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六十三章 杨家有女初长成(全书完)

盛唐剑圣 第六十三章 杨家有女初长成(全书完)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1:55:56 来源:笔趣阁

长安李府!

李林甫也得到了封赏,而且封赏厚重,正三品御史大夫,监察机构最高长官。不只是如此,他的儿子李岫、李崿也得到了极高的赏赐。

李岫进入了户部为户部郎中,李崿进入了工部将作监,担任甄官,可谓恩宠之极。

李林甫左手拿着一壶酒,右手拿着一个酒杯,独自一人自斟自饮,一路来到后院,漫步于后院池塘附近,带着几分留恋的看着这一草一木,最终化作一声长叹,大灌了口酒,道:“裴帅,不饶你动手了。”言罢纵身跳下了池塘。

李林甫醉酒淹死自家池塘的事情传到裴旻耳中。

裴旻也忍不住的一声长叹,有些复杂,有些难受,高声对王维道:“替我修书一封,表彰林甫之功绩,赠封他为凉州大都督。”

他说着回到了府上,将自己手中关于李林甫不为人知的一些事情一并烧了。

所有的事,都随着他的死,烟消云散。

唐王朝经过连翻征战,打下了华夏王朝有史以来最大的疆域,也到了尘埃落定,发展休养的时候。

乱后必有大治!

这话并不虚假。

经过安禄山的肆虐,天下民心思定。

裴旻暂息兵戈,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正对了天下百姓心中所想。

各种发展政策改善民生的制度颁布下去,皆得到了地方豪绅与百姓的支持,效果卓然。

广德五年。

经过五年的发展,唐王朝有了全新的气象,全新的风貌。

国家财政收入稳定,裴旻甚至还清了从哥舒翰那里借来的巨资。

境内的商业十分发达,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复辟的波斯、阿拉伯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是杜甫的诗句,现在的唐王朝已经重现此景。

尚书省政事堂。

政事堂原本是在中书省的,但是裴旻为了方便,将政事堂搬到了尚书省。

政事堂会议理所当然的在尚书省举行了。

“裴相!好消息,渤海国发生了内乱,渤海王大钦茂的弟弟大元义与大臣毕君柔暗谋,发动了兵变,处死了渤海王大钦茂,打算请立大门艺为渤海王,使者正在前来的路上。”

说话的是李泌,这位裴旻说器重的三杰之一,经过五年来的磨练,越发的成熟稳重,表现出来的才智也满朝文武敬服。

李泌话音一落,政事堂一片欢呼。

“太好了!”

诸多宰相大佬都脸带喜色。

已经晋升为宰辅的颜杲卿,激动的说道:“兵不血刃,兵不血刃啊!裴相,经济制裁,果然有用。渤海国,归我大唐矣。”

裴旻也露出了几分自得,经济制裁是后世国与国之间,相互掣肘最常用的手段。但在古代,却不多见。

早在五年前,东北渤海王大武艺趁着奚族、契丹为郭子仪打残之后,收编了两族残部,实力大涨。

渤海国向来与唐王朝交恶,张守珪养寇自重,十年彼此征伐,双方仇恨累计难消,边境多有摩擦。

不过因为负责东北方面的是郭子仪,渤海国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那个时候,裴旻不愿为了一个小小的渤海国劳师动众,尤其是渤海国多山多林,大军无法展开,但是渤海国的存在截断了新罗与唐朝的商道,又不能不管。

经过深思熟虑,裴旻提出了经济制裁这一方法,派使者与渤海国止战说和。

大武艺也惧唐王朝的力量,双方达成一致。

渤海国境内多山,盛产药材、木材,裴旻让商人无限收购渤海国的药材、木材,令得渤海国国民疯狂的投入药材、木材行业。

渤海国经济之盛,远超以往。

国内百姓富足,过上了奢靡的生活。

裴旻见时机已到,找个借口对渤海国展开经济制裁,停止收购渤海国药材、木材。

适时渤海国七成国民从事药材、木材生意,只是一个月繁华的经济崩塌。

大武艺盛怒之下,起兵攻打辽东。

只是渤海国原是渔猎民族,百姓善战,军事力量不俗,现今因为从事药材木材生意,渔猎老本行早已荒废。

他们对上的正是换防的李光弼。

不过李光弼还不知道情况,仅仅是辽东的守将郝廷玉,他直接以麾下的五千劲卒主动出击,在渤海军还未进入大唐境内的时候,便将来犯的五万渤海兵打的溃不成军,逃回了山林去了,气得想大干一场的李光弼是牙痒痒的。

渤海国经济崩溃,又逢大败,境内百姓怨声载道,反叛四起。

最终大武艺为大臣所杀,派人来请大门艺回国。

大门艺是大武艺的弟弟,是第一代渤海国王大祚荣之子,大武艺同母弟。唐中宗初年,大门艺入唐,留侍宿卫。

开元初年返回渤海,在唐朝生活期间,大门艺受到唐文化熏染、哺育,已经将自己视为一个唐人了。

大祚荣死后,原本意图将渤海国一分为二,分别赐予大武艺、大门艺。

但是大武艺不服,强行侵占了大门艺的领地,还派人刺杀大门艺。

大门艺本就不想当山大王,索性逃回唐朝,还是唐朝的州刺史。

这大门艺回国担任渤海王,无异于将渤海一国拱手相让了。

当然这一切少不了李泌的暗中操作。

政事堂会议结束,裴旻笑道:“诸公,某这里说一件私事,梨园即将重新开张,届时别忘了捧场!”

对于梨园,裴旻也有着别样的感情。

李隆基如果不是一个皇帝,必然是跟李龟年一样善歌善舞的音乐家。

昔年叛军攻入长安城,大部分梨园子弟为安禄山掳掠至洛阳,雷海青、张野狐等人不愿意给安禄山表演祝贺给处死了。

李龟年、李鹤年、李彭年三兄弟与谢阿蛮侥幸逃过一劫。

李家三兄弟去了江南,谢阿蛮去了凉州。

经过年余发展,大唐国力恢复。

裴旻每每念及青羽楼,便有重开梨园的念头,梨园是李隆基精心开办的,就此消失,实在可惜。最终付以行动,派人找回了李家三兄弟与谢阿蛮等梨园旧属,继续以乐营将的身份管理梨园。

经过大半年筹备,梨园正式开张。

与昔日的梨园不同,昔日梨园是围绕李隆基这个皇帝为主的机构,达官贵胄办喜事请梨园过府,需出重金得才可,存在于上流社会。

裴旻并没有这么干,梨园不同于太常寺的礼乐,是弘扬俗乐的机构。

俗乐走的就是流行的路线,大家一起众乐乐才是俗乐存在的意义。

故而裴旻将梨园改造成了类似于青羽楼一样的存在,对外公开演出。

当天夜里,梨园上下云集了万千游客。

达官贵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

裴旻也领着一家人来捧场观看表演。

巨大的舞台分为好多席位,裴旻理所当然的包下了整个最靠近舞台的独立雅间。

李龟年的歌喉一如既往的动人悦耳,谢阿蛮的凌波舞较之原来更胜一筹,似空中浮云,又似晴蜒点水。

裴母也忍不住赞叹道:“这家姑娘跳的可真好,比为娘当年可强多了。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也不过如此。”

裴旻笑道:“母亲若是喜欢,孩儿隔三差五的让她来给您跳。现在梨园孩儿最大,不管是这个谢阿蛮,还是之前的李龟年都是孩儿的下属。”

正说间,裴旻突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乐曲,不由怀念,这是李隆基自创的《霓裳羽衣曲》,他人不在了,但却留下了这悦耳动人的惊世佳作。

重现《霓裳羽衣曲》是裴旻给梨园唯一的任务,想不到他们真的做到了,只是不知道谁人起舞。

是之前的谢阿蛮嘛?

不怕审美疲劳?

裴旻心底想着。

他不是李隆基,并没有将梨园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渤海国的事情,已经半月没理会梨园了,梨园所有事情都由李龟年三兄弟负责。

《霓裳羽衣曲》进度如何,他真不清楚。凭借他对李龟年的了解,若无十足把握,也不敢在这场合以《霓裳羽衣曲》充当压轴。

《霓裳羽衣曲》是大型舞曲,磬、筝、箫、笛、箜篌、筚篥、笙等金石丝竹样样皆全,不过真正关键的还是舞人。

红衣飘然,三十二名婀娜多姿的舞者涌入场中,她们将一人围在中心,如众星捧月一般。

看着那最中心的舞女,裴旻惊讶的大张起了嘴巴:“这是玉娘?”

裴旻可谓权倾天下,见过不少美女佳人,贤淑的娇陈,温婉的公孙幽,英姿飒爽的公孙曦或是小家碧玉的吕氏,甚至威势娇媚不输男儿的太平公主,这些女子都有别具一格的丽色,可是同舞台上的杨玉娘比起来竟然都略逊一筹。

裴旻脑海中忍不住闪过一句话:“杨家有女初长成!”

**********

广德二十五年,十月六日。

长安辅兴坊,一大早整条大街都让送礼人给填满了。

这一天并不是什么喜庆的日子,是唐朝首相裴旻的六十大寿。

裴旻自己并没有大办的意思,可是满朝文武以及回纥、葛逻禄、新罗、倭国、阿拉伯、波斯、拜占庭、法兰克等国家,无不派出了使者道贺。

至于为什么没有渤海、吐蕃、西域诸国。

早在这二十年里,这些国家都烟消云散了。

吐蕃是王忠嗣攻灭的,而渤海、西域诸国是自己去王位归附的。

唐王朝的统治已经深入人心,他们自身的王爵不过是名存实亡而已。

裴府前院。

一道人卓然而立。

“三哥,你可来了,父亲刚刚还念着你呢,牙痒痒的,说你什么不干,非要去当道士,还叫什么纯阳子?”虎背熊腰的裴三郎,大步冲出正厅,一把抱住了道人。

裴家现在人丁旺盛,但裴三郎最怀念的还是与自己一并玩到大的玩伴吕喦。

吕喦顿了顿,说道:“父亲大寿,焉能不来。倒是你,一去西域六载,还记得家在长安?听说你组建了一支骑士团,可威风了。”

裴三郎挥手道:“小打小闹,那边没有一个能打的。对了,三哥,我听说你学了火龙道人的天遁剑法,我们什么时候比一比?看看是我的斩虎剑厉害,还是你的天遁剑厉害。呀,忍不住了,我们这就去剑阁,反正时间还早。”

他在西方霸道惯了,拉着吕喦就走。

吕喦微微一笑,却不说话。

“胡闹!”一声厉喝。

裴三郎打了个激灵,腌腌的缩着脑袋,叫了一声:“大哥。”

裴老三天不怕地不怕,即便对上自己的老子偶尔也会顶两句,唯独对自己的大哥敬重非常,不敢有任何的忤逆。

不只是裴三郎,裴家众多子孙皆是如此。

裴家家教极严,子孙大多出门闯荡,自强不息。

大郎裴栉风是唯一住在裴府的,侍奉父母的重担皆在他一人身上。

故而对于这位自小照顾他们的兄长,裴家子孙无人不服,无人不敬。

即便是处事淡然的吕喦,也对着自己的兄长行了一礼。

裴栉风回逊笑道:“回来就好!六郎呢,又跑去哪了?”

裴三郎轻哼一声道:“我哪知道,八成是跟王家弟弟一起去玩了吧。”嘴里说着心中嘀咕:“文武双状元,拜李泌为师,娶颜叔的女儿,又跟王家弟弟结为兄弟可威风了。”

裴家几个兄弟,他最看不惯的就是老六,也就是大长公主李持盈的长子,总觉得他花花心思特多,不够真实。

后院裴旻开心的哼着小曲。

李持盈道:“郎君就是疼爱喦儿,知道他来了,比什么都要高兴。”

裴旻撵着胡须笑道:“这倒不假,十个儿子中,喦儿是最像我的。”

“六郎也像啊!”李持盈为自己的儿子抱着不平。

裴旻颔首道:“我说的是性格,六郎只是模样像我,脾性什么的……我觉得有点像他三舅。”

他说道这里居然微微一叹,随即又爽然一笑,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未来的事情就由他们自己决定吧!”

(全书完)

打完这三个字,心底大石落地。

不舍,还是遗憾?

无言说不清楚。

不过内疚是真的,本书的更新,慢的令人发指。

错了,无言愧疚请罪,但即便如此,兄弟姐妹们依旧如此支持,唯有感动感谢。

其实书里还有一些东西没有交代清楚,比如杨玉娘与公孙曦的结局,还有吕氏,大唐的未来什么的都没交待清楚。

唯一知道的就是裴旻至始至终都没有忘记李隆基的恩情,算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吧。

让人无限遐想也是不错,对吧。

至于新书,在筹划中,到时候,还请多多支持。

别的不说,更新肯定不会如这本书这样的。

再次感谢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你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