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剑圣 > 第八十五章 汇集门下

盛唐剑圣 第八十五章 汇集门下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11:55:56 来源:笔趣阁

宇文融依旧给李元纮出着主意。

“裴旻登顶之势,已经不可避免。可我们也不能过于示弱,越是这样,我们更要聚在一起,显示我们的力量。要让裴旻知道,我们就是一股绳,想要动我们,将我们这些年累计的力量打散,自己也得磕坏一口牙。他刚刚即位尚书令成为首相,一举一动,皆在万众瞩目。他不敢也没那个胆子,将我们一网打尽。”

“不然庙堂混乱动荡,身为首相的他,难辞其咎。”

李元纮也知道这是唯一的办法,颔首道:“依照当前之事,也只好如此了。”

宇文融说道:“明日就是诸相会议,我们当需好好表现,不能再让裴旻一人主导局面。”

他一边出着主意,一脸又心事重重,裴旻对他的态度,让他若惊弓之鸟。

更可气的是,他现在还不敢不听命行事。

裴旻当初的警告犹自在耳。

自己明明厌恶极了这个上司,却不能不尽心尽力的为之效力,那感觉实在憋屈。

要不是中书省已经满员,适合自己的位子并没有空缺,从户部尚书的位子降级来中书省又不舍得,宇文融真想直接转到中书省,离开裴旻这个阴险狡诈,道貌岸然的家伙。

翌日,宰相会议来临。

这一次与之前一次情况大不一样。

原先裴旻是三号人物,今日却是这政事堂的大佬。

源乾曜这位当了多年名义上大佬一点异样的心思也没有,反而很热情的让出了自己的位子。

源乾曜迄今为止是开元朝担任宰相时间最长的一位,不得不说他这中庸的处事风格,还是颇有人缘的。

裴旻来到了主位上,看着堂前参加政事堂会议的诸人,与上次的相比,除了自己的位置变了之外,还多了一个李祎。

“今日!我们说说吏治的问题,国家的治理,在于治吏,治吏重于治民,唯有官员清廉,以身作则。民众才会信服朝堂,从而远离违法犯忌之事。”

“我朝一直重视治吏,太宗曾把各地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我开元朝也一直实行着考核与监察制度,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将官员的能耐分为九等敷衍塞责、官官相护、渎职、枉法、居官谄诈、贪浊有状之类的官员,一并予以严惩。”

“但是今时今日,治吏制度却意外有些败坏,某决定重整机构,改革吏治,以及时、有效、强力的方式,竖立清廉之风。”

裴旻慷慨激昂的说着,声震四方。

政事堂的诸人一个个你眼望我眼,一时间居然不知说什么为好。

“裴相此话激动人心,大妙大妙!”

第一个站出来附和裴旻的居然是宇文融。

宇文融一脸激动的道:“吏治不清,导致官员的庸懒与贪腐,他们以免责、扯皮、虚饰成为官场常态,造成行政的低效。令得我朝廷诏令无法贯彻施行。与此同时,普遍存在的贪赃枉法又侵入到整个官员队伍的肌体内部,吏治刻不容缓。”

宇文融焉能有如此好心?

只是见裴旻挖坑自己跳,他忍不住亲自出来推了裴旻一把。

吏治!

只有两个字,但真正做起来那是千难万难。

这天下乌鸦不说一般的黑,但只要是个官里,又有几个真正的能够做到一尘不染?

想要治吏,不是空口白话的一句,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是还需要分轻重缓急,需要步步为营。

裴旻最大的缺点就是根基不稳。

人脉与根基是两个概念,威信与现实,也是两个概念。

裴旻人脉出色,并不意味着他根基稳固。

人脉是相互支持帮助,帮是情分,不帮是本份。而根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条件的相助……

同样的世人敬畏裴旻,不敢得罪,可一但裴旻将手伸进他们的钱袋,伤及他们的利益,又焉有坐以待毙的道理?

吏治并不是错,然而吏治一旦失败,就是大错特错,还不如不治。

裴旻初登首相之位,不先稳固局面,提升自己的政治资本,反而大搞吏治,与大多数官员为敌,实在是一手损招。

宇文融巴不得裴旻出丑,故而附和的特别起劲。

源乾曜、李元纮各自摇了摇头,都心念着:“郡王还是太年轻了,不知轻重,这一下成为首相,急于表现自己,却不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裴旻看了急着跳出来的宇文融一眼,笑道:“在下于治吏一到并不擅长,所以特地请了此道行家负责。我已经上疏太子殿下,讨得了任命,还望源相、李相上印通过。”

说道这里,他从袖中取过一封诏书,递给了源乾曜道:“这是某向太子殿下请来的任命书,已经有了太子印玺,尚书省大印,就差中书省与门下省的印章了。别怪某自作主张,实是请的此人身份特殊。我相信二位是不可能不同意的。”

源乾曜一脸古怪的结过诏书。

一看认命的人选,源乾曜瞬间惊呼出声来:“宋公!”他惊愕的看着裴旻,说道:“裴相竟然请到了宋公相助?”

李元纮脸色也是大变。

宇文融更是傻眼了。

宋公,能够让源乾曜尊称一句宋公的唯有宋璟一人。

宋璟生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年仅十七岁就获得进士及第,荣登庙堂,他从高宗朝为官,经武后、中宗、睿宗以及当今圣上五朝之臣,斗过张宗昌、张易之,与武三思、韦后叫板,不畏强权的忤逆太平,为官五十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这五十年的底蕴,是宋璟不畏权贵,力革前弊,奉公守法,不徇私情,大兴吏治的本钱。

这一点裴旻是完全没有的。

不说别的,高坐在相位上的源乾曜、李元纮两人都多多少少的收到宋璟的提携。

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王晙此时出班道:“裴相果然慧眼识英杰,宋公出山,定能治吏大兴!在下佩服,并无异议。”

他对着裴旻一拜,先一步表态了。

这不只是附和的意思,更是正式加入裴旻这个阵营的先兆。

庙堂上鹰派二相王晙、杜暹,正式汇聚裴旻麾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