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典型原始社会 > 第七二四章 我要修水渠

非典型原始社会 第七二四章 我要修水渠

作者:鞠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29:59 来源:笔趣阁

自商鞅变法,确立了农本商末的国策之后,中国就在农业大国这一条路上走到黑了,虽然中间有两宋这样“悖逆”的朝代存在,但那也是因为比其他大一统朝代少了许多土地后,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而做的无奈选择。

虽然以后人的眼光去评判这一条农本商末的国策有些有失偏颇,但过于强调将人民束缚在土地之上的确是禁锢住了人的创造性,再加上当国者们一代又一代的为了一家之利,拼命的利用阉割、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束缚思想,最终让近千年没有太大发展的神州最终陆沉,迎来了自华夏文明诞生以来最黑暗、最屈辱的两百年时光,甚至遗毒到二十一世纪都不曾清理干净。

不过,万事都有两面性,从结果上来看,农本商末的国策的确造成了后来的种种恶果,但却也是这农本商末的国策搭配着儒家大一统理论,使得整个华夏文明得以绵延至新的时代,而不是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希腊这些曾经辉煌的文明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留下难辨真假的种种传说与文物,成为后来者们嘴中的谈资。

而且,就像封建社会刚出现时,比起奴隶社会是一种进步一样,农本商末的国策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的确是十分符合战国时代的政治环境的,正是有了农本商末的国策,秦国的国力才能一跃超过山东各国,最终统一六国。

从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战国乱世这件事来看,农本商末的国策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后世的华夏人民之所以会迎来那苦难屈辱的二百年时光,想来应该还是要怪罪于后来者们甘于躺在几千年前商君这些进取者们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吧。

农本商末这个基本国策除了对神州大地、华夏民族有着大方向的影响之外,对于生活其中的民众也有巨大的影响。

最显而易见且被广为报导的莫过于中国人的种菜文化了,军队外出维和要种菜,出国陪儿女们留学要种菜,哪怕去了冰天雪地的南极也要种菜,而在可以想见的未来,中国人应该还会在天上种菜吧。

除了这种菜这种一直流传到二十一世纪的文化之外,另一种中国人喜好做的事情虽然流传了下来,但却和大多数的人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了,那就是修水利设施。

文明都是伴水而生的,究其原因,人的一切行为都离不开水,不提人每天需要补充的水分,单单是农业生产也少不了水的参与。更不要说在火车这种运输利器出现前,水运对人类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早熟的华夏文明在很早之前就认识到了水的重要性,而华夏文明也应该是所有文明中第一个有计划有条理修缮水利的。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应该算得上是妇孺皆知的,虽然在互联网兴起后,不少人对大鱼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有孩子这件事颇多调侃,但大禹的伟大,哪怕是再怎么在嘴上调侃的人,心中也清楚,尤其是在有了诺亚方舟这个差不多时代的基督教神话作对比之后。

海晏河清为何会被用作形容太平盛世的成语,应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大禹的功劳。

有了大禹这个先祖在前为榜样,后世的华夏民族便有样学样了,秦国为了修郑国渠,不惜隐忍三个春秋,使得腹地关中成为了秦国征战六国的粮食基地,李冰父子修都江堰,使得原本水害甚重的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一直绵延了两千多年的时光,若不是明人的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所塑造的那位杨二郎太过深入人心的话,灌江口二郎真君只怕在此时依旧姓李。

而像鸿沟这样已经已然超脱其原有含义,成为了形容理念分歧巨大的词汇,无疑是更加生动形象的代表了华夏民族在骨子里对于修建水利设施的热衷之情。

“这一次,只怕我要取代大禹成为那个榜样了。”坐在议事厅中的张岩看着越聚越多的长老、官长,心中突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嘴角忍不住被扯出了一个弧度,“只不过,大禹他治理的是洪水,而我治理的却是干旱,这样想的话,那后世治洪水的人拜的是大禹,而治理干旱的人拜的是我?”心中早已打好了腹稿的张岩,习惯性的在正事即将开始前,发散着脑洞,“只是不知道,这个时代里,大禹还会不会再出现了啊。”

“阿岩!”在张岩还在那里胡思乱想的时候,看着人已经到齐了的族长张虎出声向张岩喊道,“人来齐了,你过来和大家好好说一说吧。”

“啊?哦!”回过神来的张岩也不推拒,大步走到了张虎身边。

台下看着张岩登上台的众人,立刻停下了小声的讨论,准备仔细的听一听,张岩这一次召集他们来究竟是因为什么事情。

“各位长老,叔伯,”张岩看着已然变得安静的众人,一脸严肃的开口说道,“我相信大家心中大概已经猜到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事情了,所以,我在这里也不再卖关子,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为了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直持续下去的干旱问题。”

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但张岩一开口,底下的众人依旧骚动不安起来,张岩脸上那严肃的表情让他们心中有种不安的预感,仿佛下一刻,他就会说出什么令他们胆战心惊的话语来。

“虽然我接下来说的事情,你们可能很难接受,但这却很有可能成为现实,”而下一刻,他们的不安便成为了现实,张岩脸色沉重的继续说道,“未来,直到小麦收割之时,可能都不会再有几场雨了。”

“这怎么可能?!”一瞬间,刚刚还掉针可闻的议事厅内爆发出了一阵哄闹声,许多人的脸上写满了怀疑与震惊。

“安静,安静!”张虎的声音虽然苍老了许多,却依旧如洪钟一般响亮,他皱着眉头,大声的吼了两句,才终于让议事厅内再次安静下来。

“所以,”接到张虎眼神示意的张岩继续说着自己早已打好的腹稿,“为了能够安然度过这一次的旱灾,我们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怎么行动?”这一次,长老们没有再面带慌乱的质疑,全都一脸希冀的看着张岩,希望他能够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

“修水渠!”张岩的回答简单的只有三个字,却掷地有声!

整个议事厅瞬间再次变得寂静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