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十七章 裴旻轰炸式的营销手段

盛唐剑圣 第十七章 裴旻轰炸式的营销手段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3 02:54:11 来源:笔趣阁

长安,作为大唐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早在贞观年间,长安的人口已经突破百万,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破百万人口的大都会。

发展到今时今日,长安人口已达一百七十余万。在封建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大唐人口繁盛足以反映了此时此刻大唐的总经济实力独步于世界。

这日长安上下突然盛行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七言绝句是这个时代最流行的诗句,王昌龄的这一首《出塞》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不过此时此刻,这首《出塞》的作者却非是七绝圣手王昌龄,而是在洮州戍边的裴旻。

这首诗传到长安,引起了整个长安的哗然,以最短的时间轰动长安周边。

裴旻武艺超群,文采风流,早已世人皆知,但对于他的文采,众人虽认可,却并不足以令人震撼,发人深省。因为不论是《锦瑟》还是《竹枝词》都是以情爱为上。

惆怅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优美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固然引得多愁善感的青楼女以及众多大家闺秀的共鸣,却不为大众所接受。

《出塞》却不同了!

洮州的困局牵动人心,裴旻放弃长安的荣华富贵,自荐前往洮州困苦之地戍边。伟岸的形象,早已为世人称道。

现在立足洮州的裴旻又做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样气概非常的诗句,显然是怀着无上的勇气,以及将吐蕃挽扼于境外的决心。

伟岸的形象配合豪迈的诗句,让离开长安的裴旻,再度成为长安风口浪尖上的人物。

只要有一点文化素养的人,莫不让诗中的意境以及裴旻的气魄所感染,对他赞誉有嘉。

李隆基听得这首《出塞》也觉得热血沸腾,亲自在朝堂上称赞裴旻的“盖世豪情”,让文武向裴旻效仿学习!

在堂下的姚崇听着满朝文武的赞美,心中莫名的泛起无力之感,暗想:“这走都走了,还阴魂不散!”

此时此刻并没有任何人意识到裴旻要干什么。

在这之后,又有几首裴旻的诗句流传开来!

《洗砚诗》:

自洗洮州绿,闲题柿叶红。

一尘空水月,百念老霜风。

钝菊凄犹蕾,颠桃艳己丛。

干流千万变,谁实主鸿濛。

《洮石砚》:

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

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元云吐翠微。

又有诗云:

旧闻鹦鹉曾化石,不数鸊鹈能莹刀。

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

玄云肤寸天下偏,璧水直上文星高。

辞翰今谁江夏笔!三钱无用试鸡毛。

短句:

玉屑名笺来濯锦,风漪奇石出临洮!

一首接着一首!

虽然下面几首诗句,远不及《出塞》那么有名,但是有了《出塞》这七绝第一的佳作打底,就算其他诗句的质量一般,也为世人所接受。

毕竟再如何出色的诗人,哪怕是李白、杜甫也做不到首首诗句都有惊世骇俗的佳句名言!

一首惊世骇俗的《出塞》,在加上此前的《锦瑟》、《竹枝词》足以证明了裴旻在诗坛里的地位。对于他的诗句,即便质量中等,也有人为之追捧。

只是追捧之余,众人又觉得莫名其妙,几乎每一首诗句都在赞美“洮州奇石”、“洮州石砚”,但是洮州砚是什么东西,没一人知道。得裴旻如此称赞,向来诗少而精的他,一口气写了四首诗句赞美。

裴旻就在洮州,洮州砚,难道是洮州的砚台?

何曾听过洮州有砚台?

就在众人好奇茫然的时候,在大唐传来了一则对应的消息:五日后,长安东市,洮水奇石店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洮砚展示活动,活动要求“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有一技之长者,方可入内”。

这个消息传出,在短短的瞬息间传遍了长安。所有文人墨客都让这一连串的组合拳打的头晕目眩,不知所以。

但无一例外,心中对于那神秘的洮州石砚充满了好奇。

好奇心,人皆有之!

人类的天性就是对于未知的东西有着追求之心,洮州石砚的神秘感挠的所有人,心中痒痒的。

这越是难以见到的东西,越是渴望一见!

裴旻的名气外加洮水奇石店刻意营造的神秘感,结合在了一起!

几乎所有对自己的才学有信心之人,都有前去一看的**冲动。

长安!

贺知章骑马行在上朝的路上,瞧着面前一个熟悉的身影,喝道:“包兄!”

包融回头见是贺知章,喜道:“贺兄!”

包融是润州延陵人,才华横溢,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齐名,号吴中四士,如今在朝当任集贤直学士。

同为吴中四士,包融与贺知章的关系,自然匪浅。

包融道:“融正有事想问你呢!”

“可是关于洮州石砚的?”贺知章捻须而笑,裴旻与他的关系,人尽皆知,已经不止一人问他到底洮州石砚是什么东西,得裴旻如此重视。

“当然!”

贺知章摇头道:“不瞒包兄,某也不知。也就是五日,不如我们约好同去?以我们的才学,不至于通不过考核吧?”

包融笑道:“正有此意!在叫上张兄、贺兄、邢兄、万兄?”

他口中的张兄、贺兄、邢兄、万兄,分别是张若虚、贺朝、万齐融、邢巨,俱是吴、越之士,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

贺知章作为裴旻的好友,已经猜到裴旻的用意,当然愿意辅以一臂之力,应声叫好。其实就算没有这层关系,他也忍不住要去看一看。作为一代书法名家,贺知章对于砚台也有一定的钟爱!

此外在太极殿的门口!

张九龄也在跟自己的好友赵冬曦说着洮州石砚这事。

张九龄才智过人,直言敢谏深得李隆基的器重,如今以是政坛上又一新星,“洮州石砚未现世而天下知,裴刺史当真好手段。子阳兄,何不与我同去看看?”

赵冬曦笑道:“自然愿往!”

不只是长安,即便洛阳也有诸多人心动。长安、洛阳水路发达,这西都、东都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往来也就是几日功夫。

洛阳酒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念着《出塞》,大有感触,道:“裴刺史年岁与我相当,不论功名还是诗坛,皆取得如此成就!枉我虚活二十余载,却一事无成,自当与之看齐。”

一旁的方刚成年的王昌龄也露出向往之色,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何等的豪气!”他却不知这《出塞》是他十年后的成名之作,只觉得裴旻诗中大意,与他的心声融合,热别崇拜!

王维叹道:“娇陈姑娘,能嫁于如此英雄,真令人高兴。”他口说高兴,心中却一片伤感。

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皆是少年英杰,在洛阳相遇,三王相互引为知己。

王之涣、王昌龄都是边塞诗人,胸中豪情万丈,对于《出塞》这种澎湃的诗句,有着极深的感触,成为了裴旻的小迷弟。

而王维性格多愁善感,他少年神童,才华早显,十五岁便上京城应试。年纪轻轻的他做得一手好诗,工于书画,甚至还有超凡的音乐天赋,有着非人之才,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在一处聚会中,听得娇陈的天籁之音。小小年纪情窦初开,心中有着点点奢望。

只是这个念头还未滋生,娇陈以嫁给了裴旻。

王维心中惆怅,得知裴旻如此了得出众,心中不免五味杂陈。

王昌龄道:“裴刺史多次在诗中称赞洮州石砚,我们也去长安一探?一起去看看热闹?”

王之涣眼睛一亮,道:“大善!”

王维优柔寡断,见两位好友都一致认同,也未拒绝,算是默认了。

一时间几乎长安洛阳,乃至于关中河南的文人墨客都将目光聚集在了长安东市一家叫做“洮水奇石店”的商铺。

洮砚在裴旻地毯势的广告轰炸下,未现世而动天下。

五日时间一晃而过!

就在洮砚展示活动开启的这一天,小小的东市汇聚了无数名动一方的士林文士!

什么贺知章、张九龄、包融、王翰、李颀、丘为、王之涣、王昌龄、王维都聚在一起……

若洮砚浪得虚名,今日之后,名声将会臭不可闻,跌落谷底。但是作为中国三大名砚之一,洮砚下墨强于端,弱于歙,发墨强于歙,弱于端,可谓综合了两者的特点,自有所长。何况用于展览的十余块砚台都是老坑挖出来的精品,远非寻常端砚、歙砚可比,用过之人,莫不交口称赞!

洮砚短短的半月间,名动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