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九百八十六章 邺城方面的苦恼

诸葛亮离开了皇宫之后,没有回家,而是立刻前往卫尉徐庶的官署。

徐庶身为卫尉,除了负责皇宫的安全,执掌仪仗军器等事之外,还负责统帅卫士署的谋报和流言工作。

两人在卫署见了面,诸葛亮也不客套,直接就说出了自己的意图。

“徐兄,亮此番前来,乃是有家国大事,需要你相助一臂之力。”

徐庶似乎早就猜到了诸葛亮的来意,遂道:“令君是想借卫士署一用吧?”

诸葛亮见徐庶一语说破他的来意,心下赞叹不已。

年纪轻轻的能被刘琦委以重任,确实是有他的独到之处。

“陛下今日着袁谭与赵云共同在京师操练屯骑营,并将接下来对袁诸事统统都交给了亮,但若没有卫士署的帮忙,则事难成。”

徐庶是聪明透顶之人,他明白诸葛亮借用卫士署,针对的是远在河北的邺城伪朝,而卫士署最为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们能善用流言蜚语,蛊惑人心。

不论是在哪个年代,能够控制话语权和舆论导向的人,基本就等同于成功了一半。

江山的一半是人,另一半则是这些人的嘴。

“令君想让卫士署的人,在河北散布什么流言?”

诸葛亮道:“陛下让袁谭替他练兵,不是看中了袁谭的能力,只不过是想向外人释放一个消息,那就是陛下胸怀宽广,可以包容万方,便是人质也可人尽其才。”

徐庶点了点头,道:“令君的意思,是让卫士署的人借由此事,大肆宣扬陛下的胸襟与仁德?”

诸葛亮点头道:“正是如此。”

徐庶有些不明所以地道:“宣扬陛下的仁德与胸襟,这本无可厚非……只是徐某不甚明白,此事对于袁氏而言,又有何弊?”

诸葛亮摇了摇头,道:“暂时是不会看出任何弊端的,不过有些事情,是随着时间越长,流言愈多……味道慢慢地就会变了,流言这东西,每一个人传到下一个人嘴里的内容,都不一样,传的人愈多,那内容变的就越多。”

徐庶带领卫士署也有几年了,自然是明白了诸葛亮的话中之意。

他甚至比诸葛亮更明白其中的道理。

“既如此,那就全凭令君的安排。”

……

袁谭在雒阳和赵云一同练兵,并得了两千石的秩俸,借着这股东风,卫士署开始在民间大肆宣扬刘琦的仁德与英明神武。

同时,一个代表刘琦的新词,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而通过这件事,刘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英明帝王的代表。

袁谭并不是一个只有花架子的人,他确确实实的有真本事。

赵云与袁谭共同练兵,发现袁谭在练兵、特别是训练骑兵这方面,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名强将。

在己方军中,在练兵方面能够说完全凌驾于袁谭的,在赵云看来还真不是很多。

袁谭与赵云练兵不到二十日,刘琦就在雒阳郊区,举办了一场军演,而这些新组建的京中宿营就是这场军演的主角。

如今雒阳城的编制,除了保全过去的北军五营的体制外,另外再南军还增加了和北军五营一样的编制,并称“北五营”“南五营”。

而在这一次的军演中,由赵云和袁谭所训练的南屯骑营的表现格外亮眼,他们的战术与配合不但有汉军骑兵的传统战法,且还囊括了一些北方鲜卑的草原战法模式,让大部分都是南方出身的荆州系将领刮目相看。

在军演过后,刘琦重点称赞了南屯骑营,并当中下旨赏赐南五营将士,同时赐蜀锦长袍,精铁兜鍪铠甲和长槊给赵云和袁谭,以为嘉奖。

同时,军演结束的当天晚上,刘琦还在雒阳郊外大犒三军,酒宴厚赏诸将。

那一天晚上,军中不少六百石以上的军校,都特意向袁谭敬酒,表达他们对袁谭的敬意,很多人都是对袁谭的练兵本领赞不绝口,竟无一人用有色眼光看他。

就连大汉第一名将黄忠,都不吝对袁谭进行褒奖。

那一晚,袁谭彷佛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也就是凌驾于人的感觉。

那一晚,他深沉地醉倒在了雒阳的南郊。

……

与此同时,雒阳一面关于刘琦任用袁谭的流言很快地传到了邺城。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刘琦因为此事得了美名,但却重重地给了伪帝刘袛和丞相袁绍一个响亮的耳光。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却让邺城政权方面的胸襟和气魄,已经远远落后于雒阳。

特别是经过卫士署在民间的流言以及推波助澜,倒是令刘琦的声势在某种程度而言,达到了一个顶峰。

袁绍在知道这件事之后,大为震怒。

他在府中拍桉怒骂袁谭是个蠢蛋,居然任凭刘琦驱使,让己方的政权陷于被动。

可叹,袁绍刚开始送袁谭去雒阳的时候,对这个儿子是满心的不舍,同时还觉得亏欠了自己的长子。

但是现在,袁绍恨不得将这个没有眼力见的儿子打回到娘胎中去。

当然,袁绍此刻也不过是一时之气,回头等事情澹了,他也就不会这么埋怨袁谭了。

不过,他纵然不想埋怨袁谭,但有些人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比如说袁绍的后妻,比如说以审配为首的冀州本土势力。

三日一朝的朝会上,少府陈琳向皇帝刘袛谏言,说是雒阳方面,因为刘琦重用袁谭的事情,而令刘琦声名直涨,己方在这方面已经是落后了刘琦方一头,陈琳谏言天子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刘琮,以震天子名望。

但陈琳的谏言,让很多臣工觉得不妥。

首先,刘琮能干什么?

论身份,刘琮是雒阳的宗正,虽然身份高……但这个职位,干的却是掌控皇帝亲戚和外戚贵勋的活。

若是让刘琮进宗正府……多少有点不是那么回事。

邺城和雒阳政府互为对立,彼此都称对方是伪朝。

如今邺城方面若是让一个伪朝皇帝的亲弟弟,进入他们的宗正府帮忙掌管正统皇族血脉查录……

让赝品管理正品,这传出去,不是闹笑话吗?

因此,持两种意见的两拨臣子,在朝堂上进行了激烈的争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