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七百九十六章 袁术的需求

秋收之后,刘琦开始在荆州和益州的郡中进行酒类的管制。

南方粮食的产量日益增高,税收均入田亩,使得粮食开始出现大批的盈余。

毫无疑问,粮食的盈余在南方所刺激的第一产业,则必然是酿酒产业。

而如今刘琦能够想到的,就是完全专卖、间接专卖、商专卖。

酒业的利润在这个时代是巨大的,但以官署的能力,不可能将所有的酿酒坊都弄成官酒坊,这是完全不现实的。

所以可以将间接专卖和商专卖的同时进行。

针对酿酒行业,眼下还是只能由官署承担酒业的某一环节,其余环节由民间负责,荆州方面目下下定的政令就是由官署提供场所,酿具、酒曲、酒户自备,向官府交纳酿酒的税费,酿酒数量不限,销售自负。

这当中,特别是酒曲的生产,必须要由官署自行垄断,而私产酒曲,将被定性为重罪,决不轻饶。

庞统如今已经长大了,虽然依旧是有些稚嫩,但却已经到了可以参政的年纪。

蜀中的政事目下趋于平稳,庞统也被刘琦从益州调了回来,而酒政这件大事,刘琦让庞统参与其中,力争让他得到锻炼。

十一月中旬,诸葛亮从淮南返回了襄阳,向刘琦禀报这一趟出使的结果。

按道理来说,作为使者根本用不上在袁术那里滞留这么长的时间,但袁术这块骨头毕竟相对比较难啃,诸葛亮在那里待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慢慢地与袁术磨。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年纪虽小,但能力还是非常强的,与一方牧守袁术交涉了一个多月,最终将袁术的观念慢慢扭转了过来。

原先虽然没有答应与刘琦合作,但似乎对荆州一方,也没有了当初那么大的成见,特别是如今袁绍的声势如日中天,他身为大将军几乎占据了北面的半壁江山,势力之大放眼天下无人可及。

袁术不嫉妒么?那是不可能的。

诸葛亮抛转引玉,将刘琦给予的利益一点一点地向其徐徐而露,一点一点地赢得袁术的好感,最终又将车骑将军这个重磅炸弹扔了出来,总算是博得了袁术的好感。

最终,袁术答应了诸葛亮的和睦要求,并命人放诸葛玄和陶商过境。

同时,袁术派杨弘为使者,反带礼品前来荆州与刘琦交好。

主动派使者与人交好,这在原先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诸葛亮的表现得到了刘琦的嘉许,当即任命诸葛亮为自己的掾史,先跟随在自己的身边。

同时,刘琦将诸葛亮引荐给了自己的一众属下。

大多数人对这个年轻的小掾史并没有什么感觉,看他年纪轻轻的,并没有对他产生太多的重视。

唯有庞统对诸葛亮上了心。

因为在刘琦手下的一众人中,只有诸葛亮跟自己的年岁相当,这让一向有些自负的他,在不知不觉间,心中多少产生了一些危机感。

两日后,杨弘的使者团抵达了襄阳,刘琦亲自接待了他。

双方一见面,不谈别的,先是一起义愤填膺地痛骂袁绍。

若想关系和睦,就必须要找一个能够引起共情的目标,不论这个目标是共同喜欢的,还是共同厌恶的,都可以增强双方之间的联系纽带。

毫无疑问,袁绍就是最好的纽带了。

痛斥了袁绍一番之后,杨弘义愤填膺地对刘琦道:“刘将军,后将军说了,袁绍乃是袁门中的忤逆之臣,合该讨之,若非后将军眼下实力不济,定当集齐两淮之兵,提兵北上与袁绍一决雌雄!”

刘琦叹道:“说句实话,鲜卑乌桓入境,南匈奴王庭南迁,在我看来,背后的推手一定就是袁绍,可惜我没有证据,不能指责他的罪行……不过袁绍有此想法,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杨弘叹息道:“可惜我家后将军如今实力不济,难能为国分忧啊。”

说罢,一个劲地摇头苦叹。

刘琦何等精明的人,只是大略地一瞅,就知道对方说这话的意思。

说白了,适才所有的话不过都是铺垫,依照袁术的性子,派人为使者回礼,肯定是想从自己手中索取更大的好处。

只是这好处是什么,刘琦还真得好好听听。

“后将军占据两淮,兵精将勇,实力强劲,怎么会实力不济?”

杨弘长叹口气,道:“近年来,两淮之地连遭大旱,水患频频,江淮百姓颗粒无收,饥荒遍地,后将军为救济灾民,几乎耗空了府库,如今又如何有实力能够远征呢?”

刘琦做出恍然状一拍额头。

“原来如此……唉,难怪以袁公这等雄伟善谋之士,现如今还困守于淮地而不能展足,原来竟是因为粮草所累……这样吧,袁公若果真能够匡扶汉室,与我等共抗强敌,袁公出兵所需的军粮用度,全部由刘某承担,如何?”

杨弘长拜道:“君侯高义,实在令人敬佩,只是我淮南军民百万,纵然能得君侯解救一时,难道还能指望君侯解救一世不成?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啊。”

刘琦轻轻地一挑眉毛,道:“杨君眼下何意?”

杨弘轻轻一咳:“两淮百姓也是大汉黎民,可眼下却因为天灾**,吃不饱穿不暖,大多数人生活在垂死边缘,君侯于心何忍?”

虽然没有明说,但刘琦心中也差不多明白了。

他对杨弘道:“先生之所请,我大概清楚……先生一路劳顿,且先去驿馆休息,晚上自有人替刘琦设宴席招待先生,至于江淮百姓衣食不暖的事情,容我细细再思。”

杨弘站起身,向刘琦施礼拜别。

此时,暖阁之侧的木屏后面,尚有蒯良和贾诩两个人在旁细听刘琦接待杨弘。

待杨弘走后,便见贾诩和蒯良一同走了出来。

刘琦伸手请他们二人坐下。

“二位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吧?”

蒯良和贾诩都是老谋深算、精通谋略之人,虽然杨弘说得隐晦了一些,但他们两个人都是听出了杨弘的话外之音。

蒯良转头坐在座位上,他低下头,捋着自己的须子,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

“咳、咳、咳!”

蒯良咳嗽的声音极为空洞,让人听着很不舒服。

“子柔公,你没事吧?”刘琦关切地道。

蒯良拿出袖子中的巾帕,擦了擦自己的嘴,轻轻地吐出了一口痰。

低头看去,触目所及的是一片鲜红。

蒯良面色不变,将巾帕折上,握在手中,不以为意地道:“不妨事,只是一点小风寒,回头找张神医开些药,调养调养就好了。”

刘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却见蒯良长叹口气,道:“君侯,袁术这是想要来问我们要镇西稻的稻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