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八百二十七章 贾诩的感觉

“出去,回自己的宅院面壁静思去吧!”王允对着李儒挥了挥手,表情极度厌烦。

李儒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王允,自己为他献计谋袁,如何反倒让对方一顿指责。

但李儒不敢当面反抗王允,只能是无奈的拜辞离去。

看着李儒离去的身影,陈宫不解地看向王允,道:“太傅,李文优之言,某觉得并无不可,分化袁氏内部,乃是高明之策!再说了,两方对阵,分死即活,哪还有什么谋不谋人之后的说法?”

王允哈哈笑道:“老夫也知道李儒适才所言,乃是一条妙策,老夫也打算和刘太师商议此事是否可行……但老夫就是不想看到他得意,老夫就是想要敲打敲打他!”

陈宫长叹口气。

这不摆明了欺负人么?

“太傅可还是怨恨李文优昔日从贼为恶?”

“不错,老夫能够恕他死罪,但不能原谅他昔日为恶,此獠与那些西凉兵还不同,他本是五经博士,士人出身,却一朝投奔了董卓那凉州蛮子,甘为附翼!每每想到这里,老夫就恨不能生啖其肉也。”

陈宫闻言不由苦笑:“太傅总是如此对待李儒,恐凉其心也,我怕他日后不会再对太傅尽心尽力。”

王允冷哼一声,道:“他的命都是老夫给的!他若是不服气,老夫弹指之间就可取其性命,绝不留情,他有什么可不服的?留他的命,便是对他最大的恩赐。”

陈宫似乎是还想说话,但王允已经抬起了手,打断了这个话题。

陈宫无奈地长叹口气。

……

李儒向王允献计,不但是没有得到赏赐或是夸赞,反倒是让王允冷脸斥责了一番,心中很是憋闷。

他心里明白,王允很是厌恶自己,只是看中他机敏的智谋,故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李儒也曾想过,自己在王允麾下当门客,若是好好为他献计,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够改变王允对他的态度。

但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事情后,李儒的心彻底是死了。

王允虽然让他活了下来,但给他的未来,却是一片惨淡无光。

自己这样也算活着么?

这一日,李儒正在自己的小宅院里读经,却有家人来向他禀报,说是雒阳城中正在流传着朝廷的新旨意。

李儒放下了手中的简牍,问家人道:“有何传闻?”

家人随即向他细细说明——原来是朝廷那边,已经答应了北面袁绍之所请,天子亲自下诏,着尚书台共议,拟敕封袁绍手下的立功将士各种军职……当然,这拟封的将军和校尉之位,大部分都是没听过的。

李儒听了之后,不以为意,没有什么反应。

不过,当家人对他叙述着接下来的事情之后,李儒的表情顿时变得惨白了。

他手中的简牍‘啪嗒’一声落在了地上,额头上的青筋暴露,嘴唇来回打着哆嗦。

家人见李儒这幅样子,大为吃惊,偏偏又不敢再问。

原来,适才家人对李儒所说的事情,是朝廷为了嘉奖已经官职大将军的袁绍,特敕封他三个儿子为河北三州的州牧。

长子袁谭为幽州牧,次子袁熙为并州牧,三子袁尚为青州牧。

只是家人不明白了,这个消息为何令李儒的变化如此之大。

少时,却见李儒闭紧了双眸,缓缓地从原地站起身,向着后院走去。

他来到了盛水的水桶前,俯身在水桶的水面上照了一会自己的面孔……

瘦了,比起去年,他消瘦的太多了,而且两鬓都有了白丝。

仅仅只是不到三年啊!

李儒闭上了眼睛,泪水顺着脸颊流淌了下来。

然后,他伸出手,从木桶中取出了冰凉的井水,一个劲的往脸上扑棱。

冰冷的井水浸透了他的衣衫,弄湿了他的头发和鞋子,但那股凉意却让他感到异常的清明。

只是一瞬之间,李儒仿佛什么都想通透了。

他用双手狠狠地抓着木桶的边缘,咬牙切齿地低声嘶吼道:

“王允!”

……

敕封袁绍三子和手下将士们的消息还未到河北,便已经被卫士署的人先传回了荆州。

可以说,刘琦是天下诸多牧守之中,第一个知道了这个消息的人。

“别说,王太傅和刘太师,这政治头脑还是够用的,不论是敕封袁绍手下的将士,还是擢升袁绍三子为三州州牧,都远超我的想象……特别是这擢升其三子为州牧这一招,哈哈,够绝。”

刘琦一边看,一边笑着点评道。

贾诩在一旁没有说话,他只是捋顺着自己的须子,默默地听着。

少时,方听贾诩突然开口道:“朝廷这两招,第一招是明招,第二招是阴招……这敕封袁绍三子为州牧的诏书,既打在了袁绍的软肋上,也打在了他手下那般谋士的软肋上,纵然有能猜出朝廷用意者,只怕也不敢跟袁绍轻易谏言……着实是阴毒的很。”

刘琦笑道:“那可不,这手真是太损了,我都没想到!”

说罢,他看向贾诩:“文和想到了么?”

贾诩摇了摇头:“末吏不太清楚袁绍和三子之间的关系,只是适才听君侯分析了一下,方觉得此计之毒辣,对袁绍而言,此计眼下看不出什么,但却遗害无穷,阴损的很。”

说到这,贾诩又皱起了眉头。

“你怎么了?”刘琦好奇地问他。

贾诩摇着头道:“末吏总觉得,这好像不像是王允或是刘太师的作风……天子想来也未必能有这样的谋算。”

刘琦闻言一挑眉:“京城贤臣也算不少,有谋者比比皆是,更何况还有陈宫给王允为辅……就算是王允和太师想不出来,别人琢磨出来,也不稀奇。”

贾诩却眯起了眼睛:“君侯,末吏总觉得,这手法似曾眼熟,乃是出自一个老相识的手笔。”

“老相识?”刘琦闻言乐了:“就你这性格,在雒阳还有朋友呢?”

贾诩叹息道:“朋友说不上,最多就算是认识吧……昔日董相麾下诸人,能与末吏比肩者,唯此人也。”

刘琦的脑海中一下子想起了一个名字。

“你说的该不是李儒吧?”

贾诩抬头道:“卫士署的人却有奏报,说此人现在还活着,并在王允的府中当门客。”

刘琦点了点头,道:“我知道这件事,王允当初网开一面,留下李儒的性命,倒是让我惊讶了好一阵,不过这些年,李儒似乎是深居简出,也没有官职在身,只是仰仗着王允鼻息而活。”

贾诩笑道:“他当然是要深居简出的,没有王允庇护,他早就横尸街头了!京城中想弄死他的士人和朝臣太多了……别人不说,王允若不护他,陛下第一个就会动手杀了他。”

刘琦看向贾诩,道:“你突然琢磨这件事,做什么?”

贾诩捋着须子,道:“李儒这个人,毒辣,聪慧,好彰显……但在某些地方,和末吏有共通之处,他待在雒阳,难道就不会担心自己的安危么?我想,王允虽然眼下在庇护着他,但对他怕是也未必真心吧……呵呵,王允许大年纪,万一哪天走了,李儒怎么办?”

“你的意思是?”

“君侯,您觉得李儒就没有一点想要求生的心思么?我是不信的。”

刘琦闻言恍然而悟。

“君候,末吏想作为君候的使者,前往雒阳面见天子,顺便替君候办一件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