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八百二十八章 贾诩荀攸,各自行动

刘琦明白贾诩话中的意思。

按照道理来讲,李儒是昔日雒阳朝臣之中最大的叛徒,而且他的叛变对雒阳朝局的影响极为深远,董卓将朝廷弄垮,李儒在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当时的董卓触动的,是以袁氏为首的门阀魁首的利益,而太原王氏也在其中。

针对个人的仇恨倒是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当矛盾上升的个人背后的家族之时,再想让王允原谅他,可就难了。

说句不丧良心的话,王允现在还能让李儒活着,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个人确实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但问题,他个人的牺牲跟李儒没关系,李儒现在或许过的就是不舒服。

“先生想要入京,倒也不是不可以,正好我有一批兵械、粮秣和财货想要进贡给陛下,先生可代我前往雒阳进贡,正好也探听一下雒阳的虚实,至于其他的事,你就相机行事吧。”

对于刘琦的信任,贾诩心中生出了几分感激之情。

不曾想,他居然连犹豫都不犹豫,就同意自己上雒。

不过想来,这也是刘琦对于自己人格和魅力的自信。

就在这个时候,刘琦突然对贾诩道:“文和先生,有一件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贾诩忙道:“请君侯直言。”

刘琦拿起了桌案上的一份简牍,道:“前几天,黄叙那边又来信了,他与士燮军交战四阵,连战连克,如今已经是攻入了南海郡的番禺,士燮军暂时回撤合浦,黄叙目下并没有着急向西继续进攻,而是转头去收南海郡诸县,待南海郡平定之后,我想表令公子为南海太守,替我治理当地的百越,不知先生可同意么?”

虽然南海郡地处偏僻,但毕竟是一个郡,刘琦若是让贾穆当太守,就算是正式将贾诩之子一手推上了两千石的位置,不得不说,这对于贾家而言,是一个莫大的殊荣,也是一个光耀门楣的良机。

饶是贾诩心中明白,这是刘琦用来收服自己的手段,但他心中依然是感动非常

不管人家的最终目地是什么,但贾家眼下的好处却是实打实的。

而且这些好处都用在了他的软肋上。

贾诩在刘琦的麾下一直是额声名不显的掾史,这和符合他潜身缩首的习惯,但他的功绩被刘琦无形间转移到了自己后代的身上,纵然自己死后,子孙的仕途和荣华也可保无忧,这是贾诩最想看到的。

“君侯用末吏之子,实乃天大的信任与恩宠,又何必相询?”

刘琦摆了摆手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若是别的地方倒也就罢了,但南海郡毕竟地处偏僻,且那里到处都是百越夷民,相比于中土的郡来说,情况要复杂许多,所以要不要让贾郎前去,我还得是征询一下你这个做父亲的意见。”

“历练一下终归是好的。”贾诩回复了这么一句。

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但这意见已经表示的很清楚了。

“好,那你放心的去雒阳吧,任职南海郡的事情交给我,此番黄叙评定就交州,贾郎在南海为他巩固后方,若是事成,也自当有他一份大功劳。”

“多谢君侯。”

……

贾诩出了刘琦的府邸之后,正巧碰上荀攸前来见刘琦。

两人原先并没有多少交集,不过彼此对对方都是知晓一二的。

两人在门庭相遇,并未多言,只是彼此点了点头,就算是打过招呼了。

随后,荀攸进厅拜见刘琦。

刘琦急忙伸手让他坐下:“公达,豫州那边战事频频,荀家那边可还好么?”

荀攸笑道:“承蒙君侯费心,荀家在颍川声望仍在,不论是豫州的战事有多频繁,一般也没有人敢轻易去碰荀家的……倒是招揽的书信一直不间断往家公那里去。”

刘琦闻言笑道:“是曹操和袁术吧?”

荀攸很是自然的承认道:“是,就是没有孙坚的招揽。”

刘琦笑道:“孙文台自己也有自知之名,凭他的出身和昔日的作为,荀氏中人岂肯相从?招揽也是白招揽。”

荀攸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他很快就把自己想所的话,对刘琦说道:“君侯,眼下应该准备出兵的事宜了。”

“准备出兵事宜?”刘琦闻言一愣:“出兵去哪里?”

荀攸抬手指了指北方,道:“雒阳。”

“雒阳?”刘琦闻言很是好奇:“眼下雒阳无事,我率兵去雒阳干什么?况且袁绍还未有动作。”

“表面上是无事,但要快做准备!依某之见,君侯虽然相助王允破了袁绍之计,但袁绍依旧会出兵,就算是没有理由,他也会强行寻一个理由出兵,而且不会拖延很久。”

“为何?”

“袁本初麾下谋士众多,快速出兵,强占先机的道理,他们自然都明白,若是他们以疾行军的速度强占雒阳,君侯随后便是出兵上雒也无可奈何,毕竟那个时候,天子已经被袁绍掌握在手中,届时只需一份诏书,君侯就得退兵回襄阳自守,若不尊诏,则如同叛逆。”

“对,对,你提醒的对,眼下就应该做准备了,不能等着袁绍先动手再做反应,那样就来不及了。”

荀攸起身道:“这趟北上,荀某想要随同君侯同行。”

刘琦却摆手道:“不行!你不能轻动,我这两年南征北战,襄阳这边一直都是你和黄汉升一同镇守,方才固若金汤,南郡是我基业,必须要有你这样的人物坐镇才是,不过你放心,待时机成熟,我自会调你去北面建功的。”

刘琦已经琢磨好了,让荀攸留在襄阳坐镇,留下诸葛亮和庞统辅佐他,待时机成熟,在把荀攸调走,给周瑜一个襄阳城空虚的假象。

但荀攸却很固执。

“还请君侯重新斟酌人选吧。”他当即向刘琦跪下,长长拜倒。

刘琦急忙起身去扶荀攸:“你这是要做什么……”

但荀攸就是拜倒在地,任凭刘琦扶他也不起来。

怎么突然弄这事?

刘琦看着拜倒在地的荀攸,满面苦笑。

但突然,他心中反应过来了。

他荀家人虽然也是士族中人,在利益上与汝南袁氏有许多的共同点,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这个天下的士族群体,并不都是完全沉迷于经学,也并不都是和袁氏这样的庞然大物利益捆绑,有很多的士族群体对于国家的忠心和依赖感,也是发自内心的。

特别是历史上的荀彧和荀攸,就仕途而言,其实是和曹操本人捆绑的,但在家族发展的取向和政治立场而言,他们却和当了司空之后的曹操完全不同,不论汉室朝廷当时有多么的不堪和羸弱,但他们都是希望汉室朝廷能够存续的。

甚至为此,荀彧还付出了生命……

刘琦伸手扶荀攸起来,荀攸还是不动。

刘琦笑了,他同意了荀攸之所请:“守卫襄阳我会再找一个人,公达起来吧,咱们一起北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