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九百三十七章 大动作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九百三十七章 大动作

作者:臊眉耷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8:54:23 来源:笔趣阁

刘琦眯起眼睛,站起身,缓缓的走到高台阶前,低头望向杨彪。

台阶下的杨彪怡然不惧,也是仰头看向刘琦。

杨彪虽然被罢免了三公之位,但刘琦终究还是给他留了颜面,保留了他的爵位,同时迁为左中郎将。

但很显然,这并没有压低他的气焰。

就这么相互对视了许久,却见刘琦露出了一丝笑容。

“杨爱卿此言,朕不太明白?什么是祸害?什么是贻害无穷?谁是祸害?又要贻害谁了?”

杨彪拱手道:“陛下难道忘了,这天下想要反对我大汉朝,想要反对陛下的人,还有很多,这些人无时无刻不在针对陛下,恨不能日日夜夜的去找陛下的短处,借以打击陛下的威望……如今袁绍和曹操在河北拥立伪帝,江东孙坚左右摇摆不定,天下一分为二,却还不是陛下一人可以独掌乾坤的时候。”

刘琦恍然地‘哦’了一声,道:“如此说来,朕若是施行改革,那就是会被天下所不容了?”

杨彪的面容很是澹然:“陛下乃是真命天子,焉能为全天下所不容?只是有些事情,欲速则不达,只怕是改革未定,朝堂就先不宁了。”

“哎幼幼,好严重呀……那依杨爱卿的意思,朕该如何行事?”

杨彪双手持笏板,鞠躬言道:“眼下我大汉百废待兴,外有强敌,当先内修德政,外整军备,以抗袁绍,内外相合,稳扎稳打,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内修德政,外整军备?”

杨彪郑重地道:“自董卓以来,天下诸雄逐鹿,祸乱朝纲,朝纲不振,民不聊生,我大汉以士人为基,历朝历代,唯有习经之士,方有安邦定国之才,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各州士人流离,漂泊不定,一心报效国家的学子,报国无门,空耗才学于泉林之间,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悲哀的事。”

刘琦微笑着看杨彪:“朕实行科举,不就是为了让这些空老于林泉之士的才能不被埋没,让他们通过朝廷的恩科,争相竞选,则其优者为朝廷录用,如此岂不甚好?”

杨彪道:“陛下此法,虽重才学,却不重德行,我汉朝以孝治天下,陛下高居朝堂之中,不知各地人才在当地的德行如何,唯有当地官员,通过考察方能知晓此人品性如何。”

刘琦微笑道:“当地的官吏,看的就一定准吗?”

“地方官治政于当地,不似陛下远在京城,自然看的是准的。”

“那要是当地郡守,本就是十恶不赦,无父无君之辈呢?袁绍四世三公出身,名满天下,被他一系所举荐的人才不计其数,可如今,那些人全都追随袁绍背反朝廷,另拥伪帝,那这些人当初又是怎么被筛选出来的?”

刘琦顿了顿后,轻声道:“地方郡守都瞎了是么?”

杨彪被刘琦这么一举例,顿时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回复。

刘琦环视在场诸人,道:“依照朕看来,天下大忠似奸,大伪似忠者,不计其数,袁绍不反之时,谁知他是反贼?董卓替朝廷戍边之时,谁知他是叛逆?张角当年祸起之前,太平教治病救疾,在民间为千万人所追捧,便是地方官吏也多有敬太平教者,谁知他会祸乱天下?刘焉汉室宗亲,备受尊崇,谁知道他也是反贼?”

说罢,刘琦冷冷地环视大殿中的一众人道:“便是你们这些人之中,谁知道哪个心中此刻不是在咒骂着朕呢?”

刘琦的目光犀利来回巡视,在场中人与刘琦目光对视上的人,很多都是下意识的将头低了下去。

“税政,科举的事情,就这么定了!”刘琦果断地下达了最后的决定。

“陛下!”

随着一声高呼,侍郎耿纪站出来,大声呼道:“陛下万万不可啊!选吏事关天下士子命运,也事关朝廷前程!当今天下,各个经学门家子弟所学的经学门类各不相同,且不说古文经或是今文学的派别之分,单是学今文经者,便有专门研习各家《易》者,更有研读《诗》者,亦有专攻读《孝经》者……且说《易》者,就分施、孟、梁诸家,《孝经》更是由韦、王诸多夫子多代编释,研于四海,分枝繁多,各州各地所学经血派别不同,各有所长,又如何能用几次考试而定优劣?这出题的博士若是倾向于一家之言,所出题目皆为此家,岂不是排斥了其余各学派诸子,实在是大大的不公平啊!”

刘琦紧紧地盯着耿纪,脸上露出了澹然地微笑。

“耿爱卿此言,颇有些道理呀。”

“陛下三思。”

“其实,耿爱卿所谏之事,朕也算做好了准备……朕有一个可以让各家学术齐放,百家争鸣的方法,学派多,不怕!大家还是不要扫蔽自珍,把好东西都拿出来,彼此互相借鉴,这样就不怕偏科是吧?”

“这,这?”

便见刘琦开始在原地来回走动,一边走一边笑道:“其实这八年以来,朕在荆州,一直秘密命人研究两样东西,一是改进蔡侯纸的制作程序,二是研制凋版印刷……我大汉朝的造纸之术虽有,但眼下还未大面普及,不过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不断改良,如今荆州工坊针对蔡侯纸的制作,已经有了一套整体的规划和较为先进的流程,可以在各地建工坊了。”

在场众人闻言都愣了。

蔡侯纸也就罢了?

凋版印刷是怎么回事?

刘琦微笑着看向众人,笑道:“朕已经开始命人,在雒阳城中设立纸张和凋版印刷工坊,而且这两项技术,朕不会藏私,必将广布于天下,不但不由官府垄断,还会无偿的将这技术将广布民间,当然了,诸位的家族若是对造纸和印刷业有兴趣,朕会命人将这些技术先传授于诸位的本家,让诸位本家能够先赚取第一桶金,然后再在天下广为推广……朕对得起你们吧?”

杨彪的心中勐然涌起一种不妙的感觉。

看刘琦的意思,他似乎在进入荆州之后,就开始派人针对造纸和什么凋版印刷进行研究改良,但却一直没有广布天下,而是暗中藏在手中。

直到今日,他上位登基,才终于亮出了他这准备多年的东西。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他藏掖了近十年,直到今日才拿出来?

如果真的是有利于天下的东西,他又为什么要藏这么久?

刘琦笑道:“这改革的事情,咱们且不着急论定,这造纸和凋版印刷的工坊很快就会建成,回头我会派人请诸位爱卿去参观一下,待参观完之后,适才耿侍郎所言的科举弊端,就会一举解决,而咱们的大汉朝,也会由此埋入一个全盛崭新的时代,到时候咱们举国欢呼,君臣同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