一战的力量,这一点,臣能确定!”

李隆基也不隐瞒,直言道:“就在前日,隆朗赤突然提出了一个提议,说愿意向我大唐称臣,并且每年加倍向我们进贡,只求我军能退出莫离驿。说什么他们已经让静远的手段吓怕了,你们在附近,他们的牧民根本不敢在青海湖放牧。”

“原来如此!”

裴旻瞬息间明白了吐蕃的用意,也知道了为什么李隆基会如此兴奋了。

吐蕃崛起之初,正是贞观朝,唐朝军事最强盛的时候。

那时候的李世民重心在西域,根本没有将吐蕃放在眼里。

到了高宗朝,吐蕃已经崛起了,而且拥有噶尔·钦陵这样的名将,在军事上有了跟唐朝分庭抗衡的实力。

也因如此,唐蕃两国盟约并不是主从约定,大唐亦非是吐蕃的宗主国,是舅甥盟约。

唐是舅,吐蕃是甥,长一辈的关系。

若真能定下主臣约定,吐蕃就是大唐的附属国,吐蕃的赞普将接受唐朝的册封,相互来信的时候,还要称臣。

虽是一个形势,但意义重大。

此事若在李隆基手上完成,从意义上来说,将会是超越前朝的壮举。

李隆基哪有不心动的道理。

“陛下!臣以为促成吐蕃妥协的有两点!其一……”裴旻伸出一根手指道:“他们元气大伤,需要我们帮着恢复元气。成为我大唐属国,能够享受属国的减税通商待遇,可以促进他们的经济。其二……”他竖起第二根指头道:“也是最关键的,他不想让我们威胁青海湖,更不想让我们适应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李隆基有些茫然。

裴旻笑着解释道:“就是所谓的水土不服,吐蕃地势远远高于我们大唐。水土不服格外严重,会给我军造成极大的困恼,也是吐蕃一直以来的倚仗。只要有水土不服的存在,他们便如壁虎一样,即便我们砍掉他们的尾巴,他们只要缩在山上,终有重新长出来的一天。但若我们有一支能够在高原上作战的军队,情况立刻不同了。再长命的壁虎,只要砍掉他们的脑袋,也无回天之力。我们拥有一支能够高原作战的军队是吐蕃最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防止这点,他们甚至提出了称臣,可见他们对我大唐防范之心何其之重。这也侧面预示了一点,吐蕃的妥协并非真心,而是为了学习勾践!一时辱,算不得辱,笑到最后,才是赢家。现在赢家是我们,可不能让吐蕃笑到最后。”裴旻慎重的说着。

李隆基神情肃穆,越王勾践尝粪卜疾,卧薪尝胆谁能不知?

裴旻道:“其实舅甥盟约还是称臣,意义不大。难道吐蕃称臣了,陛下真能左右吐蕃的政局?不过是字面上的好听而已,意义不大。以陛下的雄心壮志,难道仅限于让吐蕃称臣?诚然,让吐蕃称臣,确实超越前朝。可也仅是好听一些而已。与我大唐天兵杀进逻些,攻占布达拉宫比起来,到底哪个更有意义?”

“当然是后者!”李隆基听了眉飞色舞,随即怒道:“好一个隆朗赤,险些给他蒙混过去了。他定是得知了静远即将来长安的消息,见协议一时无法达成,担心你坏他大事。干脆抛下如此诱惑……朕就觉得有鬼,才没答应,要听听你的意见。如此说来,静远取莫离驿是为了长远考虑!”

裴旻道:“即为长远,也为当下!陛下,这口绝不能松。”

李隆基突然皱眉道:“比起隆朗赤的满嘴谎言,朕自是相信静远的忠言。只是最近这些日子,隆朗赤手段尽用,朝中不少大臣为他说服。觉得修建莫离城,在莫离驿长久并不值当,每年需耗费数十万贯军费,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战事争端,得不偿失。尤其是称臣一事传出,文武百官大多数都抱以认同的态度。毕竟吐蕃高原贫瘠,从经济而言,不适合征伐。”

这一点裴旻认同,却不赞同,就如高句丽一样,高句丽地处偏远,穷山恶水,征伐确实伤损国家经济,得利不大。但是后方不稳,前面如何发展?就算是亏,高句丽也不得不打。

吐蕃亦是一样,从经济民生考虑,文臣顾虑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该打的还是要打。

“无妨!”裴旻眯眼道:“明日早朝,陛下召见臣入殿。不过三言两语,保证满朝文武瞬间达成一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